日前嫦娥五號返回式探測器順利發射,這也是人類太空飛行器44年來首次赴月進行土壤取樣,一旦獲得成功,中國將成為繼蘇美後第三個實施月壤取樣返回的國家。
月壤雖然在月球表面隨處可見,但要從月球上採樣並送回地球難度不小,44年以前,美國以及蘇聯都帶回了不同數量的月巖月壤,但時隔多年,現如今中國登月實施「挖土行動」,各國也在蠢蠢欲動,都希望中國能分一份給他們,最先「暗示」的自然是美國。
在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消息傳出後,美國航天局就在官方推特發推表示,希望中國能分享數據,增強人類對月球的了解,就如同過去阿波羅和阿爾忒彌斯計劃那樣。事實上美國在幾十年前多次從月球取樣,帶回地球的月壤和月巖多達數百公斤,當時美國也確實「分享」了從月球帶回的月壤,當時中國也獲得了NASA分享的月壤,但數量也很有限,僅1克。
即使是禮尚往來,美國此次也無法從中國這裡獲得太多的月壤。目前具體的數據、採樣收穫將如何使用暫且沒有更多消息,但迫切盼望獲得新月壤的各國科學家們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24日俄衛星社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希望獲得中國的月壤樣本,俄羅斯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葉夫根尼·斯柳塔表示,希望從中國同行那獲得月壤樣本,但暫未對此展開會談。
據斯柳塔說,世界上任何一個科學家,不管是歐洲人還是美國人也都希望得到月壤。對於有關中方分享樣本和數據的具體問題,斯柳塔透露預計這一問題將作為基礎研究聯合項目來討論,不過暫時還沒有更為具有的協議。
用作科研的月壤將如何使用?又有哪些具體的研究意義?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告訴記者,月壤包含大量信息,既是研究月殼巖石圈組成分布特徵和地月系演化歷史的絕佳樣本,也為了解太陽活動歷史等提供必要信息。
1987年中國獲得了美國贈送的1克月球巖石標本,黃豆大的石頭被一分為二,一半在北京天文館向公眾展出,另一半才是用於研究的,如今有望自己從月球帶回2000克,中國也總算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月巖石樣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