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科技」,審校:金鹿,36氪經授權轉載。
可摺疊手機被視為智慧型手機的未來。華為、摩託羅拉和三星等科技巨頭都發布了可摺疊手機,微軟剛剛加入他們的行列,推出了Surface Duo。
製造更大手機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們往往賣得更好,而且擁有所有的高端功能,比如快速處理器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像頭,但人們口袋裡裝的東西是有限的,可摺疊手機已經成為繞過科技界這一永恆問題的一種方式。
甚至在技術使可摺疊手機成為可能之前,科技公司就已經帶來了未來的概念,在CES這樣的展覽盛會上炫耀。
然後,有些製造商推出了雙屏幕設計,這種設計不依賴於柔性OLED屏幕,因此可以更堅固。其他人則讓屏幕本身可以摺疊。
現在,有傳言稱,即使是蘋果也在考慮未來推出可摺疊iPhone,儘管其目前還沒有官方宣布。
然而,需求肯定是有的。瑞銀(UBS)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蘋果的買家會願意多花600美元購買可摺疊iPhone,而摺疊屏等奇特的功能可能是手機製造商說服客戶支付更高價格並保持高利潤率的一種方式。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下可摺疊手機的發展歷程:
01.2006年,荷蘭公司Polmer Vision推出了名為Readius的可捲曲屏幕電子閱讀器,可以把屏幕象錢幣那樣從錢包中抽出。不過,這種設計當時僅限於概念,屏幕可以摺疊幾次,以變得更緊湊。
02.2008年,諾基亞發布了超薄可摺疊玻璃智慧型手機的動畫,引起了記者和科技迷的注意,這在當時看來是不可能的。
03.2011年,日本京瓷公司推出的早期可摺疊手機Echo脫穎而出,甚至已經投放市場。儘管它有兩個屏幕,而不是一個可摺疊的屏幕。
04.當時測評師史蒂夫·科瓦奇(Steve Kovach)指出,京瓷Echo看起來很像Nintendo DS。
05.2017年,中興推出的Axon M也是圍繞同樣概念打造的,雙屏通過鉸鏈連接。
06.測評師安東尼奧·維拉斯-博阿斯(Antonio Villas-Boas)當時稱,雖然Axon M的雙屏可能會很有用,但鉸鏈阻礙了體驗。
07.2018年,中國科技公司柔宇科技推出了第一款帶有柔性OLED屏幕的可摺疊手機FlexPai。
08.FlexPai7.8英寸的屏幕可以對摺,但實際上並無法平折。早期的評論稱這款手機「十分笨重」,手持有點兒困難。
09.三星Galaxy Fold於2019年4月開售,售價高達2000美元。測評師麗莎·埃迪科(Lisa Eadicco)當時指出,這款手機可以放在口袋裡,但又可以展開到幾乎與iPad mini相當的大小,這很方便。
10.有些評論家報告了Galaxy Fold屏幕損壞的情況,並認為該產品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投放市場。
11.三星發布Galaxy Fold僅4天後,華為就發布了Mate X可摺疊手機。
12.由於美國的限制阻止華為使用谷歌Android服務,2400美元的Mate X發布被推遲。
13.2020年2月,摩託羅拉發布了基於經典Razr翻蓋手機設計的Razr可摺疊手機。
14.有測評師指出,Razr不會展開成額外的、有時甚至是不必要的屏幕空間,而是可以摺疊起來,更容易裝進口袋裡。
15.幾天後,三星發布了Galaxy Z Flip。
16.與市場上的其他可摺疊手機不同,Galaxy Z Flip有個玻璃屏幕,評論家們對其多有讚譽。
17.蘋果似乎是唯一一家沒有致力於可摺疊手機設計的手機公司,儘管其專利中已經暗示了未來可摺疊iPhone的樣子。
18.蘋果最新的摺疊專利來自7月份,屏幕摺疊時仍然部分可見。
19.微軟從9月10日開始出售1400美元的Surface Duo,這款手機有兩個屏幕,打開時就像打開一本書一樣。
20.這兩個5.6英寸的屏幕由可360度旋轉的鉸鏈連接,可以摺疊成不同的模式,也可以作為一個巨大的屏幕使用。
21.測評師麗莎·埃迪科(Lisa Eadicco)發現,Surface Duo即使展開也太小,無法取代平板電腦。而用一隻手操作時,它又顯得大又笨拙。
22.不過埃迪科承認,有些應用程式的設計方式可以讓它們在Surface Duo的兩個屏幕上很好地運行,這讓她對微軟的雄心壯志和可摺疊手機的未來總體上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