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1日訊 蒼山如海,雄關漫道,時間見證奮鬥者永不停歇的腳步。「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龍江森工的歷史又寫上燦爛華章。
「十三五」對於龍江森工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具有重大歷史性轉折的五年,也是轉型發展、揚帆起航的五年。黑龍江森工總局結束了70年徵程,龍江森工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面對期望與重託、困難和挑戰,集團黨委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抓住實施天保工程、東北振興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務實進取、攻堅克難,「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實現,全面建成林區小康社會,開創了森工轉型發展新局面。
1有破有立 做好改革加減法奮楫前行
改革必然有陣痛,但改革必定前途光明。
加大改革攻堅,重點國有林區實現了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森工2151項政府行政權力分別移交省直部門、地市、縣市,全面完成政府行政職能移交;撤銷各類事業單位,並移交省直廳局和屬地,完成了辦社會職能改革,通過了國家改革驗收。23個林業局全部公司化改制,賦予了生態公益、產業競爭、社會服務功能定位;深化了集團商業類公司市場化改革。制定了《森工集團所屬企業單位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頂層設計,明確混改目標和任務;完成了森工藥業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任務,森工混改實現歷史性突破。
在推進公司化改革進程中,各林業局有限公司對機構瘦身做減法的同時,還在涉及生態公益體系的森林資源管護、防火檢查、森林調查設計、森林消防等部門做起了加法。
綏稜林業局有限公司堅持做到既尊重幹部意願,又體現人性化關懷,讓內部轉崗和分流基層的幹部心平氣順,主動參與和支持改革。內部分流安置一批、轉崗基層分流一批、整體剝離轉隸一批、返回社區安置一批、職能移交分流一批、借調人員清退一批,通過一系列舉措,公司機關部門由原來的42個撤併整合至19個,基層單位由原來的42個撤併整合至32個,機關人員由293人減少到165人,幹部隊伍的平均年齡從改革前的51周歲降至47周歲。
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將原來的營林處分解成森林經營管理部、營林產業公司和可以承接綠化項目的黑龍江省隆杉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改革前,營林處負責項目審批、規劃、驗收等營林涉及的所有環節,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次改革,就是一次營林產業從管理到實施全產業鏈的分工、分解,生態建設工作在轉換經營管理模式的過程中煥發了新的動能和活力,讓林業局有限公司營林產業的『責、權、利』更加明晰。」興隆局改革辦主任李宏亮信心滿滿。
改革發展中的龍江森工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強烈。他們採用社會化招聘與內部選拔任用相結合的模式,通過4輪公開招聘,選拔出113名優秀人才充實到集團總部。原有幹部平均年齡46周歲,公開招聘後降為37周歲;社會化招聘人員,研究生以上學歷佔比高達92%,為森工走上集團化、企業化、市場化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2生態為重 勇做綠色衛士當仁不讓
2018年6月30日,龍江森工集團掛牌成立,全面轉企後,變成大型公益性企業。加強生態建設,守住生態紅線,擦亮生態底色,勇做綠色衛士,成為龍江森工集團當仁不讓的責任擔當。
「十三五」期間,龍江森工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天保工程,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資源得到逐步恢復和穩定增長,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持續提升,對國家生態安全的影響力、貢獻力不斷增強。森林面積達到557.73萬公頃,比2015年(下同)提高了0.98%;森林總蓄積達到6.50億立方米,提高了29.22%;森林覆被率達到84.68%,提高了0.82個百分點;公頃蓄積達到116.5立方米/公頃,提高25.7立方米/公頃。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佔比達到34.4%。森林防火、管護用房等生態公益設施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完成項目投資5.6億元。開展了非法侵佔林地清理排查工作,清理回收林地9.2萬畝。
全面提升管護效率,積極創新管護方式。集團建立了職工家庭承包、專業管護隊相結合的管護機制,與職工家庭籤訂管護合同1.3萬份,4.2萬戶職工家庭成為日常化管護重要力量。建立健全巡山護林、權屬管理、用途管制等20餘項管護制度,實現護到位、看到位、管到位。2015年以來,森工林區林政案件逐年連降,5年結案率達95%以上。
環境建設與保護持續強化。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推進轄區河湖汙染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工作,推進秸稈離田、還田及綜合利用。鶴北局被授予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稱號。
3固本強基 五大產業體系實現跨越
產業興則企業興。「十三五」時期,龍江森工集團加快提升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堅持產業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市場化引領、集團化運營,重構現代林業產業新體系。推動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轉變,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向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轉變。積極構建營林產業、旅遊康養、森林食品產業、種植養殖業、林產工業五大產業體系,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重點推進轉產項目125個,完成投資117億元,大幅提升產業競爭力和企業實力。
以森林食品集團為主導,各個林業局產業基地為支撐,加快生態優勢轉化,森林食品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在今年舉行的第八屆黑龍江綠博會上,黑森系列產品充分展示了森工獨特的資源優勢,森林蜂蜜、森林食用菌、森林堅果、森林漿果等再次打響市場,新推出的森林茶、森林飲等在展會上亮相。
「森林食品是指來自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遵循自然的生長規律的自然食品,森林食品的認證標準是更高級的食品標準。」森林食品集團董事長張曉華對記者說。如今,黑森綠色食品旗艦店、加盟商、代理客戶百餘家,形成了統一大品牌、多元系列產品、集中大營銷的經營體系。
種植養殖業規模逐漸擴大。2019年,農業播種526萬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8萬畝,建成「網際網路+農業」高標準示範基地10個、面積1.73萬畝,食用菌栽培6.6億袋、產量3萬噸,北藥種植面積14.4萬畝。
清河局以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為依託,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籤署中國北藥園合作協議;亞布力局推進豬菜同生生態種養循環模式示範基地建設;穆稜局打造沙棘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成為該局林下經濟新興項目的朝陽產業……龍江森工林區23個林業局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多業並舉,闖出經濟轉型發展的條條新路。
「這雪景也太美了,仿佛置身童話世界。」去過中國雪鄉的一些遊客發出同樣的感嘆。
打開龍江森工版圖,這裡有大森林、大冰雪、大溼地、大界江界湖等特殊地理地貌和豐富的人文歷史,省內重點生態旅遊景區很多坐落於此。開發建設了國家級森林公園16處、4A級景區11處、國家級溼地公園5處;S級以上滑雪場4處;鶴北、方正、綏陽局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綏稜局入選全國最美森林小鎮;中國雪鄉、亞布力滑雪度假區成為全國知名旅遊品牌,鳳凰山、平山度假區、威虎山等成為省內知名旅遊品牌。
4民生為本 職工群眾總體生活達標小康
說起2016年喜遷新居,綏稜林業局月牙湖小區的回遷戶董淑琴難掩喜悅:「以前全家人擠在一間小平房,一住30多年,現在終於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新小區。種種花、養養魚,到廣場跳跳舞,日子過得格外愜意!」
像董淑琴一樣,更多林區職工通過棚戶區改造過上了幸福生活。2019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4.52萬元,比2015年2.99萬元提升42.1%;完成棚戶區改造4.7萬戶,建築面積235萬平方米;林區道路建設1506公裡,完成給排水、醫院等社會公益基礎設施投資3.3億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是考驗,更是彰顯責任與擔當的時刻。作為社會性、開放式大型生態國有企業,龍江森工集團在改革後行政職能、社會職能已陸續移交的情況下,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積極主動配合地方政府,聯合林業公安,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統籌資源、精準施策,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在保障職工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首要前提下,奪取疫情防控和森工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在強企的同時不忘民生為本,民生社會事業水平不斷實現新提升,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龍江森工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張冠武說。
集團所屬各林業局有限公司結合實際,支持和幫助職工群眾發展多種經營,促進職工增收。鶴立局扶持的民營企業豬多多牧業有限公司被評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綏陽局通過建菌包廠、發揮合作社凝聚作用、實行標準化生產、引導職工群眾強化營銷,提高了木耳產品整體售價。
目前,森工林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純收入等10個方面內容已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標準,職工群眾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實現了集團黨委重大戰略目標,圓了全體森工人的小康夢。
5從嚴治黨 不鬆勁不停步重新出發
日前,以沾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為試點,為期三個月的「強黨性、守黨紀、爭做生態文明建設先鋒」集中教育活動圓滿結束,為加強森工黨員幹部教育進行了新探索、積累了新經驗。該活動以點帶面,切實加強了黨員幹部思想、組織、紀律、作風等方面建設,提振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凝聚了森工集團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
五年來,龍江森工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全面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和加強各級幹部教育培訓,樹立和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加強政治考察,從嚴監督管理幹部,全面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黨支部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切實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6文化引領 構建和諧企業靈魂支柱
企業興旺在於管理,管理優劣在於文化。森工人適應轉企後的實際,著力塑造企業精神文化,切實推進文化建設工程,構建和諧企業之魂。
近年來,集團開展了「壯麗70年·奮進在森工」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舉辦了「森工最美奮鬥者」頒獎大會,拍攝製作了反映森工70年變遷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龍江森工——歷史不會忘記》,先後推出「全國最美職工」黨的十九大代表朱彩芹、「中國最美醫生」周雅傑、「全國最美護林員」董紅雨、「龍江最美職工」潘紅梅、「龍江最美少年」張卉等多個典型人物及群體。
生態文化繁榮發展,百名畫家畫森工、東方歌舞團「情系龍江美在森工」慰問演出等主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品牌文化異軍突起,黑森綠色食品、大海林雪鄉、東北王礦泉水、興隆小火車等森工文化品牌在全省品牌故事大賽活動中榮獲金獎,進一步提升了林區產業的文化附加值,為產業發展植入文化基因。今年9月,龍江森工集團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形成「一次採集、多種產品、多媒體傳播」的工作格局,打造集輿論引導、新聞宣傳、信息發布、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主流媒體,開啟「融時代」築夢新徵程。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馬上起航。「綠色是森工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森工的責任和潛力。作為龍江森工人,我們要為林業聚力,為生態鑄魂,振興綠色產業,助力龍江快發展。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在即將來到的『十四五』時期,必定再創輝煌。」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旭東對於企業的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