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用模型測算六大行數位化轉型的壓力有多大?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九卦金融圈

作者:李鵬飛(眾邦銀行計劃財務部、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

編輯:嚴世傑

來源:九卦金融圈

摘要

考慮到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缺乏合適的參考對標樣本,同時數位化轉型對於銀行業經營的影響性無法量化描述。我們採用非銀行體系的網際網路行業企業騰訊,考慮到其具有廣泛的客戶群基數,假設其開展個人存貸款業務,並與傳統銀行業保持一致的經營渠道傾向;然後通過利差和非利差渠道模型進行量化測算展示差異性。

研究發現:數位化轉型將顯著提升競爭壓力,導致定價水平趨於市場化並抹除「剪刀利差」(測算顯示:完全競爭市場情況下只需要規模增長20%),導致商業銀行對於結算類存款沉澱要求顯著提高,結算類存款沉澱會對其它傳統商業銀行存款定價產生上調壓力,出現明顯著倒掛(測算顯示:國有六大行個人非結算定期分別上調110BP至140BP);基於監管及風險要求的規模定價將實現倒掛對利潤產生侵蝕,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與規模將必須下調(測算顯示:非結算存款規模需求未有效改善情況下,國有六大行個人存貸款利差利潤下調129%,產生負值);規模需求可能在短期內導致員工需求增長,但是有效的數位化產品渠道鋪設營銷將導致員工規模出現顯著的下調壓力(測算顯示,「工農中建」的員工數需要分別下調46%、44%、32%和33%)。

近年來,高處理能力晶片加快更新迭代,高速信息通道全面覆蓋性建設,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導致數據處理能力跨越式發展,導致金融行業的交易效率產生了質的變化。新興行業以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小微類服務機構、民營銀行等渠道參與金融體系的複雜化競爭。傳統商業銀行、尤其國有銀行多年來「以規模帶動效益」,導致「全員推進、撒網式覆蓋營銷」的「裸拼」情節較為嚴重,數位化轉型的外生壓力與內生動力容易產生摩擦。

此種情況下,如何定義銀行業數位化轉型成功?如何確認轉型完成、衡量同業對比差距?

本文利用對標利潤模型給予一個初步的參考測算,大致說明這個差距的量化方案,給予一個可行性的參考,更為詳細的模型測算將在後期逐步展開。

1 對標利潤模型定義數位化轉型的參考樣本

從商業銀行角度來看,數位化轉型的關鍵仍然是利潤規模的調整與優化。

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利差收入,二是手續費中間類收入;由於我國較長時間的利率「剪刀差」,導致規模與利潤關聯性明顯,以2019年年末為例,國有六大行的利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72.98%。

針對利差收入,我們將選取對標產業公司(騰訊)模型測算利差收益的調整覆蓋影響性;

針對手續費收入,我們將採用信息量化模型說明差異性,即國有商業銀行如果調整為網際網路企業,需要產生的調整壓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利率市場化調整壓力,將導致利差收入的成本定價趨向於完全競爭,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收入競爭中涉及到的區域轉移定價與產品價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所有商業銀行最終將回歸至信息量化模型的考慮範圍。

我們這次初步測算主要聚集於國有六大銀行的情況,股份制銀行因為相對規模處於第二階梯,因素一致並不影響測算結果,但參與測算可能會導致數據波動性較為嚴重。

對標利差模型

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主要包括對公存貸款與對私存貸款。考慮到我國目前對公存貸款業務缺乏行業參考對標公司,另外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用博弈模型說明中,商業銀行的對公業務的數位化轉型只會導致更全面的市場化競爭,導致邊際利潤進一步攤薄至零,比如最近某地的建行的線上銀票貼現利率已經接近於2%;

因此對公存貸款業務不以對標利差模型進行測算,測算模型主要集中於對私存貸款業務。

對私存貸款業務的利差規模仍處於高位,以2019年為例,國有六大銀行的對私存貸款利差平均為3.07%,所以「零售轉型」的動力主要集中於此。

我們的測算模型是以一個假設為主要結構,即如果騰訊是銀行,其對私交易規模沉澱將導致多大的利差收入規模與競爭壓力效應。

我們選取國有六大行的2019年年末經營數據,包括個人客戶規模、存款規模與定價情況,區分活期與定期情況。對標騰訊以後,對部分數據進行測算調整。最終是以騰訊的客戶數情況,反向測算可以產生的對私存款規模、定價與利潤結構,進一步說明商業銀行的預期調整量化壓力。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

中間業務的量化測算因為缺乏統一標尺實際不利於對標展開,但是從信息量的角度來看,中間業務本身是提供信息服務的渠道手續費收入。

將所有涉及參數調整為無量綱以後,理論上就可以用於闡述產生的信息量情況下的中間業務拓展情況。

我們針對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研究中,一直是缺乏合適的對標參考企業。無論是國外銀行還是國內銀行,面臨的數位化轉型具有較為一致的新渠道現象;另外,國內銀行與國外銀行面臨的市場文化與市場監管要求並不一致,直接的套用國外銀行的價值對標可能並不完全具有參考性。

國內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本質上實際上仍然是討論利潤的價值生成,即利潤的構成過程中,信息本身具有的價值構建佔比與影響。

從更為抽象的哲學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認為銀行的利潤構成是信息構建的,信息是由相關具體參數(比如客戶參與量、市場參與規模等)進一步構建,增加信息這一抽象的定義模塊,即如下圖所示。

此次初級測算過程中,我們選取國有六大行和騰訊都有的幾個參數,分別是員工數、客戶數和業務費用;無量綱構建是以不同參數之間的比值做調整;信息量是以面積情況展示。

2 對標利潤模型構建與結果

選取2019年年末國有六大行的相關報表數據展示如下,部分銀行相關數據並未展示,同時列舉騰訊涉及客戶數情況,是以2019年年報公示的微信活躍客戶數。

2019年相關模型參數列舉(單位:億元)

客戶數初調整,保證統一口徑

根據2019年年報數據,有三家銀行是沒有公示客戶數。我們從保證數據質量出發,同時認為貸款定價利率是與客戶規模反相關,即客戶數規模越大,貸款定價壓力導致定價越低,採用線性相關性計算(R2=0.577),對空白數據進行補充。客戶數調整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一(單位:億)

計算結算類客戶規模,調整存款分類口徑

交通銀行在2019年年報中未詳細披露個人存款中的定活期存款定價情況,採用對標樣本中中國銀行個人存款定價最為接近(差距為43BP),將中國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定價上調43BP用於交通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定價,測算個人活期存款定價情況。

同時,可以發現不同商業銀行在個人活期存款的加權定價並不等於法定活期利率(0.3%),說明在活期存款定價方面存在期限定價補充。我們以法定活期利率測算結算類活期存款,假設期限定價是以定期加權利率定價實施的;因為選取的期限定價利率偏高,可能導致結算類活期存款規模偏高,考慮對標客戶具有較高客戶規模,此類假設的影響不產生差異化描述結果。

綜合調整後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二(單位:億元)

騰訊個人貸款參數調整為銀行體系

騰訊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微信活躍客戶數11.65億,如果將活躍微信客戶數定義為客戶數規模,假設個人貸款需求投放量與客戶數線性相關(R2=0.42,樣本量較小導致偏差),實際中銀行體系的客戶規模對貸款投放規模具有非線性正影響性。

貸款規模將對定價產生向下壓力。這裡假設兩種趨勢:

一是貸款規模增長將導致原來的加權定價按比例下調,即新貸款規模只影響定價,各商業銀行按加權規模下調;

二是貸款規模增長將導致貸款利潤按比例下調,即新貸款規模搶佔原始貸款的利潤,各商業銀行按加權利潤下調。

實際操作中,新增貸款規模競爭壓力會被差異化定價和時間趨勢調整成非線性,我們此次討論騰訊規模影響性,只涉及靜態最終結果與簡單線性關係。

第一類趨勢調整情況,即只影響定價。騰訊貸款規模較國有六大行佔比28.64%,國有六大行加權定價下調28.64%,各商業銀行按加權比例下調。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三(單位:億元)

第二類趨勢調整情況,即影響貸款利潤收益。騰訊貸款規模使整體貸款規模上升22%,國有六大行貸款利潤下調22%,各商業銀行按加權比例下調。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四(單位:億元)

騰訊個人存款參數調整為銀行體系

騰訊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微信活躍客戶數11.65億,如果將活躍微信客戶數定義為客戶數規模,假設個人結算類存款規模(R2=0.51)、個人定期類存款規模(R2=0.34,樣本量較小導致偏差)均與客戶數正相關。實際中銀行體系的客戶規模對存款規模具有非線性正影響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騰訊從自身控制成本的角度來看,對其它銀行的影響性將是由個人結算類活期存款產生,然後才是定期存款的影響性,即對個人定期存款定價的影響將存在兩個階段,一是結算結期類對規模定價的影響性,二是定期規模對定價的影響性。

騰訊個人結算類活期存款規模調整為81347億元。

個人定期存款規模將對定價產生向上壓力。假設處在第一階段,即結算活期類存款對定期類存款的定價產生影響,結算活期存款規模增長將導致原來的定期存款加權定價按比例上調,即新活期存款規模只影響定期存款定價,各商業銀行按加權規模上調;

第二階段存在兩種趨勢,一是定期存款規模增長將導致原來的加權定價按比例上調,即新定期存款規模只影響定價,各商業銀行按加權規模上調;

二是定期存款規模增長將導致存款支出按比例上調,即新貸款規模搶佔原始存款的利潤(假設存在FTP調整曲線),各商業銀行按加權存款利潤調整。實際操作中,新增存款規模競爭壓力會被差異化定價和時間趨勢調整成非線性,我們此次討論騰訊規模影響性,只涉及靜態最終結果與簡單線性關係。

第一階段,騰訊結算類活期存款規模較國有六大行佔比49.54%,國有六大行定期存款加權定價上調49.54%,各商業銀行按加權比例上調。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五(單位:億元)

第二階段第一類趨勢調整情況,即只影響定價。騰訊定期存款規模較國有六大行佔比37.98%,國有六大行繼續加權定價上調37.98%,各商業銀行按加權比例上調。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六(單位:億元)

第二階段第二類趨勢調整情況,即影響存款FTP利潤收益。騰訊定期存款規模使整體存款規模上升27.53%,國有六大行存款FTP利潤(假設FTP利率6%,此值會對下調產生影響)下調27.53%,各商業銀行按加權比例上調定期存款定價。結果如下:

調整模塊七(單位:億元)

3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構建與結果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我們選取國有六大行和騰訊都有的三個參數,分別是員工數、對私客戶數和業務費用;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客戶數包括測算調整後的客戶數。無量綱構建採取比值歸一化方法(採用兩種比例方法,一種是以國有六大行平均值為基礎;另一種是騰訊數值為基礎)。信息量構建則以面積顯示,與面積相關的邊的量綱選取如圖影響值。

騰訊及國有六大行用於對標中間業務模型的數據已提取,比值歸一化量檔值進一步調整展示。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基礎參數表

對比中將邊量綱值需要增加的不確定值(K,J,M)均設計為1。理論上騰訊與國有六大行的(K,J,M)值應該會有比例差異,同時國有六大行之間的信息化構建(K,J,M)值會有誤差差異,但此次對標模型中忽略差值的影響性;同時(K,J,M)值本身的差異是信息化量化不同,此次對標模型中不展開複雜測算。

以量綱一值測算邊量綱值與面積量綱值,結果如下: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基礎參數調整結果一

量綱一值測算顯示:一是騰訊的參數邊一是存在異常值,即由於較大的客戶數與較小的員工數差異產生。二是國有六大行、交行和郵儲存在參數面積差異,其中交行與國有四大行的參數面積差異最為明顯,主要是因為其員工人數相對其它銀行具有明顯差距,這也說明需要面對的數位化轉型壓力方向可能會發生變化。

以量綱一值測算邊量綱值與面積量綱值,結果如下:

對標中間業務模型基礎參數調整結果二

量綱二值測算顯示:國有六大銀行與騰訊的面積參數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國有四大行在參數邊一存在異常值,主要是受到較為顯著的員工人數影響。

4 相關討論

轉型中規模調整產生定價調整壓力

根據對標利率模型測算可以發現:騰訊系如果參與銀行個人存貸款業務定價,因為其具有的顯著客戶數影響下的規模效應,導致貸款定價平均至少下調100BP,存款業務方面,僅以結算活期存款導致的存款定價上調就接近100BP。

如果我們選取貸款定價受到利潤調整方案、存款定價只受活期存款規模影響方案。

測算顯示,騰訊個人存貸款業務利潤為2385億元,國有六大行個人存貸款業務利潤調整為-1244億元,下調超過129%,負值影響主要來源於定期存款的規模影響性;進一步,保證貸/存比接近100%,剔除多餘定期存款規模,國有六大行個人存貸款業務利潤調整為6091億元,上調46%,說明目前國有六大行個人存款業務規模用於抵抗流動性風險,成本具有較大壓力。

上述研究表明,貸款定價方面,全局貸款規模增長會帶來貸款定價下調壓力,從收益角度來看,保證規模增長速率高於貸款定價下調速率才能保證收益。

存款定價方面,存款規模增長將帶動定期存款定價利率上行,提高結算存款佔比沉澱才是關鍵。

測算中發現,針對2019年年末國有六大行個人存貸款定價情況,市場上存貸款規模分別增加60000億至90000億,將導致個人貸款與個人非結算存款定價實現市場化,剔除「利率定價剪刀差」。

中間業務結構產生轉型壓力

根據對標中間業務模型測算可以發現:國有六大行與騰訊在模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參數面積差異,並且主要是受到員工數相對業務費用和客戶數規模較大差異產生。如果我們假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業務費用受制於成本約束、客戶數規模受制於競爭壓力,始終不存在顯著向上調整情況下,那麼數位化轉型的壓力必然導致員工相對人數的顯著下行調整。

國有行受制於規模效益壓力,員工數規模產生的「裸拼」效益不容忽視。但數位化轉型導致的信息高速高效覆蓋情況下,員工規模成本最終會全面超越規模效益。

因為模型中具有參數面積圖形,意味著三個參數的相關性限制存在,我們可以通過反向測算的方式估算國有四大行的員工數需要下調的規模比例。

經估算,「工農中建」的員工數需要分別下調46%、44%、32%和33%,才能保證基本圖形限制成立,即不存在顯著異常值。

數位化轉型壓力催生銀行業改革動力

我們的研究中,是假設騰訊公司以自身體系開展銀行體系的個人存貸款業務,用於說明數位化轉型以後,傳統銀行體系面臨的競爭壓力。

數位化轉型的壓力導致的利率市場化因素顯著影響利差利潤。轉型成功類商業銀行客戶結算規模顯著上升,整體的利差利潤反而得到了提升;其它傳統商業銀行將面臨定價倒掛的嚴重趨勢,整體發展規模需要壓縮甚至退出市場。

研究表明,市場上個人存貸款規模上調接近20%,完全競爭市場就會實現早期利率市場化趨勢。考慮到現實中由於對公存貸款業務具有較大規模,而且我國存貸款定價處於非全面競爭環境,受到價格自律機制、監管指導、價格同盟等多體系調整,利率市場化進程將呈現非線性動態過程,緩衝機遇與非穩態風險並行。

數位化轉型的壓力下,存貸款業務將實現利率市場化推進,但基於保證利潤前提影響下,反而對數位化轉型可能產生反向的推動效果。

定價的利率市場化推進導致規模優勢效果更為突出,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缺乏顯著方向情況下,通過員工增長、線下「裸拼」實現規模增長的重要性反而更加顯現。

數位化轉型仍極大可能將對經營結構產生影響。雖然數位化轉型催生客戶覆蓋加強、規模增長導致定價趨於市場化、規模利潤效應最終導致員工規模增長。

但是,數位化轉型的壓力來源於非人工介入的全產品覆蓋,正如支付寶和微信產生的結算沉澱非常顯著,一旦具有高效的產品渠道方案,早期的員工「裸拼」將成為歷史。

測算中,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國有四大行的員工規模處於模型異常的範圍,數位化轉型一旦實現高效的產品渠道方案,「工農中建」的員工數需要分別下調46%、44%、32%和33%。

相關焦點

  • 九卦|如何預測債券實質違約的可能性?
    作者:李鵬飛(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眾邦銀行計劃財務部)編輯:金明正、楊文華來源:九卦金融圈摘要本文對發行債券定價設計預期差異模型,假設債券定價存在標準定價曲線條件下,發行債券定價與近期已定價同類型債券存在關聯影響性,如果實質定價與標準定價曲線在此類關聯性下的定價差異明顯,即預期差異較高,債券的不穩定性就較高,實證研究中
  • 股市四海堂資訊看點:數位化轉型三部曲
    「數位化轉型」概念提出來曾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數位技術開展十分迅猛的時期,企業終究應該怎樣去做,數位化的成敗關鍵是什麼?袁正剛不斷在深思、在探究。建築行業數位化建立的關鍵內容與步驟建築行業數位化成熟度之所以墊底,與行業的認知水平有嚴密的關係。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1、 提高數位化認知水平 在企業內部,建立從上至下的數位化轉型認知體系,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系統性,從思想上,深刻認知數位化轉型和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強化數位化轉型和業務的融合思想,強化技術和業務協同發展的理念。
  • 雲論壇丨柯兆明: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條件與原則「中國...
    的生存壓力。如何適應「疫後時代」的新變化,從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管理機制、營銷策略、金融科技等多個層面釐清全新的生存法則,做出快速調整,成為農商銀行面臨的最緊迫問題。近日,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金商學院舉辦首屆(2020)中國農金商學院·雲論壇,主題是「疫後時代,農商銀行的生存法則」。現推出論壇視頻回放,以饗讀者。
  • 數位化轉型親歷者講述:鞋王百麗如何轉身
    得益於相對穩健的組織和人才調整策略,百麗用了三年時間,相對平穩地完成了組織調整。 「我們組織原有的能力還在,說到底是戰略方向和數位化改造的問題。」盛放說,優化店鋪結構關閉低效店鋪時,雖然一開始遭遇了內部爭議,但決策的背後是以數據分析和測算為基礎的。當相關門店的測算結果、趨勢模型分析拿到董事會上去討論時,爭議聲也就逐漸消弭了。
  • 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些啥?
    營銷的數位化轉型,並不可能根本性地改變這個底層邏輯。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下圖描述了這個過程:眼尖的朋友一看,立即就能明白,這不就是阿里猛推的那個AIPL模型嗎?這個模型甚至並不是阿里發明的,而是阿里引自海外的舶來品,但本質上,它就是一個普通人購物的心路歷程。不過,上面的模型並不完整,這個過程還少了一步,這一步,我猜測,是阿里並不想強調的,因為阿里在這塊顯然不如它的競爭對手——騰訊有優勢。
  • 數據驅動的數位化轉型: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
    看似相隔萬裡,虛無縹緲,但是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用數據度量的。        一切的現象乃至謎題,背後都有規律可尋,而這個規律就是業務模型,如何將業務模型建成數據模型,來指導更多的業務場景,這就是數據工作者要去做的事情。網上廣為流產的林彪打仗的故事,時刻採集一切的戰地信息,從敵人的槍枝彈藥,供給糧草,衣著打扮到時間地點,一切都是數據,一切都是線索。
  •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推動認知、組織與產品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對新事物的認知是創新的基礎,這部分通過抓取銀行年報中的關鍵詞「網際網路、數字、大數據、智能」等進行構建;第二部分是數位化組織,關注銀行是否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數位化轉型,是否具備金融與科技複合型管理人才,以及是否與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最後一部分是數位化產品,包括手機APP以及微信銀行等新渠道產品、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信貸以及電子商務這些線上的金融產品
  • 麥肯錫深度解析數位化時代的公司銀行:破繭成蝶,制勝轉型下半場
    為 了保障跨客戶旅程和流程的數位化的成功實踐,銀行要改造自 身基礎架構,減少運營平臺數量,並通過減少運營地點,進一步 集中職能,大幅精簡區域足跡。儘管許多銀行已經踏上數位化 轉型旅程,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家銀行完全完成全價值鏈的數字 化轉型。鑑於只有少數幾家銀行有足夠的資金應對轉型投資需 求,許多銀行都會面對是自建還是外購的問題。
  • 何良慶: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生態模型及全媒體應用邏輯(DBTM)
    2020年4月6日,何良慶在發表的《何良慶:切換數位化戰略思維,在大數據中尋找營銷機會》一文中提出,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分析整合,精準圈選用戶,降低轉化成本,避免企業多渠道重複圈選、重複投放的弊病,節省預算的同時還能擴大用戶轉化範圍,通過真實、有效的數據,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轉型」執行長們需要更多參與數位化轉型的三個原因
    執行長們不再有奢侈的時間來管理核心業務的長期衰退,制定戰略計劃,或追求後來採用的戰略。因此,根據《福布斯洞察》(Forbes Insights)對573位全球商界領袖進行的題為「如何在數位化轉型中取勝」的調查,90%的全球企業已經啟動了某種形式的正式數位化轉型舉措。 對於數位化轉型對傳統企業的影響以及數位化威脅的性質和速度,董事會會議室中存在著大量的懷疑。
  • 潘超巧:能力魔方——數位化轉型方案專家
    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提供提供各類賦能應用,為組織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整合產品優勢資源,提供融合式推送服務,支持魔方產品生態化。從諮詢到在線試用,形成可持續化的高效閉環,智能應用自助式運作。  六、系列產品展示  國脈集團主打的六大產品簡單介紹下:  (一)智能協作生態平臺--智慧組織賦能平臺和數據智能門戶母體。產品價值主要體現在數據資產管控,組織平臺一體化,組織轉型升級,深度協同賦能。
  • 數位化轉型改變了什麼?——ThoughtWorks肖然
    在人人都在吶喊數位化轉型的當下,大家有必要明確什麼是數位化企業,數位化企業具有什麼樣的關鍵特徵,打造數位化企業的關鍵支柱是什麼。  在總結了這兩年的相關諮詢經驗後,我們希望提煉一個數位化企業模型來幫助大家理解數位化轉型的真正含義,並且能夠了解轉型背後的商業動機。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努力讓模型保持精簡,儘量保證每個模塊都能夠指導管理理念上的轉變。本文中我們也就這個模型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對數位化轉型的一些認知。
  • 從提升普惠金融能力視角看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
    因此,傳統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是一次必然的生存選擇,更是一次發展跨越,但無論對於新型金融業態,還是傳統銀行數位化轉型,滿足金融監管和合規要求,加強風險管理都是底線要求。二是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數量多、數據分散、區域空間跨度大且資金需求「量小、頻率高、周期短、隨機性大」等特點給傳統銀行機構的成本控制造成較大壓力,而由數據和算法驅動的商業銀行數位化生態可以推動線上、線下業務和渠道的融合,減少金融服務過程中的物理和人力資源投入,另外線上線下數據間的融合也為利用算法模型進行交叉驗證和優化產品、服務方案提供有益支持,從而實現擴規模和降成本雙重目標。
  • 講升級,玩數位化,諸葛 io 推出 「DIA 模型」,貫穿數據服務全周期!
    有價值的企業,一方面要推進整個經濟發展快速進步,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上為用戶創造價值,而價值是完全可以被共生出來的,用技術,用創新的商業模式。2020年不同尋常的一年,疫情讓企業經歷了各種不確定性,其實機遇是在挑戰中抓住希望,真正有生命力的企業能夠傲雪凌霜,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自我成長得更好。
  • 數位化轉型,數據人應該關注什麼
    |0x00 正在發生的數位化轉型 這是一個數位化的時代,不論你從事怎樣的崗位、身處怎樣的行業,我們都被捲入其中。「數位化轉型」的口號喊了很久,但2020的年末,發生了兩件事情,卻讓這件事情陡然加速。
  • 用體系方法升華體系能力 一汽-大眾聚焦數位化轉型
    除了常年積累的用戶信任以及優秀的品質等硬核實力外,在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劉亦功看來,還離不開多年戰略轉型所構建出的體系化能力,賦能經銷商,與產業鏈上下遊廠商共同復工復產。未來,劉亦功表示將聚焦數位化轉型,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 油氣行業數位化轉型實踐與思考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低油價不僅使油氣上遊業務面臨巨大壓力,專業技術服務公司的業務量和服務價格受到明顯影響,中下遊、貿易、金融等業務也將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輔助監督人員對分公司透平機組進行狀態監測,每年可節約設備維護成本約9% ;生產作業協同(應急)指揮平臺接入22個專業信息系統與外部公共信息服務系統,為領導層決策、管理層運營、專業層執行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系統投用以來,公司物資庫存年降幅超過15%,關鍵設備穩定性提高了14.2%。
  • 優選好生活:合伙人模式搶佔先機 多鏈條賦能推進行業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 驅動 產業 升級 ,六大板塊布局萬億非標藍海作為以科技構建生態、以合伙人為中心的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優選好生活借勢數位化風口,在布局數位化過程中,借勢謀局,與戰略合作者一道開疆拓土,獲得了長足快速發展。
  • 九卦|C位出道的安全多方計算,含金量究竟如何?
    作者:車寧(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九卦金融圈專欄作家)蔡井海(翼帆數字經濟研究院 高級研究員)編輯:金明正來源:九卦金融圈數據,本應是資訊時代驅動發展的原油,卻由於種種原因而異化成為社會公眾念茲在茲的夢魘。前途未卜的挑戰並不構成因噎廢食的理由,技術產生的問題還應主要以技術的手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