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些啥?

2020-11-30 市場部網

一個熱門語彙的背後,能夠抽絲剝繭出來的東西,真多!

幾乎沒有企業不想轉型。

營銷上的轉型,更是這幾年的熱點,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王冠上的寶石。

畢竟,營銷是直接給公司帶來效益的,營銷轉身轉得好,整個企業的身姿都能優雅起來。

但營銷的數位化轉型究竟轉什麼,怎麼樣做才算是在轉型?這是我覺得需要搞清楚的問題。而且,有一點很重要,不同的企業轉型方式往往是不同的,我們要找自己合適的轉型方式。


營銷的轉型,無論怎麼轉,都不可能改變營銷的底層邏輯。

營銷,是對消費者施加影響,從而改變消費者行為的過程。

這個過程,亙古至今,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才被稱為底層邏輯。營銷的數位化轉型,並不可能根本性地改變這個底層邏輯。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下圖描述了這個過程:

眼尖的朋友一看,立即就能明白,這不就是阿里猛推的那個AIPL模型嗎?A(Awareness)就是知曉,I(Interest)就是興趣,P(Purchase)就是購買,L(Loyalty)就是忠誠。

對,沒錯!這個模型甚至並不是阿里發明的,而是阿里引自海外的舶來品,但本質上,它就是一個普通人購物的心路歷程。

不過,上面的模型並不完整,這個過程還少了一步,這一步,我猜測,是阿里並不想強調的,因為阿里在這塊顯然不如它的競爭對手——騰訊有優勢。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阿里的AIPL模型少了哪一步,如下圖所示:

在「忠誠」這一步之後,增加了一個「擁護」,英語是Advocate。

也就是說,AIPL模型,原本應該是AIPLA模型。阿里有意無意地,把最後一個A給幹掉了。

但是,對於最後一個A,騰訊,尤其是微信,就應該特別強調。微信、小紅書、B站,都具有很強的「擁護」功能,都是一個消費者向其他消費者施加影響的最典型的陣地。阿里由於特別缺乏有力的社交產品,在這一塊就顯得弱得多。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阿里的AIPL模型裡,並沒有最後面這個A。

營銷的數位化轉型在邏輯上,仍然服從於上面的消費者心路歷程,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在每一步上都能更好地影響消費者,讓商品獲得更好的銷售。

而所謂的轉型,正是因為傳統的方法在更好地營銷消費者方面越來越困難,才不得不發生的。

如果傳統方法好使,幹嘛還要革新?窮則變、變則通,就是這個道理。


數字營銷方式其實一直在革新。今天所說的傳統數字營銷,其實也早已經是很久之前的數次革新之後的結果。

更久遠的革新我就不再回溯了,我們看看這一次轉型之前的傳統數字營銷是什麼樣,以及為什麼這一次的轉型特別被業界和企業所強調和重視。

傳統的數字營銷是下圖所示的情景:

這個圖景應該這麼解讀——傳統數字營銷有如下特徵:

  • 強調在A這個步驟上的投放,也正因為強調投放,也連帶特別強調廣告創意。

  • 因為強調投放,所以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又因為花費了大量金錢,所以特別強調流量質量。

  • 營銷的中後鏈路(負責IPLA的部分),雖然不至於不存在,但受到的重視很有限。

  • A-I-P-L-A,基本上是A(Awareness)、I和P(Interest和Purchase)、L(loyalty)與A(Advocate)四個部分各自為戰,例如A(Awareness)是市場部門的事情,I和P是品牌或者digital部門的事情,L是CRM和客戶服務部門的事情,A(Advocate)是社群營銷部門的事情。

這個方式為什麼行不通了?

之前我很多文章都講過原因。根本上就兩條:

那麼,還把錢傻乎乎地放在廣告投放上,豈不是眼看船要沉了,還不去自救一個道理嗎?

所以,數字營銷必須轉型!必須用新的數位化能力重新武裝自己!同時,營銷的策略和打法,也必須與新的數位化能力相匹配!

能力、策略與打法,就是營銷數位化轉型要構建的核心內容。


好,前面鋪墊了那麼多,估計有些朋友已經不耐煩了。

現在,我們看看營銷數位化轉型究竟要轉些啥。

有兩類轉型要做。

第一類轉型,是局部的轉型,也就是AIPLA的每一個具體環節的優化升級。

第二類轉型,是全局的轉型,也就是把各自為戰的A-IP-L-A的各個環節,打通為一個前後連貫銜接,甚至成為閉環的一個整體的優化升級。

我們先看看第一類轉型都是哪些。


A(Awareness)階段的轉型

在A(Awareness)階段,轉型強調投放和引流更加集約化、精準化。這個道理的重要性不用說,畢竟流量越來越貴。投放端的轉型,主要是近幾年已經跑得很成熟的基於程序化、動態化、智能化(主要靠監督學習)的廣告投放方式。

品牌廣告主在寶潔的「帶領」下,數字廣告投放的轉型普遍都幹得不錯。過去很多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廣告投放方式,在廣告主的倒逼下,媒體也紛紛妥協,迎合了廣告主的需求和趨勢,讓這些投放方式成為今天的習以為常。比如程序化合約(AG)、按照效果進行優化的私有RTB(以信息流廣告為典型)等。

另外,A階段的轉型也包括在數字世界中利用事件、話題、內容等獲取精準流量。很多企業開始設置「內容運營崗」,雖然其中有「運營」二字,但本質上仍然偏重於在A階段,也就是營銷的前端的工作。

A階段也是目前企業的營銷數位化轉型做得比較好的領域。當然,這一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後面再講。

I(Interest)階段的轉型

I階段的轉型,其實都不能被稱為轉型。這是因為,過去企業的數字營銷,在這一塊投入的關注和重視實在是太有限了。所以,現在的轉型,不過是第一次真正開始重視與消費者的數位化交互和溝通罷了。

在這方面,強調企業要建立多種與消費者直接建立聯繫的數字觸點,包括過去的網站,和今天被稱為新觸點的小程序、H5等,以及今天被稱為新媒體的抖音、小紅書等。

除此之外,還強調在這些新觸點和新媒體上的運營工作。優化觸點上消費者體驗(優化觸點的功能和交互)是運營、策劃內容是運營、引導消費者在上面做活動也是運營、搞直播照樣是運營。至於怎麼運營,不同的業態不同的企業,就根據自己的情況各顯身手了。

所以,很多人認為,營銷的數位化轉型就是做小程序、搞公眾號,就是上抖音……這樣的理解不能說完全錯誤,但這個理解所涉及的數位化轉型的範圍只不過是整個大的轉型圖景下的一小塊罷了,所以是很片面的認知。

P(Purchase)階段的轉型

P階段的轉型,主要是銷售的電商化或者O2O(線下轉線上)化。

當然,今天的電商不是跟過去一樣,在C2C平臺上開一個帳號,直接賣貨就可以了。電商的打法已經非常多樣了。而且大電商平臺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營銷生態,從引流到把貨賣了,一體化的平臺。

圍繞銷售的電商化的轉型,不是把原本在線下賣的商品,擴展到線上也賣——只是把電商當作一個渠道。而是要有適應電商環境的新產品,並且圍繞賣貨的運營模式,跟線下完全不同。

比如,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雙十一馬上要到了,若以轉型思維進行思考,要考慮的就是:賣什麼樣的符合電商的商品、構建什麼樣的電商優惠玩法、如何引導和運營消費者。

另一方面,P階段的轉型是對線下渠道的改造,無論是搞O2O,還是做DTC,本質上都是通過對傳統線下渠道的改革解決P(購買)的問題。

這些改造,有些直接拋棄傳統渠道模式,比如汽車行業的蔚來;有些不能拋棄傳統渠道模式的,則用數位化方法改造這些渠道,使其納入到企業的整體營銷數位化轉型的大棋局中來,比如途虎、孩子王或者耐克。

L(Loyalty)階段的轉型

L階段的轉型是眾多企業的熱點領域。

傳統L階段由CRM體系完成。數位化轉型則將CRM的思想擴展到更為廣闊的數字世界中,並且也不再只是關注已經購買的客戶,而是把所有在線上發生過互動的數字消費者全都納入到「忠誠管理」的範疇中來。

因此,忠誠的定義本身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忠誠是你在生命周期內比一般消費者更多次地買我的東西。現在,忠誠是你在生命周期內跟我更多的進行線上的交互和溝通,其中也包括更多次地買我的東西,但買東西不是唯一的忠誠指標。

這個邏輯看起來不強調購買,但是在數字世界中,唯有更多的交互和溝通,才可能觸發更多的購買。因此,交互和溝通的忠誠,與不斷買東西的忠誠,本質上是同源的。

L階段的轉型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一個典型的現象:我經常提到的CDP,這兩年被企業熱捧,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在L階段。或者說,要在L階段做轉型,基本上都要依靠CDP。

A(Advocate)階段的轉型

與I階段類似,A(Advocate)階段的轉型談不上轉型,因為過去基本上都沒有做,所以不是「轉」,而是「建立」。

但是,這一塊的轉型,在今天的消費者普遍成為商業信息的創造者、承載者和傳播者之後,顯得異常重要。

比如,在微信上進行的裂變,特別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各種「助力」,或是完美日記利用小紅書的大量的腰部用戶去幫助它搖旗吶喊,這些都是典型的Advocate階段的轉型。

這個階段的轉型,實際上也是對消費者成為商業信息的創造者、承載者和傳播者的一個應對:既然消費者承載和傳播的商業信息,已經有壓過企業官方傳播的趨勢,那麼順應這個潮流,激發消費者正面地、積極地幫助企業進行「義務」傳播就必須成為企業數位化營銷中的一個核心策略。

今天,網際網路的人際傳播環境比過去成熟太多,因此這一塊的案例和方法論也開始逐漸累積。相當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強化利用Advocate階段,施加此前無法實現的微觀環境下對細分消費者群體的影響。再加上這種營銷具有先天的信任加持,A階段的轉型往往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的收穫。


全局轉型是把AIPLA作為整體來考慮。大家看下面這個圖,跟之前那個(圖3)有什麼不一樣。

有幾點重要的區別。

第一:全局轉型的前提,是將營銷的前端和中、後鏈路,作為同等重要的部分來考慮。不再只是強調前端,而輕視對流量的銜接和運營。這一點,品牌廣告主尤其需要轉型。(效果廣告主對後端轉化更有追求,所以對後端相對要更重視。)

第二:全局轉型是打通流量的前中後三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考慮。今天,阿里不斷「吹噓」的全鏈路營銷,本質上就是這個事情。不過,前面說了,阿里的全鏈路,其實少了後面的那個A。當然,騰訊雖然有後面的A,但也樂不起來,它比較弱的是P這個環節。所以,騰訊和阿里都有要補強的部分,尤其是騰訊,明年應該會下大功夫在I和P這一塊。

全局轉型,實際上就是讓消費者的整個營銷體驗從前到後是可控的、銜接的、有邏輯的。比如,我已經對商品產生了興趣,企業就別再給我猛推awareness廣告浪費廣告費了,而是給我促銷的信息,讓我快速轉化。

為了實現上面的情景,全局轉型的另一個潛臺詞,就是「因人而異」,就是營銷的個性化。事實上,私域流量策略,實際上就是這種轉型的一種體現。

全局轉型既然要打通前中後三端,並且還要針對消費者不同的情況做個性化,它必然需要以前中後數據打通作為支撐。要能夠在前中後端都能夠較為準確地追蹤同一個消費者的整個交互、轉化與維繫的全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CDP作為一方數據的整合工具,突然備受青睞背後的原因。很多企業都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化能力,而對數據化能力的追求,又被具體為建立CDP或數據中臺。

但是,我也必須指出,僅僅只是建立CDP或者數據中臺是不足夠的,工具不可能自動轉化為能力。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的根本,是組織和人力的轉型,而不僅僅只是應用幾個數位化工具那麼簡單。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外在數據和技術所催化的內在的轉型,但歸根結底,它仍然是一個內在的轉型,是內部的覺醒,也是內功的修煉。

為了把上面的內容清晰化,我做了一個思維導圖。如果大家感興趣這個思維導圖,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數據化營銷與運營)獲取高清圖,那裡還有很多其他值得獲取的資料。

寫到這裡,這篇文章要講的基本上就講完了。如果大家對營銷的數位化轉型感興趣,歡迎大家參加我的大課堂——「數據驅動的數字營銷和運營」。這門課的大部分內容,實際上就是介紹 AIPLA 這五個部分的局部數位化轉型以及全局性的數位化轉型

相關焦點

  • 思想者|鄭磊:城市數位化轉型,轉什麼、怎麼轉、為誰而轉?
    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那麼,什麼是「城市數位化轉型」?城市數位化轉型應該轉什麼、怎麼轉、為誰而轉?
  • 都在說數位化,零售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究竟是什麼意思?
    伴隨這些風口,「數位化」逐漸成為零售行業的主基調。那麼零售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究竟是什麼意思?今天赤焰信息就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零售商家的軌跡通常分為三個步驟:建立消費者資料庫 - 消費者精細化營銷 - 實現品牌營收增長。
  • 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 讓「小企業」牽手「大夥伴」
    稅收租金減免、金融信貸支持……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馳援企業渡難關,看長遠,數位化轉型方能更高質量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25%的企業開展了數位化轉型,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難和挑戰。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1、 提高數位化認知水平 在企業內部,建立從上至下的數位化轉型認知體系,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系統性,從思想上,深刻認知數位化轉型和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強化數位化轉型和業務的融合思想,強化技術和業務協同發展的理念。
  • 油氣行業數位化轉型實踐與思考
    當前,油氣行業主要圍繞作業現場智能化、生產運營一體化、貿易銷售平臺化、研究設計協同化4個方向,推動數位技術與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在數位化轉型中具有3方面主要特徵:一是數位化轉型已上升到公司發展戰略高度;二是數據資產化管理是轉型的前提和基礎;三是跨界合作成為快速提升數位化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中國海油在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與管道、煉油化工、專業服務、經營管理領域進行了數位化轉型實踐,也面臨著挑戰。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
    ,討論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基礎上,深入針對2020年國內To B趨勢發展,新的行業熱點解讀,未來產業數位化運營變革,以及如何為中小企業深度提供數位化營銷服務等視角展開討論。憑藉自身28年行業深耕數據,聯合各平臺流量優勢,結合數位化營銷能力並釋放,讓買賣雙方真正體驗到降本增效的數位化生意場景,並有效推動和賦能了全國千萬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 大家都在談的數位化轉型,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樣的循環經歷了二十年後,數位化轉型所包含的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每一個層面的企業經營者都可以從這個很長的清單中找到自己的可採納策略組合。 本文是一個整理。把數位化轉型的抽象概念盡力具體化,並用短小的例子來縮小誤解,讓它更貼近每家企業的實踐需要,更像一個具體的行動指南。
  • 用友:「精」「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我國製造業正由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而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到4000萬套,工業APP超過35萬個。
  • 企業營銷數位化已經成為「增長」的近義詞
    傳統的企業營銷模式在新冠的衝擊下讓企業不得不為未來思考,現在只要提到企業轉型,幾乎都會說數位化營銷,但數位化營銷到底意味著什麼?一些人認為它意味著新興營銷技術,另外一些人認為它是引流獲客的新形式,還有人認為,數位化營銷象徵著全新的商業模式,但是不管怎麼去定義,最終數位化都是會促進企業營銷增長,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把數位化營銷的價值從三個角度來總結:第一,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的重新制定:實現數位化營銷,就必定要重新觀察整個商業模式,並清楚價值新前沿在哪裡。
  • 摩天之星:數位化轉型,賦能企業新未來
    數位化轉型是2020年企業面臨的最大課題。正如馬雲重慶智博會8分鐘演講中說的,2020年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位化。數位化過去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但今天,它是所有企業活下去的關鍵。為此,摩天之星"創新總裁班"推出《數位化轉型與品牌營銷》課程,助力企業順利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轉型之風颳向汽車業,如何打好變革第一戰
    汽車市場的存量時代,行業需要新的刺激,但在近一兩年的實踐中,只靠傳統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線下車展等營銷策略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這也正是汽車行業向電商、直播、短視頻等平臺尋求解法的重要原因。  汽車作為一種重體驗、高客單價的產品,交易鏈路仍需要依賴線下場景,流量平臺對汽車行業的助力,正逐漸從營銷環節做突破,營銷的數位化轉型,成為車企數位化轉型的啟動器與破冰器。
  • 「數位化轉型」執行長們需要更多參與數位化轉型的三個原因
    技術和營銷科學的進步為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數字平臺和工具,這些平臺和工具有可能創造新的價值,擾亂競爭,取悅客戶。 這些高度可擴展的技術平臺正在改變企業與客戶聯繫並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據IDC(2018)預測,70%以上的中國Top1000大企業把數位化轉型作為公司的戰略核心,2019-2022年間數位化轉型相關IT支出將超過1萬億美元,到2022年中國GDP的65%將與數據有關。據賽迪顧問對製造、政府、金融等十大重點領域的調研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製造業2019年數位化轉型支出超過2200億元。
  • 聚商圈:「數位化轉型」是否已成為毫無意義的流行語?
    目前,在各個行業中,這個話題一直是話題不斷的話題,但是「數位化轉型」是否已成為毫無意義的流行語?目前,在各個行業中,這個話題一直是話題不斷的話題,但是「數位化轉型」是否已成為毫無意義的流行語?數字轉換是許多技術術語之一,可以將其視為近來經常使用的流行語。
  • 數位化轉型必備《小新說運營》詳解B端運營體系構建
    來源:焦點中國網過去10年的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傳統行業也處於積極變革的數位化轉型浪潮中。傳統企業已經不滿足於引進ERP、CRM、MES等數位化管理系統,而是更加希望產品、運營能夠升級到數位化管理、體系化搭建,為企業與客戶持續賦能。
  • 【藥企營銷轉型之路】沙龍 —證據驅動的營銷策略
    2017年7月3日   地址:觀什茶社  北京·王府井銀泰in88五層   中國·上海  2017年7月11日   地址:延安西路719號佳都大廈7樓打字機博物館    沙龍活動背景醫藥營銷從帶金銷售向學術推廣轉型已在業界達成共識
  • 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審視當下,諸多傳統企業仍然停留在下圖左側的現狀:這些企業只是在不同部門內進行零星的數位化嘗試(例如市場部的數字營銷精準投放、銷售部的數字看板、採購部部分業務流程的線上化和自動化等),數位化賦能力度有限、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同、業務規劃狹隘短視、全局視野和前瞻性思考不足。
  • 數位化轉型指數報告:全球數位化轉型進程加速
    10月15日消息,近日戴爾科技集團發布戴爾科技數位化轉型指數(DTI)報告。該報告顯示,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加速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正常情況下需要耗時數年的轉型工作有望在幾個月內完成。DTI指數調查的重要數據和研究成果每兩年更新一次,今年發布的報告表明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組織加快了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的步伐。最新的2020 DTI指數記錄了「數位化領導者」(數位化成熟度最高的組織)數量的首次上升,佔比達到6%。「數位化實踐者」(數位化成熟度第二高的組織)佔比則從2018年的23%增至2020年的39%,增長了16個百分點。
  • 高峰:銀行業數位化轉型處理好十個關係
    以下為演講實錄:當前中國銀行業面臨著最大的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如何借力金融科技來破解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IDC有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的成功率在1/3左右,也就是說2/3都是失敗的。這兩年,各家銀行都是在高度重視數位化轉型,業內很少銀行數位化轉型能夠成為業內的標杆。這裡面原因很多,我想借這個機會做了一個簡單分析,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指正。
  • 飛機上想看電影不想看汽車廣告,汽車營銷在交互時代做錯了什麼?
    在汽車營銷交互時代,我們究竟需要怎樣有效交互?面對車企們來勢洶洶的數位化轉型,一些反應較慢的車企依舊無動於衷,一些開啟數位化轉型並嘗到一絲甜頭的車企完全誇大了其價值,而一些急功近利的車企迅速效仿並開啟數位化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