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2020-12-08 和訊

  數位化時代已然降臨,您所在的企業是否已在組織層面準備就緒?面對這一問題,作為數字原生的高科技企業躊躇滿志,而缺乏數位化DNA的諸多傳統企業則有所顧慮:是瞻前顧後、謹小慎微,還是大刀闊斧、畢其功於一役?如何實現企業內各部門的全面數位化轉型?數位化基因又應如何在傳統業務部門中得到長久、穩定地表達?

  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中,物種不斷進化演變,通過「打造」更加適應外部環境的基因,得以延續和發展。商業世界亦是如此:面對席捲全球的數字革命,缺乏數位化DNA的企業必將面臨生存危機,構建數位化組織勢在必行。

  面向未來,數位化組織應實現各部門、各維度上的全面數位化轉型。在下圖右側所示的理想願景中,各個部門應實現基於信息及數據流通的業務賦能、面向用戶及商業夥伴的統一規劃和協同運營、並具備前瞻創新的數位化思維模式,全面實現技術、業務、人才等方面的數位化轉型。

  審視當下,諸多傳統企業仍然停留在下圖左側的現狀:這些企業只是在不同部門內進行零星的數位化嘗試(例如市場部的數字營銷精準投放、銷售部的數字看板、採購部部分業務流程的線上化和自動化等),數位化賦能力度有限、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同、業務規劃狹隘短視、全局視野和前瞻性思考不足。

  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儘管未來轉型目標清晰明確,如何從當下現狀躍遷升級至理想願景卻成為考驗其的一大難題:固步自封,必將被數位化轉型浪潮淹沒;魯莽激進,亦將面臨基因變異之風險。數位化基因的遺傳密碼究竟應當如何破譯?

  與歐美諸多領先企業相比,中國傳統企業通常缺乏數位化轉型的良好基礎,以致在全面數位化轉型的道路上步履蹣跚。儘管如此,近年來許多中國企業成功突圍,走在了數位化轉型的前沿,其成功案例亦為其他企業提供啟迪。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均成立了有別於傳統業務部門的新型實體部門:傳統業務部門利用專業經驗和運營資源,較為獨立地實現自身的運營目標,被稱作「縱向部門」;而新型實體部門則通過不同方式與各個縱向部門進行合作,並在此過程中為縱向進行數字賦能、促進業務協同、培育數位化的適應性思維,被稱作「橫向部門」。橫縱部門相互交織,如同生命體的DNA一樣,形成了下圖中的「雙螺旋」結構:其中一支為傳統的縱向部門,例如產品、市場、銷售、售後等;另一支則為新設立的、攜帶數位化基因的橫向部門。橫縱部門在數位化「雙螺旋」結構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縱向部門:重點掌握人、財、物等經營資產(如業務專家、營銷預算、生產設備等),並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經驗,側重於經驗驅動。

  橫向部門:重點掌握信息資產(如經營數據、用戶洞察、商業夥伴反饋等),專長於數據分析並具備洞察能力,側重於數據驅動。

  橫縱部門二者各有所長、相輔相成,共同打造數位化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在數位化轉型初期通過成立若干橫向實體部門,可以為縱向業務部門「嫁接」數位化基因、打造「雙螺旋驅動」的數位化2.0組織,為從數位化1.0組織(零星的數位化嘗試)到3.0組織(各部門全面實現數位化轉型)的躍遷升級打好紮實基礎。基於我們的觀察,橫向部門具體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為縱向注入數位化DNA中的不同成分:

  01

  物理方式:動力推進

  談及數位化轉型,首先離不開數位技術的應用以及對業務部門的賦能。儘管許多傳統企業內部已經開展零星的數位化嘗試,縱向業務部門之間依然存在數據語言不統一、信息溝通不順暢的現狀。這些部門猶如一個個數據孤島,缺乏統一的數據和信息歸口,難以形成基於數據分析洞察的業務提升閉環、數字賦能動力不足。

  針對這一痛點,傳統企業可以從物理維度出發,成立橫向部門並扮演動力推進器的角色,一方面統一匯集、分析各縱向部門的業務數據和信息,一方面基於包括數據分析在內的數字工具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洞見,從而助力擁有專業經驗的縱向部門提升業務能力、有效實現數字賦能(Digital empowerment)。

  領先實踐:近年來,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包括消費品(快消、鞋服、家電等)、金融(銀行、保險等)、工業品在內的諸多傳統企業開始借鑑網際網路企業的「大中臺」思路,搭建具有橫向性質的數據中臺,負責將散落在不同部門的用戶和運營數據打通、整合,並通過數據分析對縱向部門賦能。以國內某領先乳品企業為例,該企業經過長期積累獲得了豐富的數據資產,然而數據分散且標準不一、可利用度不高。通過建立橫向數據中臺,該企業實現了產品、用戶、經銷商等數據的打通和標準統一,並基於大數據分析持續為供應鏈、生產、銷售、營銷等業務部門提供數據洞見,全面提升運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動力推進」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在技術層面,需實現數據的語言統一、部門之間的數據整合打通、以及信息的及時共享;在人才層面,需要建設、培育具有數據洞察分析能力的專業團隊;在考核層面,需要對縱向部門合理設置考核指標,保證數據分析結果對業務提升起到切實的督促作用。

  02

  化學方式:催化激活

  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縱向部門不僅需要對各自業務進行數字賦能,還需通過相互協同為企業整體創造更高的價值。在當下的許多傳統企業內,縱向部門之間仍矗立著一道道「部門牆」:各部門僅僅關注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在用戶運營及商業夥伴賦能方面的規劃步調不一、互相缺乏協同,難以深入挖掘用戶、尤其是存量用戶的價值。

  針對這一痛點,傳統企業可以從化學維度出發,設立橫向部門並扮演協同催化劑的角色,通過在統一的數位化平臺上進行用戶運營及商業夥伴賦能,積累豐富的數據資源並從中挖掘業務機會,催化縱向部門之間的「化學反應」並充分利用其運營資源,從而有效挖掘用戶價值、全面賦能商業夥伴、深度激活業務協同(Need for collaboration)。

  領先實踐:近年來,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的下行壓力,車企紛紛開始審視內部的組織管理痛點。痛點之一便是對於用戶缺乏統一和跨部門協同的運營,導致用戶體驗不一致、用戶價值未能充分挖掘;對於經銷商的運營及賦能亦是如此。對此,某知名車企成立了橫向實體部門,負責數位化觸點(如App、小程序、公眾號等)上的潛客、保客全量用戶運營,並基於用戶數據分析挖掘業務機會,拉動、整合縱向部門(如市場、銷售、售後等)的運營資源,聯合舉辦會員活動,深度挖掘用戶的全生命周期價值;與此同時,該企業還建立了負責經銷商賦能的橫向部門及數位化運營平臺,真正實現主機廠與經銷商之間的直連互動,顯著提升經銷商的活躍度和滿意度。

  為了實現「催化激活」,傳統企業在技術層面需要實現數位化觸點的統一規劃和運營、以及用戶/商業夥伴的ID統一及數據整合,為數據資產積累打好基礎;在人才層面,需要打造一支擅長用戶運營、具有協調能力的團隊;在組織層面,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促進縱向部門積極配合橫向,形成相互之間的高度協同。

  03

  生物方式:繁衍孵化

  面向未來,傳統企業除了實現數字賦能和業務協同,更需要培育具有適應性的數位化思維。所謂適應性思維,即具備前瞻視角、不斷試錯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然而當下許多傳統企業仍未意識到這一點:數位化的零星嘗試更多是亦步亦趨的模仿、以及對短期業務指標提升的聚焦,缺乏前瞻性、系統性、創新性的思考;同時,數位化項目很大程度上依賴第三方的支持,缺乏內部的數位化思維培育和人才造血功能。

  針對這一痛點,傳統企業可以從生物維度出發,成立橫向部門並擔任思維培育室的角色,一方面負責開展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分析(如用戶體驗創新、前沿技術應用等),為縱向部門指引方向;一方面負責牽頭成立跨部門的數位化項目團隊,通過用戶體驗、產品開發、業務場景等方面的創新設計和試點,在實踐中培育適應性思維(Adaptive mindset)。

  領先實踐:國內某領先綜合金融企業於十多年前便開始布局科技創新,成立具有橫向性質的科技部門,承擔整個集團的科技「大腦」角色。該部門致力於研發前沿科技、將其應用於不同的金融業務,並為整個集團孵化培育數位化思維,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以智能化投資為例,該部門基於技術分析洞察,捕捉到人工智慧在證券投資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經過概念驗證並獲得管理層支持後,該部門牽頭成立項目團隊,召集來自縱向專業子公司的業務專家以全職形式參與創新,共同合作並將智能化投資工具應用於前端業務,將數位化產品和前瞻創新思維賦予縱向部門。

  為了實現適應性思維的「繁衍孵化」,傳統企業需要在技術層面實現基於用戶及運營數據的深度分析挖掘、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人才層面,需要招募具有數位化創新能力和經驗的團隊;在組織層面,則需實現人事借調、考核、激勵等各方面對參與創新項目人員的保障支持。

  上述三種數位化基因注入方式的必備條件各有不同,且分別側重數位化DNA的不同元素:

  Digital empowerment:「動力推進」側重為縱向部門進行數字賦能,練就數位化組織轉型之「術」;

  Need for collaboration:「催化激活」側重促進縱向之間的相互協同,闡釋數位化組織轉型之「法」;

  Adaptive mindset:「繁衍孵化」側重為縱向部門培育適應性思維,點明數位化組織轉型之「道」。

  對於傳統企業而言,道、法、術三大元素缺一不可:掌握適應性思維之「道」方能用好數字賦能之「術」;堅持互相協同之「法」才可將「道」落實鞏固。三者融合兼備,才能實現數位化轉型。然而不同企業數位化DNA中這三大元素的培育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組織轉型過程中應當從技術水平、人才能力、企業戰略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有的放矢、取長補短。

  最後,橫縱組織架構設計僅僅是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在成立橫向部門的同時,傳統企業還需要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促進橫縱協同:橫向部門建立後,將與縱向部門之間產生諸多管理關係。企業需要合理選擇橫縱管理抓手,有效促進橫縱之間協同,化「角力」為「合力」。

  完善績效管理:對於新設立的橫向部門,在設置其考核指標時應側重於促進跨部門的合作協同,通過共同承擔KPI、部門之間互評等方式形成橫縱合作的牽引力。

  建設人才團隊:根據橫向部門的職能需要,通過招募、培訓等方式大力吸引並培育具有數位化及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數位化轉型不斷提供新鮮血液。

  宣貫數字文化:數位化轉型落地離不開企業內部的數位化文化變革。通過勾勒企業發展願景、高管率先垂範、調研傾聽民意等方式,可對文化變革形成全面支撐。

  構建合作生態:在進行組織內部轉型的同時,傳統企業還需要以開放姿態與用戶、商業夥伴、其他行業合作夥伴共同構建圍繞數位化的生態系統,實現合作共贏。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缺失數位化DNA的傳統企業在未來必將舉步維艱。通過建立橫向實體部門「嫁接」數位化基因、打造數位化組織的「雙螺旋」引擎,為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帶來了新思路、新方向。在轉型過程中,橫向部門通過「動力推進」提供數字賦能之「術」,藉助「催化激活」促進相互協作之「法」,依靠「繁衍孵化」培育數字思維之「道」,將助力傳統企業穩步實現數智融合、效能躍升,滿懷信心地迎接數位化浪潮。

  關於作者

  阮芳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亞太區及中國區負責人,中國企業領導力學院負責人。如需聯絡,請致信ruan.fang@bcg.com。

  黃一超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經理,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團隊成員。如需聯絡,請致信huang.yichao@bcg.com。

  特別感謝丁博文為本文撰寫所做的貢獻。此外,感謝下列同事在本文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徐楊、施志剛、鄭惟、王琛、劉薏、鄒劼、華佳、章一博、王恩清、莫薪儒、蔡建穎。

  獲取完整版報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CG波士頓諮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大體過程如下:①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推測遺傳密碼是三聯體→②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如何(重疊讀碼還是非重疊讀碼)→③克裡克通過T4噬菌體突變實驗證實了遺傳密碼是三聯體並採用非重疊的讀碼方式→④遺傳密碼與胺基酸如何對應→⑤尼倫伯格和馬太通過體外無細胞體系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破譯了UUU編碼苯丙氨酸→⑥AAA和CCC也隨之被破譯→⑦通過異聚核苷酸作為mRNA的體外合成蛋白實驗,找出了各種胺基酸密碼子的大體範圍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要判斷哪個三聯體密碼決定哪種胺基酸,首先需要一種人工合成RNA的方法和一個能夠在體外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系統,這樣,在試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RNA,再通過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排列順序就可以推斷密碼子和胺基酸的對應關係。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擺在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中小企業面前的數位化轉型命題,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選擇題,而是一道「要怎麼全力以赴」的生存題。一、發展現狀數位化轉型市場需求旺盛。數據資源融通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帶動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邊界,促進資源配置從單點、局部、靜態優化向多點、全局、動態優化演進,促進數據驅動的創新、數據驅動的生產和數據驅動的決策,實現更高質量、更低成本、更快交付和更多滿意度。從流程變革看,傳統企業數位化應用從管理、服務等共性環節向全流程深度滲透。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2、 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 由企業領導層親自負責,制定企業級的數位化轉型戰略,做好數位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對企業數位化轉型,進行全面、系統、整體的規劃布局,明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確定數位化戰略的具體內容,指明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路徑。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這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辦法,源於對遺傳密碼的研究取得的突破。通俗地說,人的每個細胞當中都有一份遺傳密碼,別看遺傳密碼只是承載著4個符號的一條線,但這條線足夠的長,能承載人從生長發育到一代傳給一代的信息。4個符號不斷變化,人的遺傳密碼總的符號大約有30億個。        這是什麼概念呢?
  •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推動認知、組織與產品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對新事物的認知是創新的基礎,這部分通過抓取銀行年報中的關鍵詞「網際網路、數字、大數據、智能」等進行構建;第二部分是數位化組織,關注銀行是否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數位化轉型,是否具備金融與科技複合型管理人才,以及是否與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最後一部分是數位化產品,包括手機APP以及微信銀行等新渠道產品、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信貸以及電子商務這些線上的金融產品
  •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其中包含的基因對人體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蒙戈爾說,6號染色體是迄今為止科學家破譯的最大、包含基因最多的染色體。研究人員對超過1.66億個鹼基對進行了測序和分析,現已發現2190個基因結構,其中1557個為功能基因,約佔人類基因總數的6%,從中還識別出約130個可導致人類某些疾病的基因。英國科學家的報告發表在23日提前出版的《自然》雜誌上。6號染色體上包括了導致遺傳性血色素沉著病、帕金森氏症、癲癇等疾病的基因。
  • 陸奇:傳統企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文 | 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陸奇 來源 | 王璞 ▼ 1 傳統行業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 孫雁飛:數位化生存與管理重構是企業轉型大勢所趨
    我國2016年的數字經濟GDP佔比達到30.1%,同比增長16.6%,數據與IT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評估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根據智研諮詢報告顯示,93%的中國企業或組織正在選擇向雲端轉型。企業數位化發展的浪潮也是勢不可擋——在企業發展數位化轉型報告當中,49%的企業朝著數位化發展。我想是因為「擔當」。
  • 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從-1到0到1再到N
    文丨秦麗 編輯丨鹿普禾來源丨首席數字官國慶前,銀泰商業集團CTO 鄢學鵾在接受「首席數字官」訪談時透露,銀泰有一個「從-1到0到1」的數位化轉型階段論。對於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所謂「從-1到0再到1」,是一個解構和重構的過程。
  • 華為洪方明:5G+雲+AI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以廣州為例,5G、雲、AI已經使越來越多的組織在發展中受益,已經成為智能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將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創新。華為基於自身30餘年積累+端管雲能力,將與廣州政府和企業共建廣州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智數廣州。
  •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舉行,與會者提加速轉型「五大...
    浪潮集團供圖  「2020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發表演講。浪潮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和行業頭部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20日在北京說。
  • 微動天下CMO馬政:企業數位化轉型不是「照貓畫虎」
    本報記者 李靜 北京報導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不斷融合,傳統產業正在不斷向數位化轉型。突發的疫情正在成為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催化劑。近日,微動天下CMO馬政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過去很多傳統企業對數位化還存在認知的問題,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已經不再存在要不要做數位化的認知問題,而是轉化為怎麼做好數位化,以及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問題。」
  • 專家:數位化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等共同探討科技、網際網路、數位技術如何助力中國經濟與社會更好發展。王一鳴指出,目前,數位技術在我國不同產業界的應用差異較大,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進程較快,而製造業的數位化程度較慢。
  • CODING CEO張海龍:DevOps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今天,有一個詞很火,那就是「數位化轉型」。2017年,被視為數位化轉型的原點,很多企業開始積極變革,擁抱數位化轉型。根據IDC的預測,企業數位化轉型將經歷十年時間,到2027年結束,屆時全球60%的GDP將和數位化相關,並且全球40%的物理設備將被數位化取代。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編輯導語:企業數位化轉型已經是全行業都在推行的戰略之路,從過去兩年的「概念滿天飛」到現在的「有效果的數位化」,代表了企業對數位化轉型的冷靜和務實的認識轉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變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對實體企業老闆來說,最火爆的概念是什麼?
  • 乘「新基建」之勢,西門子以Xcelerator為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
    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一些製造企業開始尋求數位化轉型,探索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而至,在給各行各業尤其是製造企業帶來了復產復工壓力的同時,也讓更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數位化生產。今年5月,「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意味著「新基建」建設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 名才eHR董事長李穠:重新定義eHR,助力企業引領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
    一場疫情推動企業辦公和管理模式打破傳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在線化、數位化、雲化轉型。企業唯有擁抱數位化,打造敏捷型組織,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數位化平臺,實現快速響應和支撐戰略,才能應對外部多變的市場環境,實現快速回血和持續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數位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而言,這些變化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 建築運維組織智能轉型進行時:全數位化工程部
    數位技術深入發展,AI、大數據、雲計算不斷賦能各行各業,產業數位化時代逐漸來臨。傳統建築業也倍受數位技術浪潮衝擊:數位化工具在建築領域的運用越來越普通,數位化技術不斷刷新建築空間體驗,數位化應用幫助建築師開拓新的可能性,數字信息的互動與聯通改變著建築運維組織運營形態。
  • 華為上海展示「四大Engine」新品:助力智能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
    7月19日,以「激發聯接的潛能」為主題的華為網絡創新技術峰會2019(上海站)上,華為與來自政府、金融、製造等行業的500多位嘉賓分享了IP網絡最新技術趨勢,以及其「四大Engine」如何助力智能時代的企業數位化轉型。峰會上,華為還展示了面向園區、數據中心、廣域分支和安全領域的十餘款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