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農村文化該怎麼"種"?

2021-01-10 浙江在線

  「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農村文化該怎麼「種」?

  「農民種文化百村賽」在全國兩會引發共鳴

  浙江在線3月13日北京訊(特派記者楊曉燕) 「要『送文化』,還要『種文化』,讓文化在農民心中真正生根發芽。」「媒體宣傳很要緊,應該多倡導一下。」……由浙江日報、錢江晚報、今日早報、浙江在線聯合主辦的「農民種文化百村賽」在全國兩會上引發共鳴。連日來,部分人大代表在浙江代表團駐地通過閱讀本報和上網了解到「農民種文化百村賽」的情況,紛紛認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滿足農民文化需求是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題中之義、當務之急。

  從「送文化」到「播文化」、「種文化」

  「現在老百姓的文化消費能力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但是相比較而言,能夠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就會趁虛而入。」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農科所所長汪惠芳代表在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汪惠芳說,衢州屬相對欠發達地區,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農村群眾文化常常陷入困難重重的境地,許多農村停留在「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的原始生存狀態。政府開展多年的送戲、送圖書、送電影等「送文化」活動,確實滿足了部分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但多年農村工作的經驗讓她感到,但單靠「送文化」是遠遠不夠的,要「送文化」,還需要「播文化」、「種文化」。

  為此,汪惠芳代表今年帶來了兩個關於發展農村文化的建議,一是要求財政加大對浙江欠發展地區鄉、村兩級文化陣地建設支持力度,二是要求扶持地市黨報創辦農村報、破解農村「報荒」。她說,「農民種文化百村賽」活動很及時,媒體宣傳很要緊,應該多倡導一下。

  讓先進文化在農民心中生根發芽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是浙江代表團中為數不多的「村官」代表。他表示,像「農民種文化百村賽」這樣的活動,為農村文化發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農民從被動地享受文化生活,變為自發參與、創新文化活動。同時,文化「播」下去之後,還要精心培育、澆水施肥,才能讓文化在農村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遍地開花。 

  「農民種文化百村賽」中,已有八個村向全省農民發出《我們都來「種文化」》的倡議。傅企平說,儘管滕頭村目前還沒有直接參與這個活動,但是滕頭一直致力於建設農村的和諧文化。據他介紹,滕頭的農民公園裡有個「越劇角」,每天都有一批戲迷們自發聚在那裡交流切磋;愛好下象棋的農民也很多,還自發成立的象棋協會;村裡請了專業老師教扇子舞,現在每天清晨練習的人很多……不僅本村農民樂在其中,一萬多外來工也融入了這裡的文化生活。

  在城鄉一體化中提升農民文化生活 

  早在3月5日晚舉辦的浙江代表團媒體集體採訪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嘉興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德榮代表就稱道「農民種文化百村賽」很有意義。他特地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嘉興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首先是統籌城鄉教育,嘉興市從城鄉教育一體化入手,在全市範圍內推行城鄉教育資源統籌發展,實現城市教育成果讓農民共享;第二是衛生一體化,通過大力推進城鄉居民的衛生醫療,以及公共衛生體系,推進農民健康的提升;第三是身體素質的一體化,推進農民健康工程;第四是如「送文化下鄉」等文化提升工程,包括寬帶進村到戶,使整個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有所提升。

  「浙江省的經濟發展領先於全國,將在2010年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現在溫飽問題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怎麼樣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之後,解決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們黨委政府需要重視的問題。」陳德榮說。他認為,通過推進城鄉一體化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水平非常重要,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文化的支持、扶持力度。

相關焦點

  • 農村狗晚上總是叫,城市狗則很少叫,原因簡單又現實
    由於城市民眾居住相對集中,人們工作與生活,其壓力比農村人要大得多,城市人對生活的質量追求,也比農村人要高得多。在此情況下,人們的休息相對比較重要,容不得絲毫的幹擾,而寵物狗如果晚上不停地叫,那絕對會被周圍的人們所不容,而且寵物狗主人及家人同樣如此。
  • 晚上的時候,為什麼總能聽到土狗對著空氣叫?聽到狗叫最好別出門
    晚上的時候,為什麼總能聽到土狗對著空氣叫?聽到狗叫最好別出門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他們從很早以前就和人類以前相處,有些狗不但會看家護院還會陪主人一起上山打獵。土狗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犬種,這種狗不需要優質的生活環境,是人們忠誠樸實的朋友,農村裡養的土狗都是非常的通人性的,這種狗最主要的技能也是最讓人敬佩的技能就是看家護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神奇現象,特別的到了農村,晚上的時候,為什麼總能聽到土狗對著空氣叫?
  • 在農村的晚上,明明啥都沒有,為何家裡的狗朝一個方向叫個不停?
    在農村的晚上,明明啥都沒有,為何家裡的狗卻朝一個方向叫個不停?文/農夫也瘋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自古以老農民就遵循的一個作息規律,由於農村裡也沒什麼娛樂活動,再加上白天所幹的活都比較辛苦,因此農民都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 為什麼白天總能聽到飛機的轟鳴聲,而晚上卻幾乎聽不到?
    久而久之就發現白天總能聽到飛機轟鳴聲,而晚上卻只能看到飛機一閃一閃飛過,而聽不到轟鳴聲。相信不少人有著同樣的疑問,於是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給大家解答一下。第一,眾所周知白天的航班比晚上多,且晚上的航班大多集中在前半夜,後半夜基本沒有航班(有的話,大多是國際航班)。
  • 聽拉拉蛄叫還不種莊稼了?
    「聽拉拉蛄叫還不種莊稼了?」是一句民間俗話 大概可以理解為「不就屁大點事?該幹嗎幹嗎唄!」前幾日,我不經意間瀏覽了一些財經信息,一些在說現如今的經濟形勢不景氣,還有一派在說今年自己的生意做得非常好,掙了很多錢。
  • 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夜裡聽不到貓頭鷹的叫聲,是什麼原因?
    導讀摘要:入冬後,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到晚上貓頭鷹也不叫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夜裡聽不見貓頭鷹叫了,為什麼?近幾年來,農村生態保護確實做得非常好,野生動物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如貓頭鷹存在的數量逐漸增加,從而抑制了田野和農舍裡的老鼠生存和繁殖,數量也有所減少。這是客觀事實,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從客觀上來看,目前「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是主觀意識問題,農村老鼠並不是沒有,只是相對的減少了些,仍然非常猖獗;「夜裡聽不到貓頭鷹的叫聲了」,這是認識的問題,貓頭鷹一般情況下在春季叫的多,其它季節一般情況下是不叫的。
  • 為什麼在農村聽見貓頭鷹笑會死人,遲暮老人聽了更是慌張
    在農村裡,老話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貓頭鷹叫不可怕,可貓頭鷹一笑,就暗示著附近將有人死去。至於貓頭鷹為什麼叫呢,貓頭鷹是怎麼笑的呢,這又怎麼由來呢。貓頭鷹因為嗅覺靈敏,農村又多山多林,適宜貓頭鷹生活。
  • 為什麼農村的狗有時候會叫一晚上?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農村的狗有時候會叫一晚上?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了很多人都會養一兩條狗來陪伴自己,因為怕自己孤獨,不過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因為自己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不便去打擾。除此之外,很多農村居民也是喜歡養狗的,因為這樣可以給他們看家。
  • 「機靈」「嘟嚕」……我們在公園裡聽著鳥叫聲認識了好幾種鳥
    長江網10月31日訊(記者詹麗通訊員劉天昌)雨後初晴,百鳥展翅。31日上午,伴著微涼的秋風,沙湖公園沙湖自然課第一課——「飛羽行蹤」正式開講。來自湖北博得自然生態中心講師車前,作為自然導師,帶領10位小學生一起飛鳥尋蹤。
  • 今晚,聽窗外夜鷹的叫聲
    網上查詢,比對聲音,確認就是普通夜鷹。以後每年5月到6月,在很多地點都聽到過。        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我的觀鳥記錄中,普通夜鷹這種鳥,就一直空著。        直到去年的一個晚上,在武漢盤龍城聽到有噠噠噠的叫聲,非常近,馬上拿著強光手電筒出門,循聲找尋。終於在屋頂上見到了它,了卻多年的夙願。
  • 農村人最忠誠的好夥伴土狗,為何白天睡覺少,晚上又經常狂吠?
    但是許多人都發現了大多數的土狗都是精力非常旺盛的,在晚上也不見得他們睡覺,有時候大半夜出去上廁所就能看到土狗依然在活蹦亂跳的,不論是白天或者夜晚都是精力十足,似乎不需要睡覺一般,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些土狗白天看家晚上嚎叫,所以就以為他們都不睡覺,但其實並非如此。
  • 小鳥叫不停業主睡不著 尋找源頭只有鳥聲不見鳥
    鳥叫不停  業主吐槽 一到天黑鳥叫不停  5月27日晚上9點半,記者來到位於東興區興隆路的廣匯城市花園,一開口諮詢「鳥叫」擾民一事,保安王先生就笑了:「這事你們都知道了?叫了半個多月了,我們和業主都拿它沒辦法。白天從來不叫,天一黑就開始叫,一直叫到第二天天亮。」
  • 「鳥書」要來了!手繪1491個鳥種,掃二維碼可聽鳥鳴
    窗外嘰嘰喳喳叫的都是什麼鳥?麻雀、山麻雀、家麻雀有什麼區別?冠魚狗是狗還是鳥?2021年開年之際,我國首部全鳥種原創科學插畫圖鑑——《中國鳥類觀察手冊》開機印刷。書中1491種在我國有觀測記錄的鳥類圖,全部為手工繪圖,就連2020年10月10日在雲南剛被記錄到的最新品種——白腹針尾綠鳩也被收錄其中。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還可以聽到鳥鳴,這在我國鳥類觀察圖書中尚屬首例。昨天下午,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編輯部正為這本書最後的刊印做準備。辦公桌上是一沓沓手稿、校樣。「這裡還缺個拉線,標記特徵!」
  • 在農村,有種白天愛吸人血的很小的蚊子叫什麼名字?答案來了
    摘要:在農村,有一種白天吸人血的「默蚊子」,到底是什麼?文/農夫也瘋狂天氣一熱,在農村裡最招人討厭的一種生物,那就是蚊子了。這些蚊子雖小,但是卻十分煩人。有時候睡得好好的,就會被蚊子叮咬而醒過來了,然後一晚上就睡意全無了。多數的蚊子都是在天黑了以後才出來活動,但是有一種小蚊子,它們在白天也出來叮咬人,尤其是在下雨前,天氣越是悶熱,這種蚊子就越多。在農村,有種白天愛吸人血的很小的蚊子叫什麼名字?答案來了!在我們這裡普遍是叫它「麥蚊子」,可能也是「默蚊子」,在有些地方也叫它「黑帽子」。
  • 農村有一種鳥叫了,會死人,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掌柜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這幾種鳥。在農村有這幾種鳥,半夜叫聲悽慘你,而且會人帶來喪事,帶來不愉快,所以很多農村人都討厭這種鳥在掌柜老家有這麼一種說法:狐叫老,性(性虎一個是貓頭鷹)叫小,圖死鬼(鳥名)沒老小。上面這段諺語怎麼理解呢就是狐子叫死年齡大的人,貓頭鷹叫死年齡小的人,途死怪就不分老小了。
  • 龍泉一小區驚現鳥叫擾民,猶如槍聲持續半月!最後…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是很多人的家居理想但在龍泉濱江時代小區業主們遇上了一個另類的煩惱持續而響亮的鳥叫讓人夜不能寐該小區對半夜鳥叫的討論是從4月15日開始的事情是這樣子滴當晚,一名業主向物業抱怨稱,有一隻鳥一直在叫,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於是聲稱如果物業不對其進行處理,便不願交物業費。之後,其他各樓棟陸續有業主回應說:「我們這邊也聽到了。」據業主們介紹,這種鳥的叫聲特別大,有點像高音喇叭,大概是從傍晚七點到凌晨五六點,持續時間很長。
  • 農村有種雜草叫拌倒驢,農民也叫它油葫蘆草,看看村裡人怎麼說
    農村有種雜草叫拌倒驢,農民也叫它油葫蘆草,看看村裡人怎麼說文/猿飛日月想必大家對於農村都有所了解,有很多人甚至經常會到農村裡玩,在農村這個地方有很多新鮮好玩的東西,就比如說那些雞鴨魚鵝就是在城市裡很難見到的
  • 小時候常聽見「耕耕耕谷」的鳥叫聲,為什麼現在聽不到了?
    小時候每到了要收穀子的時候,就能聽見「耕耕耕谷」的叫聲,其實這是四聲杜鵑的叫聲,各個地方對這個叫聲的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說是「豌豆包穀」有的說是「算黃算割」還有人說是「One more bottle」這樣叫的,這都是大家對四聲杜鵑的叫聲音譯過來的,四聲杜鵑的叫聲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
  • 成群麻雀鬧市安家晚上鬧喳喳
    一隻麻雀叫喳喳,那麼幾十上百隻麻雀呢?最近,住在渝北區金開大道附近的市民就遇到了上百隻麻雀一起叫喳喳的事兒,那感覺,簡直鬧麻了。「樹上像有上百隻鳥在叫」渝北的柳女士手機裡存著一段11秒鐘的視頻,這段視頻是她6日晚上8點在金開大道協信星光廣場旁的天橋上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