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叫不停業主睡不著 尋找源頭只有鳥聲不見鳥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廣匯花園綠樹成蔭。陳志 攝

  「我在小區住了 10 年,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怪事,天一黑就有鳥叫,叫到第二天天亮才停。」家住內江市東興區廣匯城市花園小區的鄧先生最近有些鬱悶,從5月開始,小區每晚都有小鳥叫個不停,讓他和其他業主休息不好。

  昨日,內江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整晚不停的鳥叫,是處於繁殖期的小鳥在尋找配偶,「對待野生動物應該保護。小區業主不必驅趕,等繁殖期過了,它自然就會離去」。

  鳥叫不停

  業主吐槽 一到天黑鳥叫不停

  5月27日晚上9點半,記者來到位於東興區興隆路的廣匯城市花園,一開口諮詢「鳥叫」擾民一事,保安王先生就笑了:「這事你們都知道了?叫了半個多月了,我們和業主都拿它沒辦法。白天從來不叫,天一黑就開始叫,一直叫到第二天天亮。」

  「根據它聲音的來向,走過去拿電筒照又照不到,而且每次走近了感覺聲音又遠了。」王先生告訴記者,「一開始以為是誰家安的防盜裝置,但後來一直叫就覺得應該不是,又有人說是不是響尾蛇爬到樹上去了。」

  尋找源頭 只有鳥聲不見鳥

  順著保安王先生的指引,記者走到該小區一片房屋比較集中的區域,該區域在一個小山坡上,記者一走上去,就聽到了「鳥叫」。

  「鳥叫聲」並不清亮,但一直在不斷重複,像一大群蜜蜂圍在耳邊。記者一路循著聲音往前走,走過了十幾幢房子,途中一直能聽到「鳥叫」,但卻無法判斷聲音來源的準確位置。

  直到10點過,記者一直在該區域活動,「鳥叫」聲在這半小時之內一直沒有停歇。在小區內散步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該聲音從天黑就開始,必定要到第二天早上才消失,「太怪了,好像不會累一樣,一直在叫,我們都聽累了它還沒叫累。」

  困擾居民

  影響休息 小區居民睡不著

  跟鄧先生一樣,王女士一家也在該小區住了十年以上,提起「鳥叫」,她就皺起了眉頭。「以前從來沒有過,就是月初開始的,一兩天還好,現在已經持續了半個多月了,關上窗戶還是睡不著,再這樣下去,只有找棉花塞耳朵了。」

  晚上負責值班巡邏的保安門先生告訴記者,「鳥叫」的活動範圍主要在該小區的6、7幢樓,偶爾會轉移到10幢,「基本都是在這兩幢樓附近,但是它輻射範圍廣,周邊接近10幢樓都會受影響,我們夜班聽著也頭疼」。

  記者調查

  從四月起 小區小鳥越來越多

  「大約是今年四月份,發現小區的小鳥越來越多,而且時不時可以看到成群的鳥在飛。」該小區業主孫利君說。

  「剛開始還有點鳥語花香的感覺,大家還挺喜歡。」據她回憶,進入5月,小鳥就更多了,而且不怕人,「早上四五點和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叫得特別厲害,有時候都走近了它們才飛走」。

  「我上個月還在自家的陽臺上放了一些食物等他們來吃,但它們似乎對吃的不感興趣。」住在該小區7幢的戴先生說,自己一直很喜歡鳥類動物,對鳥也有一定研究,可今年飛來小區的這群「不速之客」他一個都不認識。

  探究原因

  鳥叫不停 原來是鳥在求偶

  「每年的3月到5月是鳥類繁殖的季節,這個時候是鳥類嘈雜、群居的時候。」昨日,內江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劉敬忠說。

  「從聲音聽並不能直接的斷定是哪一種鳥叫,因為鳥叫聲音很嘈雜,但是可以斷定的是屬於繁殖期的鳥在尋找配偶。」劉敬忠在聽完記者提供的「鳥叫」錄音後說,鳥類繁殖會選擇不同的地區,小區內環境好了,自然受到鳥類的喜歡,「鳥類繁殖期間,業主們面對嘈雜的鳥叫聲不應該採取驅趕等措施,它們等到繁殖期過後將會自然離去」。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陳志 王瑤

相關焦點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鳥是開在樹上的花朵
    以前總覺得只有住在鄉下,早晨起來才能聽到鳥鳴聲。沒想到住在縣城,這裡的鳥兒也這麼多,而且是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幾年,一早起來,到處都能聽到鳥叫聲。在我眼裡,鳥是最有靈性的。江濱公園裡,畫眉在樹上跳上跳下覓食,不時發出幾聲脆脆的鳴叫。半空中許多鳥的鳴聲混雜在一起,就像煮了一鍋粥,分不清是什麼鳥在叫了。
  • 我家有鳥初長成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題目叫《百鳥學藝》,說的是一隻鳳凰來到人間(鳳凰在人間還是仙界?),召來世上所有的鳥,教它們學習築巢的本領,中途退學的很多,自然沒學到真正的築巢本領,只有小燕子發到了畢業證,所以小燕子築的巢是最好的。據說鳥是恐龍的祖先,要按論資排輩數下來,人是一定要對鳥敬重有加的。
  • 一隻默默無聞的伯勞鳥
    不過這些鳥都不好養。有一種鳥特別好養,我們那裡土名叫:嘎嘎,因為它叫的聲音就是嘎嘎嘎嘎。現在才知道學名叫伯勞鳥。伯勞鳥羽毛長得不怎麼好看,灰不溜秋的,但是雙眼炯炯有神,好像老鷹的眼睛一樣,而且嘴巴也像:有帶鉤子的喙。
  • 在東秦嶺深山裡,夏季晚上老聽見奇怪的鳥叫「磨斧剁錯」,很滲人
    在東秦嶺大山深處,每年夏季的晚上,總是聽到好奇怪的鳥叫「磨斧砍錯」,不知道此鳥故事的外來人,會嚇得你一整夜不敢睡覺;的確叫聲太滲人了,尤其深夜人都入睡了,叫聲更加洪亮。關於此鳥的真實名字沒人知道,模樣也沒人能看到過,好像只有東秦嶺山脈的商洛有這鳥叫!別的地方沒有聽說過。
  • 伯勞鳥搭窩孵出四隻小鳥
    原標題:伯勞鳥搭窩孵出四隻小鳥 大圖:勤勞的伯勞鳥父母。小圖:出生後的小伯勞鳥們。  中國江蘇網7月3日訊 不久前,在南京鼓樓區方家營一小區花園冬青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貴客——一對伯勞鳥夫婦。
  • 軍營「鳥媽媽」教小鳥飛翔
    軍營與鳥兒,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樂山有一座軍營,如今卻是鳥兒的樂園,那裡的戰士們都扮演著「鳥媽媽」的角色。每天清晨,清脆的鳥叫聲和著武警官兵「一二三四」的操練聲,和諧,動人。  這個軍營屬武警樂山市支隊一中隊,駐紮在美麗的青衣江邊。幾年前,營裡營外均是一片片荒蕪的河灘地,沒有樹木,更不見鳥兒的蹤跡。
  • 鄭州一小區水系青蛙叫聲大 有業主嫌吵有業主享受
    小區水系旁,孩子們正在尋找青蛙。記者朱建豪攝影小區水系旁,孩子們正在尋找青蛙。□記者 朱建豪 文圖閱讀提示|小區裡青蛙叫得歡,幾家歡喜幾家愁。夏天寂靜的水池逐漸熱鬧起來,蟲鳴蛙叫,生機盎然。但這一提議遭到其他業主反對,他們認為,這是一首動聽的田園交響曲,難能可貴,怎能煮鶴焚琴?記者走訪發現,很多有水池或者水系的小區,一到夏天,晚上是青蛙的世界,對於青蛙也是分成愛恨兩派。而物業也莫衷一是,只好聽業主倒苦水。這群只聞其聲不見其身的「歌唱家」從田野來到城市,給城市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煩惱,對於它們,我們又該秉持什麼樣的待客之道呢?
  • 陽臺花盆的鳥蛋孵出了小鳥 13歲女生每天觀察寫十篇日記
    13歲、正讀初一的女兒看到鳥窩十分興奮,不停地問東問西,這是什麼鳥搭的窩?為什麼把窩搭在這裡?它什麼時候還會再來?……  小李同學每天早上起床或者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鳥窩。  三天後,窩裡躺進了4隻青綠色的鳥蛋。  又過了一天,小李同學發現,窩裡又多了一隻鳥蛋,她還看到了鳥媽媽。
  • 龍泉一小區驚現鳥叫擾民,猶如槍聲持續半月!最後…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是很多人的家居理想但在龍泉濱江時代小區業主們遇上了一個另類的煩惱持續而響亮的鳥叫讓人夜不能寐該小區對半夜鳥叫的討論是從4月15日開始的事情是這樣子滴當晚,一名業主向物業抱怨稱,有一隻鳥一直在叫,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於是聲稱如果物業不對其進行處理,便不願交物業費。之後,其他各樓棟陸續有業主回應說:「我們這邊也聽到了。」據業主們介紹,這種鳥的叫聲特別大,有點像高音喇叭,大概是從傍晚七點到凌晨五六點,持續時間很長。
  • 雛鳥落難人收留 鳥父鳥母天天來守候
    雛鳥落難  大爺帶它回家親鳥尋來叫喳喳  10日上午7點半,65歲的馬世寶大爺在樓下院內晨練,偶然在一株灌木下,發現了一個被貓打落的鳥窩。鳥窩內,一隻僅有拇指頭大小的雛鳥撲騰著瘦弱的翅膀,驚聲亂叫。而那隻貓,正圍著鳥窩打轉,隨時都會將雛鳥一口叼走。「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
  • 雛鳥落難被人收留 鳥父鳥母每天入戶餵食
    「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擔心貓咪造次,馬大爺將雛鳥輕輕捧回家中,送進小鐵籠裡,放在了有防盜網和盆景的窗臺外。  「小傢伙的爸爸媽媽不見了?到底該餵它點什麼?」就在馬大爺疑慮之際,窗戶外響起了一片嘰嘰喳喳的鳥叫,馬大爺一看,嚯,有兩隻白頭白胸的鳥兒停在窗戶上,圍著鳥籠上蹦下跳,籠裡的小傢伙也興奮地朝著兩隻大鳥鳴叫。
  • 瀘州:半夜鳥兒叫居民睡不著 原是夜鷹在求偶
    近日,居住在瀘州市龍馬潭區世紀港灣小區的陳先生遇到一件苦惱事:每天凌晨零點至5點,樓棟外樹上就會傳來響亮的鳥叫聲,全家人都被吵得睡不著。世紀港灣小區內綠化樹木眾多居民:鳥兒一到春天就半夜鳴叫「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兒,白天沒動靜,一到半夜就鳴叫。」
  • 好生態,鳥青睞!看看濰坊這些都是什麼鳥?
    好生態,鳥青睞!看看濰坊這些都是什麼鳥?普通翠鳥無論是漫步在河岸邊,還是園中小路上,時常有悅耳的鳥鳴聲傳來,駐足觀看,隨處可見三五成群不同種類的鳥兒於樹梢、果枝間,不停上下翻飛,嬉戲、覓食,為植物園增添了一份別樣的美麗與靈動。
  • 朱元璋率軍出城,聽見幾聲鳥叫,急忙撤回大本營
    這不,又有個姓任的傢伙,講朱元璋的不是,說:這朱元璋啊,「每戰不力」。好在郭子興也還沒全被霧氣蒙了眼,待到下次對陣,就讓任某和朱元璋各帶本部人馬出陣,看看到底是誰沒用全力。實錄記載:任出城未十步即被矢走還;上猶直前奮擊,眾皆披靡。上徐還,了無所傷。子興乃愧嘆。
  • 織 布 鳥
    稻田邊的小河長滿竹子,竹子尖尖掛滿一個一個「小口袋」,可愛的小鳥在口袋旁邊跳出跳進,煞是可愛。離開了家鄉,就再也沒有見過。算算有40多年了。2012年,我到昌寧溫泉鎮下鄉,萌發了尋找「口袋雀」的念頭。在為昌寧縣拍攝出版《美麗昌寧》時,跑遍了昌寧縣13個鄉鎮,但沒尋到「口袋雀」的影子。請村幹部幫忙找,還真有幾個人來說找到了,去看了,卻都不是。
  • 如果小鳥從窩裡掉出來,鳥媽媽是如何放回小鳥的?今天總算知道了
    因為鳥窩的小,所以這就間接的使得裡面所得以生存空間的擁擠,一個鳥窩,如果擁有太多的雛鳥,或者遭遇其他不可抗的因素,這些都會導致小鳥從鳥巢裡掉落。沒有發育完成的小鳥,並沒有飛行能力和覓食能力,它們必須待在鳥巢裡等待鳥媽媽的餵食,因為只有等它們長大了,它們才具有相應的生存能力。那麼,當小鳥掉落鳥巢外這種情況發生,鳥媽媽如何才能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呢?
  • 二年級看圖寫話《為小鳥擋雨——女孩用荷葉給小鳥遮雨》
    為小鳥擋雨為小鳥擋雨>夏日的天氣就仿佛和頑皮的小孩子一樣,說變就變,剛剛還是風和日麗,突然間卻烏雲密布,雷聲轟鳴,讓人捉摸不透。忽然在雨聲中夾雜著幾聲嘰嘰喳喳的叫聲,之後的叫聲越來越綿長,小紅心想:「這麼大的雨,哪來的鳥一直在叫呢?」她急忙出門,打算去探個究竟。穿上雨衣,她迎著風頂著雨循聲而去。踏著泥濘的小路,只見前方不遠處,在一棵光禿禿的樹幹頂端有一個鳥窩,上面有幾隻小鳥正仰著頭張著大大的嘴巴,在那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身上的羽毛也都淋溼了,澀澀發抖,看起來很可憐。
  • 鳥爸鳥媽如何繁育小鳥?農村專業養鳥人暗中觀察1年發現:超有愛
    我們人類永遠弄不清動物界的事情。然而在河北滄州農村,卻有這麼一位專業養鳥人,雖然他養殖鸚鵡的時間不太長,但通過一年的暗中觀察,掌握了鸚鵡如何相親相愛,鳥爸、鳥媽和小鳥如何「遞食」,如何繁育下一代。這位專業養鳥人向筆者講述這些發現時感嘆:「鳥兒的世界真的好有愛。」今年40歲的劉鳳森是滄州市運河區肖莊子村農民。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一屋子的鸚鵡餵食。
  • 麻雀夫妻空調內築巢 住戶怕鳥受傷用風扇抗高溫
    習慣了在小鳥鳴唱聲中醒來的汪銘感覺有些失落——半個月前有對麻雀夫妻在他家的空調機內築巢孵蛋,現在幼鳥們翅膀長硬了,便和爸爸媽媽飛離了這個臨時的家。汪銘說,怕空調的噪音和熱氣影響可愛的「鄰居」,他寧願買風扇來抵禦暑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