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務實」,是今年「兩會」的高頻名詞,它體現了今年「兩會」的特色與氛圍,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談論較多的熱門話題。
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揚求務實精神、大興求務實之風,從那時開始,各地陸續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人們對求務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認識在步步深化。代表、委員說起這一話題感觸更多。
動碰硬 重在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鶴壁市委書記王訓智說,「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這種不求務實現象存在的原因,是我們對部署的工作沒有較的勁頭,沒有「回頭看」的習慣。要做到求務實,首先就要改一改這種毛病,對黨的政策、國家法律,到底落實得怎樣,常回頭看看,培養層層抓落實、人人求實效的好風氣。
連結:今年2月,河南省提出,對已取消行政審批事項來個「回頭看」,看一看哪些部門對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仍抱住不放、我行我素,沒有正落實到位;查一查已取消的行政項目,是否還變相保留。省監察廳、編辦加強了對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的檢查。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上官新晨認為,求務實不必強調另起爐灶,建很多新制度,能確保現有的許多制度落實到位,就會有很大的成果。特別是對那些工作計劃不切實際、工作成績中有虛假成分的,先去掉泡沫,擠幹水分,這需要很大的動碰硬的勇氣,也是求務實精神的最好體現。
連結:江西省加大統計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2月底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全省統計工作者針對一些地方和單位不同程度存在的「遲報、拒報、虛報和瞞報」現象,以求務實、動碰硬的作風,查處了統計違法案件1035起,在全省引起震動。
制度建設 確保長效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長方工說,求務實不僅僅是一種作風,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體制、機制。對一些幹部來說,同樣也需要「養成教育」,各項工作如果都能形成一種確保求務實的制度,幹部的作風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求務實制度的落實。
連結:今年年初,北京市朝陽區出臺《關於嚴格控制區委區政府領導同志出席各種活動的通知》,明確規定區委、區政府領導原則上不出席基層部門、單位召開的表彰會、總結會、周年紀念會以及開業、開幕式等20多種會議和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總商會會長梁志敏認為,求務實應該成為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主流,這其中黨政部門能否求務實最為重要。一方面,黨政部門要自覺以求務實的精神開展各項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引入各種監督機制,這也是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連結:2月28日,新當選的深圳市市長李鴻忠歡迎新聞監督,他認為新聞監督有「三光作用」:一是陽光作用,把問題暴露於陽光之下,促進問題的解決;二是目光作用,使問題不僅讓領導看到,也讓群眾盯住,問題不解決交待不了;三是雷射作用,有利於興利除弊。深圳市已決定實施市、區兩級和各部門相結合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確保廣大市民當家作主的知情權。
領導幹部 關鍵所在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長鄭道溪認為,要做到求務實,關鍵在領導幹部。必須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制度,形成科學評價體系,全面準確地評價幹部的工作成績,為正確識別和使用幹部提供科學依據。只有使幹部的工作成績得到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進一步營造求務實的良好氛圍。
連結:從去年起,福建把妥善解決群眾信訪問題也作為「政績」,建立市級領導到縣、縣級領導到鄉鎮以及部門領導聯合下基層接訪群眾的機制,大力推廣「網上信訪」、「市長公開電話」、「市民意見建議信箱」,使群眾來信來訪問題80%以上得到積極穩妥的化解。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佳鑫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中說,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能否做到求務實,時時處處對老百姓的「小事」、「難事」,踏踏實實地用心去協調、去解決,就會有一種示範效應。要做到求務實,切實轉變幹部作風,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最為關鍵。
連結:1月13日,陝西省西安市的府學巷舊公廁因重修而封停,幾個巷子數百號人只有一個公廁可用。環衛、園林部門相互推諉,停工20多天。西安市委書記袁純清聽說此事後現場辦公,要求半個月內必須把公廁修好,要「天天匯報進展情況」,並就此向群眾道歉。
《人民日報》 2004年03月04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