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獵兇風河谷》,總體給我感覺,自然而然的劇情,順理成章的結局,平靜中讓我們看到我們想看的結果,又不忘記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
在美國,有些人的命真不是命。
新銳導演泰勒謝裡丹沿用《邊境殺手》《赴湯蹈火》一貫內斂冷峻嚴肅的風格手法,以表達有序的控制力,飽滿有張力的敘事順序,表現了在美國歷史大遷徙的背景下,懦弱與勇敢、文明與蠻荒、人性與獸性、原住民與白人、女性與生存、生存與墮落,
短短120分鐘,傑瑞米·雷納(科裡蘭伯特)和伊莉莎白·奧森(珍班納)兩位主角人物被塑造得豐滿有神。
冷峻的影像質感,平穩而動人心魄的節奏,舒緩而緊張蓬勃的懸疑氣氛,視聽和精神愉悅不經意間水到渠成。
《獵兇風河谷》故事本身講述的是:美國懷俄明州印第安自留區捕獵者科裡蘭伯特,和FBI探員珍班納,兩人本著不同目的一起調查一宗發生在風河谷的少女謀殺案。
影片通過這兩個人作為執法者的身份,貫穿始終,揭示了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形態,對於人性衝突的處理和掙扎。
失去女兒的父親,傷心欲絕的母親,吸毒的印第安青年,暴力抗法的癮君子,印第安事務管理局,協議區礦井安全保衛;整個電影人物安排恰如其分平衡了對峙衝突;簡單的女主出場就說明聯邦政府與當地管理局的隔閡,女主不諳行政惡疾刑事規律也不是沒有原因。
影片現代文明與百年荒蠻、健全法制與原始野性的衝突,毫不避諱深刻揭露了美國歷史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種族歧視、圈禁文化給原住民印第安人帶來了磨滅不掉的傷痛。
1830年美國國會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此法案正式成為美國法律。印第安人被統一遷至美國西部。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外來白人對美洲大陸原住民的不公對待持續了百年,直到1924年時印第安人才被承認為是美國公民。
印第安人所居住的部落如同「國中之國」,管轄地的印第安事務管理局取代了州政府的管轄。
故事主線沒有太多的花裡花哨,一切都都在順利成章的發生
男主科裡蘭伯特日常尋獵,發現了倒在雪地裡已經僵硬的朋友女兒的屍體,思索片刻,用無線電呼叫了聯邦增援;再然後就是派來了沒穿保暖衣的女主珍班納。
警力不足的情況,科裡蘭伯特主動提出與珍班納合作,考評現場,法醫鑑定,盤查家屬,調查嫌疑人,集火槍戰,逮捕兇犯,一切都順利成章,自然而然,沒有撲朔迷離的劇情,也沒有高智商的博弈,只有憨憨的對峙,赤果果的揭示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至始至終,影片通過講故事的手法闡述了兩種不同世界人的生活,
在城市裡,你靠運氣不遲到,不被搶,但在自留區,必須靠精神和力量,要麼生,要麼死。
「狼群殺死的往往不是倒黴的鹿,而是體弱的鹿。」
影片結尾,有這麼一句,
無論是狼,還是鹿,請不要忘記自己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