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顛倒雲會議奮戰5個月,每天500多封郵件的工作強度……5G 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R16凍結。全球5G專家為5G設計了哪些新技能?人民郵電報第一時間連線業界權威專家為您解讀。
北京時間7月3日23時,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布5G R16標準凍結,這標誌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本次凍結的R16標準,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圍繞「新能力拓展」「現有能力挖潛」和「運維降本增效」三方面,進一步增強了5G服務行業應用的能力,提高了5G的效率。
記者了解到,在R16標準制定中,中國通信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都積極參與。僅中國移動一家就提交技術提案3000餘篇,佔全球運營商提案總數的三成以上,主導完成15項技術標準制定工作。今天上午,記者連線中國移動參與3GPP R16標準制定的專家,請他們詳解解讀R16標準出爐後的5G發展趨勢。
3GPP SA2工作組副主席、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孫滔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採訪時稱,R16標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5G「能力三角」的完善。
「R15標準是定義5G的第一個版本,給出了5G的基礎架構,主要關注5G最初期、最迫切的應用,即eMBB(移動寬帶增強)和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中最基本的功能。但R16標準的一個主要的特徵就是除了eMBB之外,對URLLC、mMTC(大連接物聯網)這兩類重要的場景和能力進行了補足,把ITU提出的5G『能力三角』的另兩個角補充完整。」
推出R15標準時考慮的是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出能用的5G標準。這就導致了R15版本在成本、效率等方面的欠缺。而R16演進版本緊密圍繞「新能力拓展」「現有能力挖潛」和「運維降本增效」三方面,進一步增強了5G服務行業應用的能力,提高了5G的效率。
據3GPP RAN全會副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徐曉東介紹,R16標準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了主要工作:「新能力拓展」包括賦予5G技術更多新性能,可更好地服務行業應用。就是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工業級時間敏感網絡服務能力,以及支持車聯網應用的V2V(車與車)、V2I(車與路邊單元)通信能力和面向行業應用的空口定位能力,基於NR的空口定位能力。「現有能力挖潛」包括提升5G頻譜效率,網絡利用率,包括大規模天線增強、載波聚合增強、切換技術增強等。「運維降本增效」則做聚焦基於無線數據自動化採集的路測和網絡運維技術、針對大氣波導現象的遠端基站幹擾管理,這都能大大減少人工介入網絡運維、網絡優化的可能性,從而有效降低運營商的人工成本和運維成本。
本次凍結的R16標準在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方面,引入新技術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時延、「六個九」可靠性和靈活的終端組管理,最快可實現5毫秒以內的端到端時延和更高的可靠性,能夠提供支持工業級時間敏感業務;在面向車聯網應用方面,支持V2V(車與車)和V2I(車與路邊單元)直連通信,通過引入組播和廣播等多種通信方式,以及優化感知、調度、重傳以及車車間連接質量控制等技術,實現V2X支持車輛編隊、半自動駕駛、外延傳感器、遠程駕駛等更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在面向行業應用方面,引入了多種5G空口定位技術,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達到米級;此外,R15的若干基礎功能在R16中得到持續增強,顯著提升小區邊緣頻譜效率、切換性能,使終端更節電等。
「R15和R16兩個標準使5G已經可以全方位地接受各種應用的挑戰。」徐曉東表示,「從全球的5G部署來看,設備商、運營商、終端廠商或是其他應用提供商,都可以更積極地行動起來,全球將進一步掀起5G整體建設的熱潮」。
「在R16標準的制定中,超過60%的工作都與面向行業的能力有關,例如低時延高可靠的場景、企業本地區域網等。」孫滔說。他介紹到,可以把R16標準的凍結視為CT和OT(運營技術)融合的開始,5G技術在R16標準下將開始真正與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融合。
R16標準重點聚焦的高可靠和低時延通信是5G最具特色的應用場景,基本涵蓋了5G領域最具含金量的行業應用,包括自動駕駛、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等。R16標準可以支持更高要求的高可靠和低時延通信能力,能支持工業網際網路高時延敏感網絡需求以及面向車聯網應用的能力,這些都將加速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的爆發,以及AR、VR等業務的發展。
例如,在面向工業控制的確定性網絡場景中,R16標準對5G系統能力做了端到端的擴展。其中,時延敏感網絡技術需要5G系統中各環節均支持這種時間同步機制和網絡質量測量機制,從而保障網絡在工業控制下的確定性傳輸性能。
值得關注的是,R16標準下5G面臨的挑戰也比較明顯。R16是CT和OT融合的第一個版本,這意味著該標準下的技術相對複雜,成本相對較高。例如,面向確定性能力的時延敏感網絡等能力在工業場景裡是一種新技術,5G在支持這些新技術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較高的成本。
據了解,這些問題將在後續版本中得到解決。目前,已經啟動的R17標準將對5G廣播(MBMS)、上懸基站,對空基站(覆蓋航路)以及5G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性能並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等進行探索。「總之,(標準的演進)會朝著讓5G讓用戶用著更舒服、更放心的方向發展。」徐曉東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