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校飛倒計時之際,11月1日,一架「獎狀560」飛機已悄然入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小巧的機身上,印有「中國民航局」幾個大字。
這是校驗飛機。在此後的一個月時間,校飛團隊將駕駛這架飛機,對天府機場開展投產校驗,並出具校驗報告。只有走過了這道程序,天府機場才具備開航的先決條件。
執行校飛任務的專業人員和專用設備,來自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我國唯一的民用航空飛行校驗機構。這是一支低調到「百度搜索」也沒有太多篇幅的隊伍,但在民航業卻極其重要:國內民航機場的第一個飛機輪胎印,都是由他們印下。近日,記者走近天府機場校飛團隊,揭開校飛中心的神秘面紗。
在高原機場校飛(受訪者 供圖)
給民航飛機闢出一條「天路」
校飛是飛行校驗的簡稱。據百度百科,飛行校驗是機場開放和航路運行的最基本前提。如此重要的校飛,到底飛什麼?
民航飛機飛行的時候,接收到各種雷達、導航、通信等設備發出的信號,從而前進、轉彎、保持一定高度或降落,在這些信號的指引下,有了一條肉眼看不見的航路。「沿著信號的指引,民航飛機始終在一條安全的廊道裡飛行,怎麼樣的廊道才安全?需要我們試出來。」校飛中心副總飛行師、天府機場校飛團隊領隊彭泉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天府機場校飛團隊實地考察現場(王眉靈 攝)
怎麼「試」?10月29日,在九寨黃龍機場上空、海拔4000多米高度盤旋的校驗飛機裡,校驗員王建宇坐在校驗臺前,仔細查看並記錄著面前屏幕上各種跳動的數字。「校驗設備能接收到地面導航設備發射出的信號並轉換成參數。」他說,隨著飛機各種姿態的飛行,這些參數不斷地呈現在設備上,「一旦發現有不符合民航條例規範的,我們通過內部通訊系統告知地面,他們來調。」邊飛邊看邊調,機場飛行的重要數據就這樣一個個被校準。
校正的數據,精度要足夠高,比如,飛機落地時,飛機的下降軌跡與地面形成3度的下滑角度,這個角度在2.95度到3.05度之間,容值差僅正負0.05度。範圍也要足夠廣,指引飛機落地的導航系統發射出的信號呈70度扇形,扇形的邊界在哪裡、邊界飛行是否安全,校飛要無限地接近邊界,測試出最大幅度、符合安全飛行標準的航路。
彭泉介紹,一座新機場的配套空管、燈光設施設備等可以投入使用後,就要進行投產校驗,「劃」出安全運行的「天路」。投產校驗完成後的第3個月,要進行監視性校驗,主要針對新建設備可能出現的地面沉降,校驗重要的飛行指標。機場投用後,每半年要進行一次定期校驗。
還有一種情況是特殊校驗。比如,汶川大地震、九寨溝地震後,校飛中心第一時間調機並對雙流機場、九黃機場等進行了特殊校驗,確認設備信號無虞後,才對民航飛機開放。此後,沿著安全的「天路」,各類救災物資隨民航飛機源源不斷抵達。
不同的飛行,靠GPS定位、目視落地
筆直的跑道居中,兩側,各一道5到8米的深色印記……彭泉的手機裡,存放著多張類似的照片。這是他駕機在不同機場留下的第一道「吻痕」。
落在跑道上的第一道「吻痕」(受訪者供圖)
校飛團隊在九黃機場校飛(王眉靈 攝)
校驗飛機落地時,時速達到了180公裡左右,也就是每秒50米,必須十分精準地兩輪同時接地,才會留下這樣一道美麗、對稱的「吻痕」。這看似儀式感滿滿的印記,實則是對機長技藝的檢驗。
11月1日,在天府機場實地勘察的時候,機長周立秋測算著要劃下「吻痕」的位置。「沒問題!」這位執行過大興機場、茅臺機場等機場投產校驗任務的年輕機長胸有成竹。
校飛團隊在九黃機場校飛(王眉靈 攝)
作為校飛中心的機長,周立秋每年飛行時長達八九百小時,與業內同行相比,有更多時間在天上。這與校飛中心的業務有關——全國200多座民航機場,至少半年就要開展一次校驗。反覆的飛行、在不同機場的飛行,讓校飛中心的機長們練就了一身高超技藝。
投產校驗特別是第一次校飛的時候,沒有信號引路,如何飛?如何落地?「飛機上有GPS,我會朝著定位飛。」周立秋說,最大的挑戰是落地,「全靠目視」。校驗飛機抵達機場上空最低安全高度時,如果天氣狀況良好,滿足目視5公裡要求,他會手動操縱飛機落在跑道上,落地角度、落地位置,主要依賴於經驗。
並非只有投產校驗才驚險。路是有寬度的,航路也如此,校飛需要反覆的測試飛行來確定航路的「邊界」。上周,在九黃機場進行一個科目的校驗時,周立秋駕機飛邊界去測試導航信號質量,最近時,飛機幾乎擦著山體側方飛過,目測間距只有幾百米。
在校驗飛機上拍攝的九黃機場(受訪者 供圖)
天府機場校飛團隊都飛過大興機場
飛行員+校驗員+機務人員,這是一支校飛團隊的標配。天府機場校飛團隊中,有的從沒來過成都、有的從來過四川,但對四川卻並不陌生,抱有獨特的情感。「我們校飛中心的機長,全部都來自四川。」周立秋說,位於廣漢市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是機長「出產地」。
11月1日,抵達成都的第二天,天府機場校飛團隊就到天府機場實地踏勘,進行校飛前的準備。「這支團隊經驗豐富,都參與過大興機場校飛。」彭泉說,校飛中心抽調了精兵強將執行此次校飛任務。
天府機場一次性投產3條跑道,是除了大興機場外,國內一次性投產跑道最多的機場,這也意味著校飛任務更重。對天府機場這樣一座新機場而言,校飛不僅要測試各類設備,還要校驗飛行程序,即飛機起飛、降落的流程,包括在哪個高度、直行或者轉彎等,總結出一套「標準姿勢」。20多種設備和飛行程序的校驗,計劃在25天之內完成。
為測試導航設備信息的真實性,校驗時有些科目會進行低空通場飛行。天府機場有兩條跑道配置了三類盲降系統,這是目前盲降系統的最高級別,國內僅大興、浦東、香港機場是這一配置。三類盲降系統意味著即使目視條件非常差,民航飛機按照導航系統指引,最低可抵達跑道上空15米、距跑道入口200米。在測試這個科目時,校驗飛機將在跑道上空15米,以260公裡左右的時速,在15米的高度,從跑道上方快速通過。
為做好此次校飛,西南民航空管局、校飛中心、天府機場公司(籌)編制了厚達150多頁的校驗手冊;兩周前,校飛中心人員到天府機場考察準備情況,校飛前又再次實地踏勘,查看飛行區域淨空、道面、安保措施等是否符合飛行條件。「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飛行安全。」彭泉說,確保飛行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恆主題,也是實施飛行校驗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