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氣象部門各項監測數據表明,2020年入秋以來,我市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氣象乾旱。作為水鄉,溫州很缺水嗎?1月4日,溫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浙江省第以十一地質大隊進行了解。該隊海洋地質勘測院院長王一鳴介紹,據現有資料顯示,溫州地下水資源豐富,約有25.77億立方米,比珊溪水庫的庫容(珊溪水庫總庫容18.24億立方米)還要大。
地下水庫形成已有十幾萬年
永強平原地下淡水可做備用水源地
2016年至2019年,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承擔了「浙江省溫州市城市群環境地質調查」任務,基本查明溫州城市及重點規劃區的三維地質結構特徵,相當於為城市做了一次深度體檢,為今後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基礎地質數據。
水文地質鑽探
「溫州地下水資源很豐富。」王一鳴提到,在開展地下水調查中,他們通過勘測首次確定了溫州濱海平原區地下水的鹹、淡水分界線,從而為溫州劃定地下淡水應急水源地提供了地質依據。
溫州的地下水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主要分布在山區,稱為基巖裂隙水,就是溫州人俗稱的「山泉水」。這類水水量不大,但是水質一般較好,基本在Ⅱ類水以上,可直接飲用,在溫州的幾處丘陵山體都有分布。
第二類是鬆散巖類孔隙水,是地下水中資源量最大的一類,這類水基本深埋在溫州平原區中下部。
「可能普通人想不到,在溫州平原區底下還埋藏許多古河道,其中最主要的是古甌江河道,這些古河道儲存了大量鬆散巖類孔隙水,由於海侵等地質事件而深埋在地下四五十米以下,通過同位素測試,這些地下水形成至今已有十幾萬年歷史,是天然的地下水庫。」王一鳴說。
值得一提的是,王一鳴團隊對溫州市區各個主要的地下淡水分布區進行了專項調查和地下淡水供水應急水源地研究,以此來應對溫州地區遭遇水資源危機情況下的淡水資源供應問題。
溫州市區一帶,永強平原地下淡水資源分布較集中,地下淡水資源量達1.66億立方米,可作為溫州城市應急水源地,同時臨江平原、藤橋平原可以作為備選水源地。
溫州熱氣儲存條件好
樂清、蒼南等地都具備溫泉儲存條件
除了淡水資源,王一鳴在勘測時還發現了溫州的地熱儲存條件好,地下熱水資源前景廣闊。「地下熱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溫泉,基本埋藏在地下一兩千米左右的斷裂破碎帶中。」王一鳴提到,溫州熱量儲存條件好,而且斷裂構造發育,儲水條件好,因而通過開展地質工作,很有希望開發地下熱水資源。
水文地質試驗
經過勘測發現,樂清至蒼南一帶,文成至泰順一帶,都具備地熱儲存條件。「雖然地熱資源豐富,但地熱勘查也是一項風險投資,不是說一打孔,就能有熱水上來。」王一鳴提到,地熱鑽探工作是很耗費時間的事情,他們開展水文地質鑽孔時,打一個100多米的鑽孔就要一個月時間,何況是地下1000米,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
為什麼說地質鑽探這麼費時費力呢?王一鳴提到,鑽孔需要穿透土層,但是溫州的砂礫石層非常鬆散,打下去很容易會將鑽頭磨破,而一旦出現掉鑽或鑽孔坍塌的話,就得重新打孔。2017年,他們在龍灣、靈崑一帶開展地質鑽探,二三十人花了近6個多月才鑽進了2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