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文中以「我」被一陣荷花的清香吸引作為鋪墊,引入課文重點描述部分——一池美麗的荷花,寫出了荷花的姿態和色彩,更寫出了「我」看荷花時美妙的感受和體驗。
本文共有5個自然段。先寫去公園看荷花;再寫荷花生長的各種美麗姿態;最後寫自己觀賞荷花時的奇妙想像和美好感受。文章不足500字,卻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識記生字
認讀詞語「花瓣兒、花骨朵兒、蓮蓬、衣裳」。看圖認一認荷花的花瓣兒、蓮蓬、蓮子、花骨朵兒。
強調兒化音,讀出可愛之情。「骨」是多音字,在這裡讀一聲gu;「蓮蓬」「衣裳」都是後鼻音、輕聲。「瓣」可採用與形近字比較的方法,與「辨、辯、辮」進行區別。
「脹、裂、仿、佛」可採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學習。「姿、勢」兩個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隨」字可採用拆部件的識字方法識記。
觀察比較,規範書寫生字
上下結構的字:蓬、裂、姿、勢。孩子們在書寫這幾個生字時,提示「蓬」的偏旁是草字頭,「裂」的「衣」部是短橫,「姿」的「女」部是長橫。
左右結構的字:脹、仿、佛,左窄右寬。
「瓣、隨」兩個字結構緊湊,孩子們在書寫時提示「瓣」的第七筆是撇,「瓜」居中略低,右邊「辛」要最低。「隨」的「走之」最後寫。
走進課文,整體感知
概括內容,標出自然段及關鍵詞。
文章結構:聞荷香(第1自然段)——看荷花(第2、3自然段)——化荷花(第4、5自然段)
引導孩子對文章進行梳理,把握文章結構,培養孩子的篇章閱讀能力。
學習第一部分
讀課文,說說你讀出了什麼?(看荷花的時間、地點、人物;從「一……就……」關聯詞,讀出荷花香氣四溢,花香誘人。「趕緊」「跑去」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
學習第二部分
想一想這部分寫了什麼,怎樣寫的?
1、荷葉
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讀著讀著,仿佛看到了什麼?荷葉長得多、茂盛(挨挨擠擠);荷葉長得綠(碧綠);荷葉長得又大又圓(大圓盤)。這一句話寫出了荷葉的數量多、顏色美、形狀大,生命力強,用上比喻句更加生動、形象。
2、荷花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讀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荷花?
重點理解「冒」字。
第一、可以查字典理解:「冒」在字典裡有三種解釋:a. 透出、往上升;b. 頂著;c. 魯莽,輕率。
第二、換詞理解:「冒」可以換成哪些詞?(張、鑽、伸、露、探、衝)為何作者用「冒」?那白荷花是怎麼冒出來的呢?(使勁地、不停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採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地……)配上動作讀一讀。
3、學習描寫。
圖片展示姿態不同的荷花(半開、全開、未開)作者用上連詞「有的……有的……有的……」的並列句式寫出荷花的姿態美。
請你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說一說,再仿照第2自然段,按一定的順序把花寫清楚。(先總後分,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4、研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畫家」指的是誰?
(荷花的勃勃生機、美麗多姿、形態萬千……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學習第三部分
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把畫中的內容圈出來。
(荷花仙子、一池的荷花、蜻蜓、小魚)
邊讀邊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仿佛看到一位荷花仙子,在風中翩翩起舞;一池的荷花在風中舞蹈;小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兒遊過來,告訴我昨夜做了一個好夢。)
如果你也變成了荷花,還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告訴你什麼?(小螞蟻爬過來……蝴蝶飛過來……青蛙跳過來……)
「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令我們陶醉,作者在欣賞荷花的時候,被這幅美麗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