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宋子喬)訊,據國外科技媒體Teslarati報導,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將於本周五(8月28日)舉行發布會向公眾展示最新進展,預計將有現場直播。本次發布會的焦點在於實時神經元活動演示。
馬斯克在推特上說:「高帶寬,高精度神經接口的深遠影響並未得到充分認識。Neuralink最早或在今年將這一理論應用到現實。我們只需要做到優於多通道神經電極(Utah Array),後者已經得到了應用但仍存在很多缺陷。」
揭示神經元活動對於Neuralink探索腦機接口領域至關重要。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腦與計算機或其它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Neuralink的長期目標是實現人腦與AI設備的自由交互。這需要在大腦中連接電極並讀取大腦海量的神經元信號,從信號中收集大量數據,最終將大腦活動直接轉換為所需的機械動作。這一技術的想像力是無限的。
BCI根據腦電信號獲取的方式,可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和部分侵入式。馬斯克其成立的 NeuraLink從事侵入式腦機接口研究,需要通過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內部。主要應用在醫療及康復領域,優點在於可以精準監測腦電波信號,多用於義肢器械操作。
馬斯克表示,Neuralink的技術將優先應用於健康領域,面向神經系統受損的人群。例如,以晶片替換人類頭骨,以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人體運動、解決視力和聽力問題,並幫助治療帕金森氏症。將Neuralink裝置安裝到大腦中也有望解決癲癇、阿爾茨海默氏病和中風等疾病。
Neuralink的一項發明是接口植入手術機器人,可以以4到6微米或大約人類頭髮直徑1/3精度的線程,從大腦傳輸出大量數據。據該公司去年的介紹,該機器人已在至少19種不同的動物上進行了測試,成功率約為87%。人體試驗可能會在2020年進行,這可能會展示在本次發布會中。
非侵入式接口是ToC端發展方向,優點在於只需要通過相關設備對大腦皮層的表面信號進行分析,能夠直接進行採集和處理信號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國內公司在非侵入式接口研究較為成熟。國內腦機接口的布局企業包括念通智能、億腦科技、億腦科技、機器人、博睿康科技等,它們的產品接口類型都是非侵入式。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BCI技術尚未完全落地,腦機接口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據Statista數據,2018年全球腦機接口規模約為1.25億美元,2025年有望增長至2.83億美元,2018-202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此外,在應用方向上,GV Research統計,2019年醫療仍為腦機接口主要方向,佔比45%。軍事應用佔比為20%,主因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對腦機接口投入較大,並且該技術已經被美國軍方用來訓練士兵的認知和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