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2020-12-08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近日宣稱旗下公司在「腦機接口」上取得進展,再次引爆話題。

「腦機接口」是怎麼回事?馬斯克說一年內就能給人接上腦機接口?Neuralink是個什麼公司?目前全世界正在開發的腦機接口技術能夠完成什麼?事情是這樣的:

5月7日,馬斯克在參加播客節目《喬·羅根秀》時稱,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或在一年內完成人類大腦植入,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等。 「我們還沒有對人進行測試,但我認為這不會太久。我們可能不到一年就能在人體內植入一條神經鏈。」馬斯克在節目中對喜劇演員、播客主持人羅根說。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系統,是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腦中植入被稱為「線」的專有技術晶片和信息條,然後可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通過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式進行控制。Neuralink公司已開始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並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用猴子試驗。 這種腦機接口系統由一個類似縫紉機的機器人和一些粗細只有4至6微米、比人類頭髮絲還細的線路組成。 馬斯克說,設備的直徑約為1英寸,類似於智能手錶的表面,通過移除一小塊頭骨植入。移除一塊頭骨後,一個小型機器人將線狀電極連接到大腦特定區域,然後縫合孔洞,唯一可見的是切口留下的疤痕。

實際上,腦機接口有兩種: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和侵入式腦機接口。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主要根據腦電圖(EEG)原理工作。無需手術、非侵入式、對人體無損的腦電圖採集手段EEG,即「electroencephalography」,腦電描記法。EEG是目前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式。只要戴上EEG腦電波頭盔,就可以用大腦控制機器人的運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工作成本要低得多,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人都可以從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而侵入式腦機接口包括將設備通過外科植入使用者的顱骨,需要醫學專業人員的輔助。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顯然屬侵入式腦機接口。當羅根問到異物放入體內的風險時,馬斯克回應,「排異的潛在風險非常低。」「人們會用心臟監測器等來監測癲癇發作、大腦深層模擬、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等等,我們對排異反應的原因已經很清楚了。」馬斯克的Neuralink是個什麼公司?早在2016年7月,這家公司就已在美國加州註冊,登記為醫療研究公司。 2017年3月28日,馬斯克通過推特證實,將成立一家名為「Neuralink」(神經連結)的新創公司。在推文出現前一天,美國《華爾街日報》就首先報導了這家公司成立的消息,這家新創公司將專注於「神經織網」,包括在腦內植入能夠上傳及下載思想的微型電極。 馬斯克一方面在頻頻發出警告稱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會奪取人類的生命,讓人類變成機器的「寵物」,而另一方面又在搞公司研究人機互聯。早在2016年的Code大會上,馬斯克就提及「神經織網」這種潛在產品,說它可以讓人類與機器共生。他對涉足這一領域的解釋是,「神經織網」技術可以讓人類與機器共生,從而防止人類成為人工智慧的「寵物」。 反對者稱,「神經織網」也會容易受到病毒侵入,如果人類的敵人通過「神經織網」進而控制了人腦,人類反而更為被動。

將某種設備植入大腦以實現人類和計算機之間的快速通信,這是《黑客帝國》等經典科幻電影中的情節。電影《阿凡達》男主角坐在輪椅上用意念去控制人造「外星人」軀體;電影《環太平洋》中,大戰外星球怪獸的機器人接受人腦的指令;電影《X戰警》中的X教授擁有心靈感應和精神控制的超能力;電影《金剛狼3》中由波伊德·霍布魯克出演的反派角色唐納德·皮爾斯腦控機械手臂。 如今在科學界,人與人不用言語而僅用思維進行交流的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腦機接口」技術的飛躍發展,讓人和機器共存。腦對腦直接溝通的時代已然來臨。

《奇點臨近》作者庫茲韋爾在2014年TED的演講中就提出,在2030年,我們能夠通過毛細血管,將納米機器人送到大腦內,納米機器人可以越過神經系統,把我們的大腦皮層同雲端直接連在一起,提供給我們全浸入式的虛擬實境。就如同我們在雲端將手機的能力放大了1萬倍,我們也可以在雲端放大自己的大腦皮層。 事實上,除了馬斯克的團隊,國內外還有不少致力於研究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團隊。

腦機接口目前能夠做到什麼?腦控打字機、輪椅「腦機接口」技術命題是腦科學與認知科學領域一個極具潛力的前沿研究方向。1988年,美國科學家實現了用大腦控制虛擬打字機操作。瑞士科學家加朗領導的研究團隊,實現了輪椅按人腦意識控制行走。2006年,日本研製出「混合輔助腿」,不僅能幫助殘疾人以每小時4公裡的速度行走和毫不費力地爬樓梯,而且可以託起40公斤的重物。腦控機械臂「腦控」機器人的研究從2008年最先使用腦機接口讓猴子控制機械臂之後,在2015年進入一個高峰。 2008年5月29日,《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5月28日電,發表在《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們首次使用腦機接口,讓無法活動的猴子在大腦皮層嵌入電極絲後數天學會了控制機械臂,把食物送入口中。 腦機接口領域的另一位先鋒米格爾·尼克萊利斯教授在2011年,就向公眾證明了「大腦與虛擬軀體間雙向連結」的可能性。他在一個實驗中讓一隻猴子不僅能夠靠意念控制一隻虛擬手臂,並且還能接收和處理觸覺傳感反饋,虛擬手臂在撫摸物體時,猴子的大腦能感受到物體的粗糙程度和材質。 2012年,在一隻機械手臂的幫助下,患有脊髓小腦變性疾病而四肢癱瘓的美國女子斯庫爾曼在患病16年後,通過自己的意識拿起一塊巧克力放進嘴裡。這隻機械手臂通過一個腦機接口(BCI)與使用者大腦相連,繼而通過使用者的大腦信號來控制。 2015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說,人類用植入的讀腦晶片已經能夠控制機械手臂了,美國加利福尼亞的Erik Sorto在21歲時受槍傷而頸椎以下癱瘓,十年來他第一次可以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通過一年控制機械手臂喝了一口飲料。腦控直升飛機2012年,中國浙江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項用腦電波來控制直升飛機的技術。通過帶上腦電圖頭盔,他們可以通過想「用力左轉」來使飛機啟動或著陸,通過想「左」使直升機順時針旋轉,想「右」使飛機前進,想「推」使飛機抬升。眨眼睛還會讓飛機上的照相機自動拍照。該系統被稱為「Fly Buddy 2」,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殘障人士的需求,給行動不便的人一種新的方式與世界互動。腦控機械戰甲踢足球2014年巴西世界盃,癱瘓少年穿上腦控機械戰甲為世界盃開球。正是神經學家米格爾·尼克萊利斯建造的腦控骨骼機器人,讓少年藉助先進的機械外骨骼結構,通過大腦意識從輪椅上站起來,這也是在科技史上首次實現機械外骨骼結構受到癱瘓患者大腦活動的控制。腦控汽車駕駛據《解放軍報》2015年6月報導,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認知科學基礎研究團隊經過20多年的研究,現已實現讓機器人按照人腦的思維自由行走或執行某項操作。裝有「腦機接口」裝置的汽車,可以不通過人的肢體操作,而是通過採集腦信號,便可按照人腦的思維意識啟動、加減速或轉彎,時速可達5至10公裡。讀取癱瘓者的思維2017年2月1日,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腦機接口(BCI),通過讀取大腦血氧量,為那些完全癱瘓無法說話的患者解碼大腦思維,從而幫助他們與外界溝通。 這一腦機接口系統已經在四位甚至連眼睛都不能動的閉鎖綜合症重度患者身上試用,能夠讀取出患者對問題回答是或者不是。 全身癱瘓但眼球還能夠移動並能眨眼的屬於閉鎖綜合症患者,而眼部運動能力也全部喪失的屬於完全閉鎖綜合症患者。接受腦機接口試驗的四位患者都屬於完全閉鎖綜合症患者,他們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一種運動神經元病。 研究者稱腦機接口將能改變這些患者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對親人表達感情和想法。參與指導這項研究的瑞士威斯生物與神經工程中心的神經學家尼爾斯·畢鮑默對試驗結果也感到驚訝,「這顛覆了我之前對完全閉鎖綜合症的理論,我本來認為他們已經失去了溝通的能力。」腦控機器人行為糾錯波士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共同開發「腦控」機器人,目標是讓機器人成為人類的更自然的延伸,讓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夥伴關係。 這一研究項目已進行大約兩年,研究者試圖讓機器人能夠發現人腦中的信號並認知自己的錯誤行為。 美國IT雜誌《計算機世界》(Computerworld)電子版2017年3月7日報導說,機器人能夠讀取你的所思所想以糾正它們的錯誤,麻省理工和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人類與機器協作的新方式。 想像一下,一個機器人在倉庫裡搬運箱子,把一個箱子放錯了貨架,而這個機器人的主人不需要在電腦上點擊什麼指令來讓機器人糾正錯誤,也不需要口頭指令,他只要看到這個錯誤,意識到這個錯誤,機器人就能夠「意識」到他的意識,然後主動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腦控海龜的行動據《數字趨勢》2017年3月30日報導,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KAIST)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以遠程控制動物行動的新技術。KAIST的研究者們利用一種「人龜」作業系統,讓人腦的信號影響海龜的移動。腦控癱瘓肢體大腦植入技術讓癱瘓患者重新控制肢體,近年已有多個成功案例。2017年3月27日,美國廣播公司報導,一位頸部以下癱瘓多年的患者在新近的一次實驗中通過「BrainGate2」(腦門二代)的幫助成功用大腦信號控制自己的手臂完成抓取的動作。這項實驗成果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和克利夫蘭醫療中心共同完成,當日發表在世界醫學界最權威的刊物《柳葉刀》中。 「腦門」早在2004年就被植入了一位24歲的四肢癱瘓患者的大腦皮層,這個裝置只有藥片大小,有頭髮絲那麼細的96根電極,首次植入人腦實驗持續了9個月的時間。2012年5月16日,美國布朗大學和退伍軍人事務所的研究人員也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腦機互聯的一項重大成果,使用「腦門二代」,成功幫助兩位中風癱瘓的患者用大腦思維控制機械臂抓取咖啡杯。 這種植入式的人類實驗已經進行很多年,從猴子實驗開始,後來多數是用在癱瘓患者身上,隨著一次次新的實驗的成功,這項研究正在向更快與更準確的方向發展。 然而這種通過大腦控制機械手達到市場化的主要障礙是機械手的價格過於昂貴。而像馬斯克這樣能夠回收火箭以大大減少升空成本,從而將人類帶入全民升空時代的人,是不是也能通過他的新公司的研發使得「腦機接口」技術讓更多患者受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腦機接口」,需要在頭頂上打一個洞,然後將「腦機接口」插入其中,使其與頭骨齊平(沒有電子突出物)。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腦機接口權威:馬斯克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技術的權威專家,對腦機接口應用的安全性有著執著追求。他直言,馬斯克關於腦機接口的意念控制、記憶上傳甚至永生之類的話,只是一種營銷策略。這種話,對腦機接口領域的科學發展,毫無益處。「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文/陳根距離馬斯克公布升級版腦機接口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已經一周有餘,但學界對於被命名為the Link v 0.9版的腦機接口討論仍在繼續。事實上,「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通過向大腦植入電極的方式來讀取大腦信號,並宣布了他們進一步開發腦機接口的計劃。
  • 腦機接口先驅米格爾:馬斯克說的意念控制不可能發生
    其中,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演講中介紹了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米格爾在腦機接口領域有38年的研究經驗,被譽為腦機接口的先驅。
  • 會吹牛的馬斯克,危險的腦機接口技術
    回憶一下小時的作文《我的理想》,有說要做科學家的,有許多要做飛行員的,當然也有要拯救全世界的。馬斯克可以說是頂級吹牛王,國人覺得最大的牛就是吹破天,馬斯克的牛真的吹破天了。馬斯克正在宣傳腦機接口技術進展。他再次站在大眾G點的風口上,讓粉絲又high了一次。
  • 向馬斯克開炮!腦機接口權威: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這位研究了20多年腦機接口技術的權威專家,對腦機接口應用的安全性有著執著追求。他直言,馬斯克關於腦機接口的意念控制、記憶上傳甚至永生之類的話,只是一種營銷策略。這種話,對腦機接口領域的科學發展,毫無益處。「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受疫情影響,2020年騰訊科學WE大會採用線上方式進行。11月7日上午,演講嘉賓之一尼科萊利斯抽出時間,和中國的記者做了一次視頻連線。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人類無法停止「作死」的車輪?
    馬斯克近日公布了他腦機接口的新進展,一頭豬的腦部兩個月前被植入了腦機接口設備,普遍質疑聲音比較多,大多數人認為馬斯克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閒閒財經觀點是,放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馬斯克「腦機接口」,只是偶然中的必然而已。只要人類存在,都不會停止探索的步伐。
  • 馬斯克腦機接口成功接入豬腦
    Neuralink 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Neuralink 腦機接口將應用於解決抑鬱症、健忘症等大腦神經問題,未來還可以解決失明、癱瘓、聽力缺失等問題。不過,就目前科技和社會情況來看,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更多是展示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概念,離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有非常遠的距離,但要說到意念開車,這離我們似乎要更近一些。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會把人類帶往哪裡?
    因為縱觀馬斯克過去的種種行為,真的堪稱能洞察未來的「人生贏家」。除了賺大錢之外,還造電動汽車、玩火箭、挖隧道……如今,馬斯克又將目光對準了腦機接口。這些異想天開,又不乏瘋狂意味的舉動,很難讓人不懷疑馬斯克是否為「未來之人」。當然,玩笑歸玩笑。
  • 被馬斯克吹上風口的腦機接口:「人機共存」是在玩火?
    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腦機接口。腦機接口,字面意義其實很簡單,它是連接「大腦」和「機器「之間的一套媒介系統。那大腦指的是什麼呢?腦(Brain)指的是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而並非僅僅是抽象的心智,例如你吃火鍋時的腦花吃的就是這個「腦」。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發布會之後,別說永生,治病都難了
    但馬斯克在去年進行的那場Neuralink發布會裡,憑藉最尖端的工程技術,硬生生的攻克掉了侵入式腦機接口大量難題的狀態,有讓人不得不對他有所期待。帶著這種忐忑的心情,筆者在周末起了個大早,然後乾等了遲到的馬斯克40分鐘,終於看上了發布會。沒有我們預期的人工智慧,沒有我們猜測的顛覆性的大腦信號處理能力,只有對三隻小豬神經活動的讀取和「寫入」。
  • 馬斯克是怎麼站在巨人肩上做腦機的?
    同年Facebook也開始研究一種非侵入性的「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其使用「光學成像」來讀取神經元形成單詞的相應信號,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信號轉化為代碼,然後再把代碼發送到計算機。無論是著名投資人還是科技巨頭都陸續向這塊難啃的骨頭下了「戰書」,當時已經身價百億美元的技術狂人馬斯克怎麼能沒有動作?
  • 腦機接口先驅炮轟馬斯克:「他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我本人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創造者,可以說,像科幻電影和小說裡提到的,通過腦機接口完全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的,這沒有科學依據。我很遺憾,馬斯克做出這樣錯誤的說法。這種說法無助於我們領域的科學發展。」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馬斯克那些太過玄幻的說法,「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 馬斯克腦機接口試驗成功刷屏!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前幾天,不管是朋友圈還是新聞,都出現了一個消息:馬斯克活豬腦機接口試驗成功,且報導中還說這個技術已經在7月份獲得了FDA突破性設備指定。 左邊是該實驗用的手術機器人馬斯克28日在線上直播展示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如何識別腦電波
    2020年8月29日,狂人馬斯克發布新一代無線腦機接口,這個接口可以實現讀取大腦記憶,向大腦傳輸觸覺信號。也就是說,計算機通過腦機接口可以與大腦直接進行通信。在沒有腦機接口之前,大腦與計算機溝通是通過人體器官(眼睛、手指、耳朵)及電腦硬體(屏幕、鍵盤、揚聲器)來進行間接通訊,現在腦機接口一出來可好了,計算機與大腦直連。以後看電影、看書可以閉著眼睛,聽音樂也不需要耳朵了,發送信息也不需要手機了,相隔千裡,只要有信號,就能隨時與其他大腦直接溝通,遊戲體驗更沉浸了,比VR體驗更棒。
  • 精準刪除特定記憶,修復大腦任何問題,腦機接口技術何方神聖?
    你聽說過腦機接口嗎?近日,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在參加播客節目《喬·羅根秀》時稱,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或在一年內完成人類大腦植入,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等。「我們還沒有對人進行測試,但我認為這不會太久。
  • 馬斯克的Neuralink 真的要把腦機接口植入你的大腦了?
    產品之後,馬斯克領導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又有新動向。Neuralink 和它玩過的花樣  Neuralink 是馬斯克和其他八位聯合創始人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負責研發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
  • 「科學狂人」馬斯克直播溜豬:腦機接口是魔法還是反人類?
    、嗅筆,還是被馬斯克溫柔撫摸鼻子,腦機接口都能實時傳輸出數據,顯示出豬豬的大腦活動情況。去年,馬斯克已經搞過一次腦機接口發布會,迎著場內場外熱切的目光,馬斯克在緊張與羞澀中,沒忍住,笑場了。2聽起來極具科技感的「腦機接口」,分拆一下,其實就是腦、機、接口三者的組合,簡單說,就是在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創建了一個通道,讓兩邊可以對話。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非常精密,裡面有數百億個神經元相連,你的童年記憶、眼前的遊戲畫面等,都以電信號的形式,存在於星羅棋布的神經元網絡中,區別只是信號強弱而已。
  • 馬斯克和他發布的腦機接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為一項突破性成就,腦機接口技術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所有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這場萬眾矚目的直播,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2013年,無創腦機接口領域科學家賀斌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無創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意念控制無人機飛行並跨越障礙。2019年,他的團隊又實現了意念控制下機械臂對運動光標的連續追蹤。創腦機接口領域的研究不再局限於驅動虛擬光標做簡單的二維運動,而是去驅動更貼近物理實際的實體做更複雜的三維運動。
  • 馬斯克腦機接口無損植入豬腦,人類永生進入倒計時
    北京時間8月29日6點40分,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公布了全球期待已久的腦機接口最新進展。僅有一枚硬幣大小的腦機接口設備已成功植入豬腦2個月,豬非常健康活潑在現場,演示人員撫摸豬鼻子時,豬的神經開始興奮。設備連接的1024個電極作用下,他腦內的電波信號,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