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其中,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演講中介紹了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
米格爾在腦機接口領域有38年的研究經驗,被譽為腦機接口的先驅。2014年,米格爾使用腦機接口技術在巴西的綠茵場上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間的連接控制。米格爾在演講中表示,Juliano在經歷腦機接口訓練幾個月後重新進行了神經測試,發現他當天的等級評定是脊柱T11以下癱瘓。「也就是說 ,經過10個月的訓練,他的7節脊椎,恢復了感知 、活動和運動控制方面的功能。 之前他只能控制這個部位以上的肌肉,只有頭部以下和胸椎中部以上的部位有知覺。」
11月7日,米格爾在接受包括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內的採訪時表示,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最主要的應用領域是醫院,可以幫助那些腦部受到損傷、用常規方法已經無法治癒的人們,實現一定程度的康復。「該技術還會涉及一些其他應用,但這些應用都尚在初步階段。我們確實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未來幾年該領域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做出更多的突破和創新。我仍然相信腦機接口技術會是一場徹底變革,它將在未來發揮極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一次腦機接口技術被廣泛討論,還是2020年8月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在活豬腦內植入晶片的腦機接口實驗演示,馬斯克在演示中表示,Neuralink的潛力幾乎是無限的,未來該項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意識永生」等。
對於馬斯克的此番說法,米格爾表示,「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作為這個技術的創造者,我認為像科幻電影或小說裡提到的,通過腦機接口來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我非常遺憾馬斯克給出了這樣錯誤的說法,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基礎,這種情況也不可能發生。馬斯克的說法更像是一種用來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但是這樣一種說法完全無助於我們這個領域的科學工作。我要說的一點是: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米格爾對記者表示,如果腦機接口技術距離科幻般的成熟應用有1000步,目前可能還只是走了250步。「我們確實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未來幾年該領域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做出更多的突破和創新。我仍然相信腦機接口技術會是一場徹底變革,它將在未來發揮極大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趙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