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廣立
11月7日,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之前,巴西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可萊利斯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了媒體採訪。
《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線向其發起提問,米格爾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
米格爾是熱門領域「腦機接口」的權威專家,他曾於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主導發明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機械戰甲」,幫助28歲的截癱青年朱利亞諾•平託為當屆世界盃開球。
身穿「機械戰甲」的平託成功開球後,電視轉播解說員激動不已:「平託行走的一小步,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一大步。」
腦機接口技術從來不缺乏熱度。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
對此,米格爾在回答《中國科學報》提問時明確予以反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國科學報》:腦機接口技術常常被視為「意念控制」,而且容易在傳播中被誇大,比如馬斯克就對腦機接口技術有許多超現代的斷言,比如「心靈感應」「數字永生」等等。
但是我注意到科學界的共識是,腦機接口的研發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其應用也僅在幫助癱瘓病人等醫學領域。
我的問題是,如果腦機接口技術距離科幻般地成熟應用有一千步,那麼現在技術處於哪一步?
米格爾•尼可萊利斯: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作為這個技術的創造者,我認為像科幻電影或小說裡提到的,通過腦機接口來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我非常遺憾馬斯克給出了這樣錯誤的說法,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基礎。
我保證,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他的說法更像是一種用來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但是這種說法完全無助於這個領域的科學工作。
我要說的一點是: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你說的非常對,腦機接口技術的一些潛在應用可能會引起人們的關切,目前我們最關注的還是它有潛力在醫學上對人類有所幫助,尤其是採用非入侵性手段來應用腦機接口的做法。
例如在2014年世界盃開幕式的時候,我們幫助一個截癱青年採用這個技術為世界盃開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我們展示了這項技術目前最主要的應用領域是醫院,可以幫助那些腦部受到損傷、用常規方法已經無法治癒的人們,實現一定程度的康復。
該技術還會涉及一些其他應用,但這些應用都尚在初步階段。
《中國科學報》:未來還要在這種初級的階段多久?
米格爾•尼可萊利斯:我們確實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未來幾年該領域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做出更多的突破和創新。
我仍然相信腦機接口技術會是一場徹底變革,它將在未來發揮極大的作用。
至於您談到的走向成功的這1000步,我們目前可能還只是走了前250步,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和改進空間。
《中國科學報》:鑑於腦機接口技術現階段的應用主要是在臨床方面,那麼是不是可以將那些宣稱在臨床應用之外的腦機接口技術應用的宣傳視為謊言?
米格爾•尼可萊利斯:這些醫學以外的應用,不能把它們稱作是謊言。
現實是,腦機接口技術最開始是從醫學領域開始的,並且從醫學這個領域取得了相對較多的進展,但是它會有很多其他的應用,其中有一些現在看起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但是所有的這些醫學以外的應用都是非常初級的。
我會說,這些處於嬰兒階段的應用,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我剛才提到的有關馬斯克對於腦機接口的表述,想要著重強調的是,這些表述並不是基於現實的,但我並非想說所有腦機接口應用都是謊言。
《中國科學報》:在3年前跟你的交流中,你曾經提出過「腦網絡」的概念。
在這個概念中,你們提出了通過腦機接口實現讓猴子互相協作的設想,並且通過實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這種方案非常有希望用於臨床。能否介紹一下你對腦網絡這一概念新的心得及分享?
米格爾•尼可萊利斯:沒錯,我們在做動物實驗的過程中也在測試,看是否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來實現它們在大腦層面信號上的合作。
通過記錄動物的腦活動信號,我們發現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結果,也利用動物實驗結果去訓練我們的患者,讓理療師和技術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方式與截癱的患者進行聯繫。
在訓練中,我們發現兩個人的腦活動會出現合併的現象。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這樣一種做法,截癱的患者看起來能夠更快、更容易地學到他們需要學習或者需要訓練的動作,因此我們也準備把這樣的做法寫入康復訓練的規範,相應的論文也即將發表。
《中國科學報》:這很棒,看起來很有應用前景。
米格爾•尼可萊利斯:它的確是很有前景的應用。
一兩年前我提到腦網絡的時候想到的一些具體應用實例,我把它稱作「共享的腦機接口」,即這個腦機接口由多個人共同運作,基於共同目標去應用這一技術。
比如說一個理療師、醫生,他可以利用腦機接口技術照顧或關照不同地點的病人。
例如在中國,北京的一位理療師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與他/她在中國農村的、無法到北京來的截癱病人進行交流,而且可以是多人進行交流,來幫助他們實現康復訓練。
這是我們提出腦網絡概念時候想到的一個主要的應用,這也是我們正在巴西開展的實驗。
我即將在中國發表一本新書,還有三個月就能出版了,其中會寫到關於腦網絡的一些新應用。
這本書裡也提到了這個未來極有可能實現的應用設想,我認為這是為患者提供更好醫療方案的一個新方式。
編輯 | 宗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