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2020-11-30 中國青年報

  「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未來戰場如何「腦洞大開」

  ■張小敏 許玥凡

  還記得科幻電影《阿凡達》中的男主角傑克嗎?他竟然可以通過思維控制「外星人」的軀體。這種堪稱「黑科技」的神奇技術,就是「腦機接口」技術。它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進而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實現與外界設備的實時交互。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戰場或將實現士兵大腦與武器系統的直接連接,進一步推動人與裝備的有機融合,此技術或將開啟智能化戰爭的新天地。如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積極開展「腦機接口」相關領域技術研發,《經濟學人》雜誌還重點介紹了通過「意念」控制機器的方法,標誌著這種「心靈感應」正在從想像變成現實。

  從「善解人意」

  到「腦控」成真

  近日,美國國防部牽頭投資的多個研究項目,主要致力於開發高解析度腦神經接口。事實上,不僅是美國軍方,美國科技界也不願在即將到來的「腦控時代」被甩在身後。為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連接,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積極推動「腦機接口」研究,旨在研發出更加「善解人意」的計算機,實現以人的「意念」完成鍵盤、滑鼠等輸入操作。

  所謂「腦機接口」技術,就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直接連接的信息通路。「腦機接口」單向通信時,主要是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計算機收到大腦「傳送」來的指令後,進而開展相關操作。雙向「腦機接口」則允許大腦與外部設備間展開雙向信息交換,仿佛是用大腦跟電腦說「悄悄話」。當然,在「腦機接口」中,「腦」泛指有生命形式的大腦或神經系統,「機」則包括任何能進行處理或計算的外部設備。

  「腦機接口」技術的產生並不久遠。在上世紀7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的概念萌發。1988年,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用大腦直接控制虛擬打字機。緊隨其後,瑞士研究人員實現了讓輪椅按人腦意識行走。2013年,英國研究人員首次開發出可用於控制飛船模擬器的「腦機接口」裝置。美國研究人員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後續改建,使得人們可通過戴在頭上的裝置控制飛船模擬飛行。如今,研究人員通過頭髮絲一樣細的彈性纖維,成功地將光、電和化學信號組合傳輸到大腦中,為實現大腦不同區域間的態勢感知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進一步突破「腦機接口」信息傳輸的技術瓶頸。

  讀懂「腦語」

  沒那麼簡單

  被稱為「三磅宇宙」的人腦不僅是人體中最複雜的部分,也是一個高度複雜的信息處理中心,數以十億計的神經元通過相互連接進行信息交流,並通過整體協作來完成各種認知任務。「腦機接口」技術要發展成熟,遇到的核心技術難點包括大腦神經生物信號採集及處理、人機高效協同等。如何高效採集到腦電信號並成功「解碼」,能否將人腦的思維活動轉換為指令信號,都考驗著涉及機械動力、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信息工程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

  還記得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癱瘓少年通過大腦控制外骨骼開出的那一球嗎?之所以能夠用「意念」驅動外骨骼,正因為採用了「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的主要功能就是捕捉人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一系列腦電波信號。通過對腦電波信號進行特徵提取、功能分類,就能辨別人的真實意圖。不過,「腦機接口」是一項複雜的交叉學科,實現巴西世界盃的開球一腳,足足耗費了研究人員2年時間開展技術攻關。

  即便是實現了信號的高效採集,「腦機接口」技術還面臨著一個最大的「攔路虎」,那就是大腦本身。目前,人們對於大腦的了解依舊不深,對諸如大腦的運行方式、記憶如何形成等複雜功能更是知之甚少。伴隨著神經科學與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未來人們有望進一步識別神經活動模式,揭示出更多「大腦的秘密」。

  用「意念」

  決勝千裡之外

  你能想像,未來可以通過意念直接駕駛戰鬥機升空作戰嗎?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展的項目中,就有這樣一個「腦洞大開」的項目。研究人員通過在人體內植入信號探針,讓全身癱瘓人士通過意念控制機械手臂,不僅實現了給自己餵食,甚至還能完成擊掌和豎起大拇指等動作。

  研究人員隨後通過一系列複雜試驗,實現了通過意念在飛行模擬器上操控F-35戰機。此舉不需要像其他飛行員那樣進行複雜的操作培訓,這名「飛行員」只要想像自己想要怎麼飛就好。

  美軍從本世紀初就開始探討「腦機接口」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具體應用方式。2004年,美國國防部相繼資助多個實驗室開展「思維控制機器人」研究,還廣泛涉獵腦聽器、心靈及生理響應系統、無線電催眠發生器等多項「腦機接口」技術研發。目前,其研究出的「認知技術威脅預警」項目,可輔助士兵在2~3秒內識別視距範圍內100個威脅目標。201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披露了一項名為「阿凡達」的研究項目,旨在通過意念遠程操控「機器戰士」,以代替士兵在戰場上完成各類作戰任務。

  「腦機接口」技術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它允許士兵直接通過大腦控制武器裝備,將深刻影響並改寫未來戰爭的遊戲規則。早在201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開始自主式雙足機器人的研究,其遠程「控制端」正是士兵的大腦。目前已研製成功的腦電波遙控直升機,通過大腦信號遠程操控,躲避障礙物的成功率高達90%。研究表明,採用「腦機接口」技術,可提高作戰人員操控武器裝備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同時,「腦機接口」技術所賦予武器裝備「隨心所動」的智能化特徵,也將進一步提高士兵戰場態勢感知與目標探測能力,對武器裝備發展應用、戰場博弈「攻防之術」產生深遠影響。

  制 圖:郭燁瑾

相關焦點

  • 「腦控」成真?「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之所以能夠用「意念」驅動外骨骼,正因為採用了「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的主要功能就是捕捉人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一系列腦電波信號。通過對腦電波信號進行特徵提取、功能分類,就能辨別人的真實意圖。不過,「腦機接口」是一項複雜的交叉學科,實現巴西世界盃的開球一腳,足足耗費了研究人員2年時間開展技術攻關。
  • 腦機接口有大突破,未來用意念就能開車?
    important}美國當地時間8月28日,埃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演示了最新一代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並展示了三隻大腦植入了該腦機接口的小豬,目前計劃將在安全性測試並獲得許可後進行人體測試
  • 用意念操控機器?未來是否可以完全實現「腦機接口」?
    Brain-Computer interface(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是指在人或動物的大腦中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通路,計算機接受腦傳來的命令,做出操作,而大腦也可以接受來自電腦的信號。早在2001年「自然雜誌」中發表的論文就對用思想直接對機器進行控制有了重要的闡述,隨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的「21世紀能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排行榜中排行第一位,可見此項技術的實現是足以改變世界的。人工耳蝸
  • 馬斯克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意念控制特斯拉或成真
    未來特斯拉不僅可以具備真正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還可能會實現人類的意念控制,而這以前都將通過腦機技術得以實現。今日,馬斯克在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總部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展示了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用意念控制萬物,這會成真嗎?腦機接口是如何實現人機互聯的?
    而這個夢想的本質就是用意念去控制周圍的一切事物,不用動手、不用動嘴,只需要動腦子想一想就可以了。常言道:「懶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源動力」,雖然這只是一句調侃,但卻也不無道理。腦機接口這個東西,大家多多少少都應該聽過,早在2019年,科技狂人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就發布了自己的第一代腦機接口產品,而在2020年,Neuralink的第二代產品又面世了,第二代的腦機接口相比第一代要先進了很多,可以實現人機無線傳輸,而且個頭也縮小到了硬幣的規模。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迎來新進展,令人不安的技術和未來
    Neuralink公司由馬斯克在2017年創立,以腦機接口為主要研究方向,目標是實現人腦與人工智慧軟體互聯。該項目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不但能修復殘疾人的受損功能,還能增強正常人的功能,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科幻作品中看到的「增強人類」。
  • 通過腦機接口控制意念?權威專家駁馬斯克:「營銷手段」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中國科學報》:腦機接口技術常常被視為「意念控制」,而且容易在傳播中被誇大,比如馬斯克就對腦機接口技術有許多超現代的斷言,比如「心靈感應」「數字永生」等等。但是我注意到科學界的共識是,腦機接口的研發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其應用也僅在幫助癱瘓病人等醫學領域。
  • 腦機接口先驅米格爾:馬斯克說的意念控制不可能發生
    2014年,米格爾使用腦機接口技術在巴西的綠茵場上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間的連接控制。米格爾在演講中表示,Juliano在經歷腦機接口訓練幾個月後重新進行了神經測試,發現他當天的等級評定是脊柱T11以下癱瘓。「也就是說 ,經過10個月的訓練,他的7節脊椎,恢復了感知 、活動和運動控制方面的功能。
  • 腦機接口新突破,七旬老人用意念喝可樂,人工智慧進入新時代
    2020年是5G元年,同時也是腦機接口元年。9月份,馬斯克帶著口罩親自站臺,戲耍試驗粉紅小豬「佩奇」,並誇下海口,將進行人體試驗;12月份,浙大的科研團隊已經研製出了植入式的腦機接口,並且植入一位七旬老人的腦中。
  • 科幻電影要成真了?這三個人用意念一起玩俄羅斯方塊
    用意念玩多人遊戲,可能要成真了。發送者的決策,通過非入侵式的腦機接口傳遞給一個接收器,然後這個接收器會集成兩個發送者的決定,再傳給接收者。意念傳輸的過程主要通過腦電圖(EEG)來讀取大腦的活動,以及通過腦刺激(TMS)將意識傳遞給接收者。雖然 BrainNet 目前只是一個相當於 demo 的研究成果,但也為我們展示了在非入侵式的前提下,大腦意識直接交互協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場景。
  • 腦機接口、人機融合,這樣的未來還有多遠?
    《阿凡達》中的意念操控、《阿麗塔》中人機結合的身體、《黑鏡》中的記憶修改裝置……這些科幻影視中天馬行空的幻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一點點地變為現實。當人機互動變為現實,腦機接口會成為人類進化的未來嗎?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2020年8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曾向世界展示了在豬腦中植入晶片並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如今,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非侵入腦機接口新突破!用意念控制光標,連續追蹤效果提升5倍
    卡內基梅隆大學與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非侵入式機器人設備控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使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BCI),開發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能用意念控制連續追蹤電腦光標的機械臂。由於非侵入式的易用性,2013年,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已經佔了整個腦機接口市場收入的85%,並在未來表現出穩定的增長狀態。儘管非侵入式更受歡迎,但在預期患者群體中處於最高優先級的手臂或手部控制的恢復、增強或輔助技術方面,基於腦電圖的腦機接口卻並不是很有效,因為在實際臨床應用中,機械臂的協調導航和精準定位對於患者體驗而言至關重要。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這得益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創新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誕生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能實時捕捉大腦複雜神經信號,並用來直接控制外部設備,使得人和機械可以作為一個生命不同組成部分而共存。人腦思維控制外部物體不再是幻想,電影中的科幻情景已開始大步走進人們的生活。
  • 人機結合將成趨勢!馬斯克展示「腦機技術」,能用意念控制物體
    在線上發布會中,馬斯克積極地向觀眾介紹Neuralink公司腦機接口技術最新成果「賽博豬」,這是一隻接受了晶片植入手術的豬。鏡頭前的它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乖乖地咬著奶嘴,一副十分聽從的樣子。第二代設備與第一代設備相比,有哪些改進?
  • 科幻成真?馬斯克腦機接口成功接入豬腦
    馬斯克在發布會中表示,Neuralink 腦機接口將應用於解決抑鬱症馬斯克還提到,未來人們可直接用意念就能與別人進行交流,還可以用意念召喚甚至駕駛一輛特斯拉。不過,就目前科技和社會情況來看,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更多是展示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概念,離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有非常遠的距離,但要說到意念開車,這離我們似乎要更近一些。
  • 腦機接口:當下的「近」與未來的「遠」|GMIC在線Pro觀察
    後者則是通過機器人將電極或晶片植入大腦皮層讀取神經元信號,屬於侵入式或有創腦機接口。,精度、解析度都較低,而由於植入更深,有創腦機接口能讀取到更多、更穩定的神經元信號。2004年取得重大進展,能夠以無創的形式實現動物用意念實現電腦二維光標的操控,以及後來猴子用意念實現機械臂餵食的實驗等。2012年,國外首次實現了人類利用意念輔助患者進食。目前,利用意念算數、操控機械臂已經在多個高校及企業裡實現。
  • ...金星上或有生命、用電子皮膚相互交流、腦機接口如何用意念...
    DoNews11月8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腦機接口技術如何讓的T4級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的第一球?「電子皮膚」如何讓身在千裡之外的家人感受到自己正在享受美食的滋味?量子計算如何保證信息交流的高效安全?
  • 從醫學到腦機接口,他用實踐證明「意念」控制機器人的可能
    而在現代,面對人工智慧的來勢洶洶,很多人開始擔心未來世界會不會變成由機器人主宰。「鋼鐵俠」馬斯克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表示:「未來人類需要與機器合體成賽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慧淘汰」。為此,這位成功的企業家召集了數位在神經科學、工程學等領域各有所長的科學家,成立了 Neuralink,試圖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來避免人工智慧的威脅。
  • 撒貝寧節目中用「意念」控制王力宏 別驚訝,未來你也能
    12月18日,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中,來自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計算機學院的師生共同完成了用腦電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宮。不禁讓人心裡一震,電影《阿凡達》中男主人公通過頭髮與阿凡達星人腦電波交流,真的可以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