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馬斯克的觀點我一個字也不同意。"WE大會上,知名神經科學家尼科萊利斯為何會這樣說?
撰文/記者 趙天宇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馬斯克的觀點我一個字也不同意。"11月7日,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腦機接口專家、神經科學家、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在接受包括北京科技報|科學加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自己對腦機接口的"相關結論"表示遺憾和反對。
尼科萊利斯是腦機接口方面的權威專家,他和他的團隊早在21年前就在腦機接口領域展開研究,並取得了諸多突破。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他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幫助一位身披"機械戰甲"的T4級截癱青年用"意念"開出了世界盃第一球,實現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連接控制,也讓這項技術被外界熟知。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上,作為主講嘉賓,他介紹了腦機接口和這一技術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並針對這一領域的熱點話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和提問。
今年8月,科技狂人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召開發布會,展示了腦機接口新設備The Link V0.9。這臺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用手術植入頭骨,並具備無線充電與無線傳輸功能。設備植入體內後,可以有效地解決諸如失明、失聰、抑鬱、失眠、上癮等各類神經性問題。
馬斯克表示,腦機接口技術將會在5年內讓人們不必使用語言,直接通過大腦交流,真正實現傳說中的"心靈感應"。馬斯克甚至還勾畫出了一個更加神奇的名詞——數字永生,即人的思想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技術擴展,而不僅僅在身體當中,更多的存在於"雲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科學狂人馬斯克認為,腦機接口有望實現"心靈感應"甚至"數字永生"
馬斯克素來有"科學狂人"之稱,他的很多觀點曾被認為"脫離實際",但也有不少已經或即將實現。此次馬斯克關於腦機接口的言論,引發了外界的諸多關注,甚至是擔憂。
不過,這一觀點遭到了尼科萊利斯的反駁:"馬斯克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反而更像一種用來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段,這種說法對科學研究沒有任何幫助,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腦機接口的先驅,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特聘教授;神經生物、生物醫學工程、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科萊利斯
尼科萊利斯是腦機接口方面的權威專家,他帶領團隊,已在這個領域開展了21年的研究,並取得了諸多成就。除了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身份以外。尼科萊利斯還是杜克大學神經工程研究中心的創始人,法國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院士,並常在《自然》 《科學》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4年,他被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0位科學家之一,被外界譽為"腦機接口先驅者"。
尼科萊利斯解釋說,Neuralink公司的思路是一個"死胡同",因為給出植入的解決方案,僅僅適用於那些別無選擇的、非常嚴重的患者,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應該採用非入侵性的,以腦電圖為基礎的解決方式。
"任何入侵式的方式,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我本人不只是一個神經學家,我更多的還是一個醫生。作為醫生,我認為患者安全是第一位的。"尼科萊利斯表示。
從1969年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第一個腦機接口連接到猴子的神經元上開始,腦機接口技術已經出現了50多年。儘管其實際發展速度與預測速度有了偏差,但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應用依然在醫學領域。
▲在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舉行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巴西癱瘓少年在腦控外骨骼的幫助下開球
尼科萊利斯解釋說,腦機接口技術的一些潛在應用可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最有價值的潛力點,依然還是在醫學上,尤其是採用非入侵性手段來應用腦機接口的做法。"例如在2014年世界盃開幕式的時候,我們幫助一個截癱青年採用這個技術為世界盃開球。展示了這項技術可以幫助那些腦部受到損傷、用常規方法已經無法治癒的人,實現一定程度的康復。"
再比如理療師和醫生,未來也可以利用腦機接口技術關照病人、並展開治療;北京的醫生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和身處農村,無法來北京的截癱病人進行交流,並且幫助他們實現康復訓練,這是目前的遠程屏幕交流無法實現的。
▲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人控機械臂進食
"該技術還會涉及一些其他應用,但這些應用都在初步階段。"尼科萊利斯補充道,除了醫學以外的其他領域應用上,都是非常初級的,還處於"嬰兒階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說到成功要走1000步,我們現在只走了250步而已。"
此外,尼科萊利斯還透露,他的團隊正在研發第三代腦機接口技術,並希望能把傳感器採集的信號,以大腦能夠理解的方式傳輸給大腦。他相信未來5年時間裡,在腦機接口領域,一定還會有重大的突破。
除了尼科萊利斯以外,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上,諾貝爾獎獲得者Steven Weinberg、幹細胞生物學家中內啟光、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化學家鮑哲南以及天體物理學家Victoria Kaspi、天文學家Jane Greaves也都分享了各自的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拓展人類認知新發現,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
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首次在國內多個城市同步舉辦"線下觀影會",在蘭州市五十一中學、衡水中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地,邀請學生、教師、專家等社會各界人士觀看直播,與全球知名科學家互動交流,一起探討前沿科學話題。
目前,騰訊科學WE大會已連續舉辦八年,共邀請72位世界頂尖科學研究者登臺。去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 並提出"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打造全球性的科學探索盛事。
附:
脊髓損傷水平及康複評估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