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用來調節利率、貨幣供給量等一系列經濟變量,從而直接調控金融運行,間接影響整個經濟運行以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物價穩定:是大部分中央銀行最為主要的目標。中央銀行將物價穩定定義為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穩定的物價水平。價格水平上升會增加經濟體系的不確定性,進而危害經濟增長,因此物價穩定是合乎需要的。
保持高就業:高就業的目標不是要追求失業率為零,而是和充分就業相適應的高於零的失業率水平,在這個水平上,勞動力的供求相等。這個水平被稱為自然失業率。(這裡還可以引申出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可以出名詞解釋)
經濟增長:供給經濟學的政策主張,通過提供稅收優惠,鼓勵企業投資於機器設備,刺激納稅人增加儲蓄,來促進經濟增長。
國際收支平衡:通過貨幣政策的變動,保持該國國際收支平衡。
以上四個是最基礎的目標,以下目標為補充
金融市場穩定:避免系統性風險,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
利率穩定:利率穩定有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利率波動會加大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價值上升會削弱本國企業相對競爭力,本幣價值下降又會家具本國國內通脹問題,本幣價值頻繁波動會導致公司和個人提前規劃向國外買賣商品。因此穩定外匯市場上的本幣價值的過度波動就成為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
除這些外,還有一個角度是,分析四個基礎目標之間的關係,如菲利普斯曲線,短期、長期目標衝突等,也需要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