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原產於荷蘭,是荷蘭的國花。鬱金香本身的花語指的是:表達愛和永遠的祝福等意思。而黑色的鬱金香則代表高貴、神秘、騎士精神或憂鬱的愛情。
法國大作家大仲馬以17世紀荷蘭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那激烈的政治鬥爭和動蕩的生活為小說背景。主人公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是一位不問政治的青年醫生。他愛好培植鬱金香,並且正在培育一種沒有一點雜色的大黑鬱金香。只因第一個培育出黑鬱金香的人能獲得一筆十萬弗羅林的豐厚獎金。
而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的鄰居博克斯戴爾也想培育出黑鬱金香,而且為了得到這筆獎金,怕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捷足先登。他不擇手段地監視著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的一舉一動,暗中破壞他培育好的鬱金香種球。更惡毒的是:他還寫匿名信誣陷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有政治陰謀,以至於他無辜鋃鐺入獄,險些被送上斷頭臺。
作者用浪漫主義筆法寫了: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在獄中與看守女兒相識、相愛,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01
黑鬱金香象徵了憂鬱的愛情,也正象徵了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和羅莎的愛情是一波三折的愛情。
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在獄中無權、無勢、無自由,只有一顆果敢、堅毅、助人為樂善良的心。但就是這樣一位從世俗眼光來看的「三無產品」,卻贏得了完美的愛情。
鬱金香花象徵著美好的愛情,但作者給書名鬱金香加入了陰森、恐怖的冷色調黑色,足以讓這段愛情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者筆下的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曾被蘿莎的父親無情的嘲諷、殘暴的毆打,但主人公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卻不計前嫌,在蘿莎父親格裡弗斯骨折時,仍然毫無嗔恚地幫助他老人家接骨。他的這種忍辱精神早已經超越了一般宗教信仰者的精神。
正如文中所述:「鬱金香美麗、莊嚴、華貴,梗子有十八寸之高,從四片像鐵矛一樣直的光滑、碧綠的葉子中間,開出一朵整個兒像黑玉一樣烏黑髮亮的花。」
文中託物言志,用花來形容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的人品與堅貞的愛情。文中的梗子有十八寸之高,是形容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那無私、豁達、正直的偉岸形象。中國文化自古就有用玉來比喻君子,而文中的開出一朵兒像黑玉一樣烏黑髮亮的花,則象徵了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和羅莎的愛情最終會開花、結果。
02
蘿莎在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無婚戒、無鑽石、無自由的情境下,接受了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的裸愛。
現代心理學將男女之愛分成了4種形態,分別是:友誼之愛、依附之愛、現實之愛、利他之愛。其中利他之愛者則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不求對方回報。主人公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與蘿莎的愛便是利他之愛。
他們正因為時時刻刻愛著對方,所以一直為對方著想。當蘿莎的父親因骨折而暈厥在牢中之際,善良的蘿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會遭到什麼樣的後果,而是勸諫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乘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逃出牢獄。而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不僅不自私自利地逃走,相反也考慮到了逃走後蘿莎的處境會十分危險,會連累她。
作者更絕妙的安排是: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在快要面臨行刑前,寫下了一封遺囑,遺囑內容竟是勸蘿莎嫁與他人,並告訴了她如何種植黑鬱金香,就連培養出來的黑鬱金香的獎金十萬弗羅林也作為蘿莎的嫁妝。
蘿莎拿到黑鬱金香的種球後,日以繼夜、不辭辛勞、寸步不離地照顧著鬱金香。正如有句名言所述:「茶裡是他,碗裡是他,歷歷情人掛眼前。」在蘿莎的照料下鬱金香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黑鬱金香不僅象徵了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與蘿莎之間的愛情,鬱金香更像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本人,看見鬱金香就像看見主人公本人一樣。
這讓我想起了上古才女卓文君也是這樣追尋自己的愛情。當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四目相對時,他們都立刻知道對方是自己今生最重要的人。在夜裡,他們沒帶一件衣服、一錠銀子,就雙雙私奔。之後,文君賣酒,相如打雜,夜裡偶爾寫寫文章。
03
反觀今天的人吧!誰有像主人公高乃裡於斯·凡·拜爾勒和羅莎那樣的勇氣?愛一個失去自由的人,或者失去自由的人愛上一個卑微的人。第一次在牢裡相見,就為愛出走?再者像文君那樣對房子、車子、票子等不屑一顧,只有兩顆滾燙的心交織在一起,只純粹地去愛、去追尋。
現在社交網絡十分普及。人們相親第一句話便是:獨立婚房有沒有?存款多少?車子啥牌子?外貌帥不帥?只看這些虛無的東西,全然忘記了愛情的本質。
確立戀愛關係後,情人節一定要上高檔館子、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玫瑰花象徵著美好的愛情,可以表達對對方的愛意。可這種越講究排場、越講究形式的愛情,越難長久。
有個記者採訪一位富豪,問道:「你太太其貌不揚,你們結婚時,她也不年輕,你喜歡她什麼?」富豪答道:「我太太沒有錢味。」他們結婚時,緊緊地握著對方的手,一刻也不分離,但婚禮上他們的宴客菜卻是牛肉麵。
而他們的婚姻也維持了數十年之久。就像有真愛的愛情,不一定要注重形式送帶刺的玫瑰花,換成同樣寓示美好愛情的鬱金香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