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9月15日報導,當日凌晨3時05分,今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在廈門翔安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這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閩南沿海風力最強的颱風。
另據中新網9月16日報導,「莫蘭蒂」在福建、浙江兩省共造成70.4萬人受災,人10死亡,另有11人失蹤。福建省民政廳報告,截至16日7時,颱風「莫蘭蒂」已造成福建9個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46.53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人,失蹤9人,33.1萬人緊急避險轉移。房屋倒塌1600餘間,不同程度損壞1.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2.2千公頃,絕收1.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6.6億元,其中,廈門、漳州、泉州、寧德4個設區市災情相對較重。目前災情仍在進一步統計之中。
另據浙江省民政廳,截至9月15日下午18時,浙江省已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425人,其中集中轉移安置1128人,發放衣被305套。受災人口218320人,因災死亡3人,因災失蹤2人;倒塌房屋17戶33間;直接經濟損失50785萬元人民幣。
9月16日8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今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給福建省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和指導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福建基礎設施損失嚴重
適逢中秋天文大潮,「莫蘭蒂」給福建省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電力基礎設施損失嚴重,截至15日6時,強風造成福建省4條500千伏線路、25條220千伏線路、5座220千伏變電站、38座110千伏變電站停運,全省165萬戶用戶停電。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附近道路被淹
在颱風過境後的廈門街頭,隨處可見被狂風連根拔起或折斷的樹木,一些居民樓的玻璃牆面幾乎全部破碎,全市大面積停電,廈門島內和集美區停止供水,全城水廠均無法正常供水。
短時強降雨使福州、泉州、廈門等地排水系統不堪重負。在福州市華林路個別路段,積水一度齊腰深,一些車輛被淹沒、浸泡,部分道路交通癱瘓;泉州市道路積水同樣嚴重,不少市民被困家中、無法外出。
「莫蘭蒂」還導致粵東沿海波浪洶湧,浙江部分地區出現大雨、暴雨。東南沿海交通受阻嚴重,南昌鐵路局停運14日至16日的旅客列車188列,福建、廣東等地機場航班大面積取消。
廈門機場一架波音767被「莫蘭蒂」吹動,機身受損
永春:800年東關橋被「腰斬」
據中新網永春9月15日報導,颱風「莫蘭蒂」肆虐而過,擁有800多年歷史的福建泉州永春縣東關橋難敵洶湧洪水,15日上午10時半慘遭「腰斬」。
據了解,始建於南宋紹興15年(公元1145年)的東關橋,位於距離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俗稱「通仙橋」。記者趕赴現場看到,這座閩南地區僅存的長廊屋蓋梁式橋,橋中間一段20多米已被洪水衝毀,橋面上部分木板被水衝走。現場有不少得知消息的民眾前來拍照留念,並大嘆「可惜」。
事發後,永春縣文體新局、永春縣博物館等單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慶幸的是,經勘察,東關橋所有的橋墩都還在。永春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儘快組織專家現場進行評估和指導搶救保護性工作,請專業設計隊伍對被衝毀的20多米橋面進行整體設計,並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和論證,儘快把東關橋修復設計方案上報省文物局,待向省文物局報批通過後進行修復建設。
浙江:泰順三座國寶級廊橋被衝毀
據中新網溫州9月15日報導,颱風「莫蘭蒂」帶來的暴雨嚴重影響浙南地區。15日記者從溫州市泰順縣防汛指揮部了解到,受颱風「莫蘭蒂」影響,泰順境內河水暴漲,從當天中午12時左右開始,國保單位泰順廊橋之三魁鎮薛宅橋、筱村鎮文重橋與文興橋先後被洪水衝毀。
據悉,泰順是「中國廊橋之鄉」,現有各類橋梁970多座,古廊橋33座,其中15座廊橋於200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被衝毀的3座廊橋,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浙江省文成縣河水暴漲
有500多年歷史的薛宅橋屬國家級重點文物單位,位於泰順縣三魁鎮薛宅村,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後多次重建都毀於水患;現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該橋拱矢斜度較大,建橋屋十五間,橋頭坡度30多米,是泰順縣內橋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橋。
薛宅橋(未衝毀前)
同時被衝毀的還有泰順縣筱村鎮境內的文重橋。之後,位於筱村鎮坑邊村的另一座廊橋文興橋也確認被洪水衝毀。
文重橋又名東洋橋,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屢建屢毀。1921年重建,為伸臂梁木平廊橋。文興橋始建於清鹹豐七年(1857年),1930年重修,為疊梁式木拱廊橋。1998年,文興橋被列入第三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文重橋(未衝毀前)
文興橋(未衝毀前)
據泰順縣非遺中心有關人員表示,目前被衝毀的三座廊橋其構件已基本被找到,可用於日後重建。然而,由於縣內多處塌方導致交通受阻,當地工作人員正在想辦法前往現場查看廊橋和所保存構件。
(觀察者網綜合中新網、佛州在線、澎湃新聞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