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封面】
當地時間11月24日,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具石器時代的狗骨架,距今約8400年,在大量掩埋下這具骸骨保持完好。來源:中新網
●在25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我國近30天累計新增98例本土確診,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數病例來自聚集性疫情,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來源:中新網)
●25日上午,2020世界5G大會·「5G與媒體業之變革變局」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論壇主辦單位科技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主要領導與會致辭。來自媒體界、學術界和企業界專家一起探討如何利用5G技術促進媒體深度融合、講好科技創新故事。(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海油東方13-2海上氣田生產平臺。中國海油 供圖
●據中國海油最新消息,我國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氣田已於25日成功投產,預計高峰年產氣量超30億方,可供100萬人使用15年。投產後通過海底管線將清潔天然氣直供華南和海南地區,為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綠色動能。(來源:科技日報)
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儲設備,其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容量約為25兆比特/平方釐米,與目前的商用快閃記憶體設備相比,每層的存儲密度提高了100倍。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研製出更快、更小、更智能、更節能的晶片。(來源:科技日報)
檢測器的初始操作過程中,博瑞西諾中心的兩個尼龍容器充滿了水。圖源:博瑞西諾合作組織
●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太陽次要聚變循環所產生中微子的首個直接實驗證據。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人類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重要線索。(來源:科技日報)
紫花黃藥
大葉可愛花
●25日,記者從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兩個新物種:紫花黃藥、大葉可愛花。兩物種相繼在國際學術期刊《Taiwania》和國內核心期刊《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發表,這使得德宏州植物物種數量再度增加。(來源:央視新聞)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4日美國猶他州公共安全局公布了在當地紅巖地區發現的一塊神秘金屬巨石照片。猶他州公共安全部和野生動物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例行檢查時從空中發現了這塊來源不明的金屬巨石,金屬所在的確切位置並沒有公開透露。(來源:中新網)
●當地時間24日,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表示,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創立者達爾文的兩本珍貴筆記本,據信遭竊。筆記本2001年就曾被列為遺失,但館方認為其只是被錯放在了館內某處。據介紹,筆記本內有關於進化論的開創性想法,價值不菲。圖為遺失筆記上1837年繪製的「生命之樹」草圖。(來源:中新網)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