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智商,很多人可能在中學時就深有體會了,為什麼那麼多的難題自己一個不會,而別人卻能輕輕鬆鬆解決出來?這點在物理和數學的課程上基本是深入人心的。現在讓小哈來說下人類史上智商逆天的那些人物吧!
歐拉
歐拉13歲進大學,15歲獲學士學位,16歲獲碩士學位。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去世。在他死後,後人組織整理他的遺著,足足花了47年,手稿持續不斷的發表,花了80年!他在晚年的時候住宅還遭遇了一次火災,大量的研究成果化為灰燼。即使如此,歐拉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沒有之一。
歐拉在大約59歲的時候雙目失明。之後17年,他依靠超級記憶力和心算能力,依然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他的超級記憶力,能夠記住他那個時代的所有重要的數學成果,能夠複述年輕時代的工作筆記!他的超級心算能力,能夠直接心算高等數學!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有一次,他的兩個學生分別計算同一道由17項組成的數字之和,兩人的結果在第50位上相差一個數字。歐拉只通過心算就找出了錯誤。在失明的最後17年裡,60開外的年紀,他竟然憑超級記憶力和超級心算能力,發表了400多種論文和專著。
牛頓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Soon,everything returned back to the dark as AIlbe there…
上面的話翻譯過來就是: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在黑夜中隱藏;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都被照亮。
記得牛頓傳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牛頓在一個文法學校讀中學,中學時代接觸的數學較少,然而劍橋大學的一年裡,他精通了幾乎當時能接觸到的所有數學。
注意,全靠自學!這就已經超出人類智商的範疇了。
陶哲軒
他6歲學微積分,12歲獲國際奧數金牌,31歲就獲得了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
3歲時,陶神已經顯示出相當於6歲孩子的讀寫和算術能力。
7歲半時,他到當地的高中上數學課;8歲零3個月,他出了第一本書,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1985年初,10歲生日前幾個月,陶哲軒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弗林德斯大學度過,學第二年的數學、第一年的物理。餘下時間在高中,學12年級的化學、11年級的地理和拉丁文、10年級的法語、9年級的英語和社會學。
陶哲軒在7歲進入高中就讀,9歲進入福林德斯大學,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分別是金銀銅牌最年輕得主的紀錄保持者。
20歲,他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
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馬德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獲得菲爾茲獎。並於2006年8月23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了一小時報告。同年獲SASTRA拉馬努金獎。2012年獲克拉福德獎。2014年榮獲數學突破獎,得到獎金300萬美元。
彼得·舒爾茨
2004年,未滿17歲的舒爾茨,經過層層篩選,被選進德國IMO國家隊,第一次參加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可惜的是,舒爾茨不知是太緊張還是怎樣,並沒有做完所有題目,最後只拿了個銀牌。
這對舒爾茨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他完全無法接受如此失敗的自己…
於是,舒爾茨又連續參加了3屆國際奧數競賽,並且十分爭氣地以滿分成績拿下了金牌。當有人問:為什麼還繼續參加時,他表示:因為這個比賽好玩啊!
2007年,舒爾茨進入波恩大學數學系,開始了他短暫的大學生涯…
舒爾茨用3個學期學完了本科,接著,又用2個學期學完了研究生內容,更可怕的是,他憑藉碩士畢業論文而直接獲得了博士學位!
2011年,24歲的舒爾茨被波恩大學免去教授資格考試,破格聘任舒爾茨為W3級(德國最高級別)的教授,將任教該大學入選精英大學計劃的數學研究生院,創下了德國最年輕教授的記錄。
2012年,舒爾茨被授予Prix and Cours Peccot。
2013年,舒爾茨被授予拉馬努金獎(SASTRA Ramanujan Prize)。
2014年,舒爾茨獲得克雷研究獎(Clay Research Award)。
2015年,舒爾茨憑藉他開創的perfectoid spaces理論解決了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情形,而獲得由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Cole Prize中的代數獎。
同年,舒爾茨還拿下了奧斯特洛斯基獎(Ostrowski Prize)和費馬獎(Fermat Prize )。
2016年,舒爾茨依舊沒停下拿獎的步伐,先後獲得萊布尼茨獎(Leibniz Prize),以及歐洲數學學會獎(EMS Prize)
值得一提的是,他獲得這些獎的年齡均是打破原來的記錄的,每一個獎項,他都是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8年,這位年輕的數學家被授予菲爾茲獎。
愛因斯坦
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張科學家合照。
它所展示的,是物理學界毋庸置疑的最強陣容。
他們是在20世紀作出了巨大貢獻,
並改變了人類歷史的
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即便到現在,這仍是最為著名的一次科學家聚會。
你們看下,坐在C位的是誰?愛因斯坦:不好意思,正是在下。
在《相對論簡史》中,霍金曾寫道:「在過去的100年中,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原因並不在於政治,也不在於經濟,而在於科學技術——直接源於先進的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技術。沒有別的科學家能比愛因斯坦更代表這種科學的先進性。」
楊振寧先生
雖然楊振寧先生近些年在中國網絡上的輿論並不十分友好,但不可否認他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的地位。
對於中國來說,楊振寧先生的貢獻並不僅僅在於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給中國的基礎學科的建設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一. 把中國高能物理引向世界
1971年從中國回到美國後不久,楊振寧得到了一個令他振奮的消息,那就是國際高能物理會議即將召開,而舉辦地點正是石溪大學。他馬上想到,這就是一個機會,他是東道主,完全可以邀請中國的學者過來交流。這個想法沒有絲毫的危險性,因為前一年,美國尼克森總統進行了訪華工作,這代表中美關係上的堅冰已經被徹底打破,兩國可以正常來往了。想到這,楊振寧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向中國學者發出了邀請。
二.緩和中美關係
在美期間,楊振寧有擔任了美國華人協會的會長,在這個職位上他對新中國的介紹,中美關係的緩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此他遭到了一些駐美國民黨官員的辱罵,這同樣也是承擔著一定的風險的。
三.在美國宣傳中國
1971年,當時楊振寧作為第一位訪問新中國的美籍學者來到了中國,回到美國之後,他以自己的聲譽和地位在美國很多大學和中國城作了演講,他告訴美國人中國近些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地華人中引起很大的轟動,為此美國中情局還多次找他進行了談話。
楊老爺子今年已經98歲的高齡了,願他老人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