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紅橡樹)娜塔櫟

2020-08-30 南城縣九農花木園藝場



原產美國的娜塔櫟通常成年高度75英尺,冠幅60英尺,偶爾也有高度達到140英尺,冠幅達到100英尺的。娜塔櫟是一個落葉櫟,晚秋葉色紅色至橙紅色,很晚才落葉。它的樹皮灰棕色至黑色,樹皮有橫向的皺紋。類似沼生櫟,但其橡子是更長。橡子蛋形和最多至3/4英寸長。

很久以前在紅橡樹裡不作為一個單獨的物種區分,直到1927年英國植物學家和鳥類學家託馬斯•納託爾(1786-1859)所定義和命名。娜塔櫟的樹葉像沼生櫟;生長的範圍在阿肯色州和沼生櫟相交叉,但沼生櫟有較小的圓角橡子。

植物特性

葉保留:落葉

葉形狀:披針形

葉脈:羽狀

葉緣:用波瓣

葉前端尖

葉基:圓

生殖系統:花單性,雌雄同株

花序:柳絮

尺寸請注意:小喬木,但可以長到50英尺。

葉:互生,長4至7英寸,5~7毛刷尖瓣不規則的長度,深的葉脈

花顏色:雄性中長下垂絮狀,黃綠色;雌性非常小的峰值,出現在葉腋

花開的時間:三月,四月,五月

果實:有條紋,長橢圓形紅棕色橡子,1英寸長,有鱗狀覆蓋佔面積約1/2,秋季成熟。

嫩枝:無毛,紅褐色。

樹皮灰棕色,最初是非常薄的,光滑的,後來發展狹窄的鱗片狀脊和淺裂。

美國分布:AL,AR,IL,KY,LA,MO,MS,TN,TX

自然棲息地:洪泛平原和低洼

生長條件

用水:中

光要求:耐半蔭

抗寒:是

條件評論:娜塔櫟和舒瑪櫟相似,並且這兩個基因可能交叉。所不同的是,娜塔櫟更小,更耐旱,並在冬季丟棄它的葉子。秋季變成深紅色後落葉。

食用野生動物:鹿,灌叢松鴉,火雞和松鼠吃堅果。

吸引:鳥類,蝴蝶

繁殖:娜塔櫟最常見是用種子傳播。播種前無預處理。播種時最好是戶外或在深的容器,以容納長的初始主根。

採種:從樹上採摘或搖動能保證橡子最好的質量。當種子顏色開始變為棕褐色的時候就應該採摘了。橡子採摘後如果儲存會迅速失去活力,最佳儲存方法是短期存放在潮溼,陰涼的鋸屑或沙粒裡以保持活力。橡子最好立即播種,可在熱水中浸泡15分鐘。為了防止象鼻蟲侵擾,可以用溴甲烷燻蒸存儲的種子。

維護:防止土壤完全乾燥,修剪以保持形狀,12個月都可修剪。每年施肥3次。


相關焦點

  • 沼生櫟(美國紅橡樹)
    國紅橡樹,原產於美國東北部,分布於亞洲、歐洲和美洲。美國紅橡樹是對紅櫟樹種的統稱,主要品種包括:北美紅櫟、速生紅櫟、沼生櫟、娜塔櫟、柳葉紅櫟、猩紅櫟等紅櫟品種,每個品種在葉片形狀、樹形、樹幹、樹冠、葉片形狀、適應性等方面都有區別。
  •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1 育苗地概況育苗地位於天台縣西部農業園區林業種苗科技示範園內,地處東徑 120°50′ 、北緯 29°10′ ,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適宜。
  • 錢學森從美國歸來(1955年)
    ……新中國成長記憶之12科學巨匠錢學森作用能頂五師軍寧舍美國一身貴不忘一顆中國心軟禁折磨不畏懼建設祖國志永恆歷經五年長抗爭終於回國見親人畢生精力獻中華兩彈一星維和平重溫歷史淚縱橫錢老精神萬古存詳釋:1955年10月
  • 美國NOAA發布《公民科學戰略(草案)》
    2020年8月,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NOAA公民科學戰略(草案)》(Draft NOAA Citizen Science Strategy)。該戰略旨在增進NOAA對公民科學的理解、協作、認識與應用,確保NOAA的公民科學計劃代表NOAA科學產品和服務的最高標準。
  • 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的精彩特寫照
    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的精彩特寫照(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彗星Neowise可能已經離開了地球人的視線,但它並沒有逃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眼睛」。
  • 我清楚地看到(美國)國旗倒下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美國太空人共在月球表面留下6面美國國旗。通過觀測分析,科學家證實除了「阿波羅11」號,其他美國國旗仍未倒下。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報告,在「阿波羅11」號起飛離開月球表面時,國旗被發動機的排氣吹倒。他在書中寫道:「我清楚地看到(美國)國旗倒下。」中國的「月球國旗」是專門設計的,蘊含著十足的科技含量。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登月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登月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進一步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等,以揭開籠罩在「月亮女神」頭上的「神秘面紗」。
  • 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發現可能的生命後
    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發現可能的生命後,可能會考慮對金星的可能飛行任務華盛頓(路透社)-美國宇航局正考慮在明年四月之前批准四項提案中的兩項行星科學任務「達文西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如果您有部分動機是想跟進此事-因為跟進該事的方法是實際上去那裡看看大氣中正在發生什麼,」天體生物學家戴維·格林斯龐(David Grinspoon)關於DAVINCI +提案的評論,周二告訴路透社。
  • 冥王星(Pluto)
    (圖片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供)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
  • 美國西海岸的地震活動與地震柱構造(中文版)
    關鍵詞:地震地熱說,地震子柱,殼下地震,殼內強震,火山1 引言美國西海岸研究區位於20°-52°N,132°W-90°W,涉及加拿大和墨西哥與美國的接壤地區,位於全球第24號北美洲地震柱的南部(圖1)。
  • 美國宇航局  Roman(羅馬)太空望遠鏡主鏡完成
    2020年9月4日NASA發布完成Roman(羅馬)望遠鏡的主鏡安裝工作進度Nancy Grace Roman(南茜·格蕾絲·羅馬)太空望遠鏡的主鏡已經完成,它將收集和聚焦遠近宇宙物體的光線。利用這面鏡子羅曼將以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的視野捕捉令人驚嘆的太空景象。
  • 美國宇航局(NASA)的行星獵人完成了其主要任務
    7月4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完成了其主要任務,在為期兩年的調查中,對約75%的星空進行了成像。通過捕獲這種巨大的鑲嵌圖,TESS發現了66個新的系外行星,即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世界,以及近2,100個天文學家正在努力確認候選系外行星。
  • 認識美國系列——科技篇(完)
    1947年12月16日,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中,約翰·巴丁、沃特·布拉頓以及他們帶領的科研小組成功地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他們的這一發明不僅以其體積小巧、功率低等特點替代了原有的大的電子管,成功地將電子器械帶進了微電子的時代,更是為今後集成電路的發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當時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
  • 一文讀懂量(xiang)子(ai)糾(xiang)纏(sha)
    那麼兩個蛋糕的總狀態就有4種,它們分別是(方,方)(方,圓)(圓,方)(圓,圓)。下面兩個表格給出了在四個狀態中找到某一個狀態的概率。實際上,不糾纏的(相互獨立的)狀態非常少,因為一旦系統之間具有互相作用,相互作用就會在它們之間產生關聯。考慮一個分子。它由兩個子系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一個分子的最低能量狀態(這種狀態是最常見的)是電子和原子核高度糾纏的狀態,這些粒子不可能是獨立的。當原子運動時,電子也會隨著它們運動。
  • 美國研發全球首個熔鹽核電池(MsNB)
    2020年11月18日,美國愛達荷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新的測試裝置,可加速全球首個熔鹽核電池(MsNB)的研發。這種電池是一個既能產熱又能發電的熔鹽反應堆。
  • 2021年度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公布
    美國光學學會(The Optical Society,OSA)公布了2021年度會士(Fellow),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118名成員入選。23名女性入選,佔比19%,是女性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對綠色光學網絡設計、光纖和無線集成架構的貢獻」 蘇翼凱(上海交通大學)「在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光信號處理中的應用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數字孿生(DT)就是信息物理系統(CPS)嗎?有一點很關鍵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來源於軍事領域,2011年3月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做的一次演講,明確提到了數字孿生體,是最早的提出機構。但很快得到了領先工業企業的認同,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模型和技術。
  • 2020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報告(27.4萬份)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負責制定、實施美國的太空計劃,並開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航空航天科研機構。NASA航空學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間科學(太陽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結構和環境),地球學研究(地球系統學、地球學的應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學(航空技術),並承擔一定的培訓計劃。 在航空技術方面,主要從事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空氣動力:紊流學、翼型、超音速飛行等。2、推進技術:燃燒與燃料、噪聲及其傳播、計算流體力學、渦輪機械部件研究。
  • 為什麼美國科技能夠領先全球(028篇)
    為什麼美國能產生賈伯斯、馬斯克這樣的造夢者以及蘋果、特斯拉這樣偉大的公司?為什麼美國的科技能夠領先全球?在美國的萬維鋼老師就有一個感受,他以前研究物理的時候作報告,在美國聽講的都是中年人,到中國聽眾幾乎都是年輕人。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的現代化進程還比較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