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多少歲開始留鬍子,他們又是如何刮鬍子的?
說起鬍子,在現代人的印象上,不刮鬍子好像變成了不修邊幅的模樣;但對於古代人,我們的印象就變成了仙風道骨的道士、龍垂鬍髯的關二爺,還有就是風姿翩翩「多須髯」的美男子。對於這樣的印象差異,我們不免好奇,古代男子的鬍子那麼長,那麼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留鬍子呢?沒有剃鬚刀的年代又是如何刮鬍子呢?
你可能會問,古人留鬍子是什麼時候?古人一般是成年之後開始留鬍子的,但是各個朝代對於成年時期的定義也不一樣,所以總的來說古人就是成年之後開始留的,按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道義,古人也不會輕易的剪掉,只有日常的修剪和梳理。
那麼古人是如何刮鬍子的呢?刮就不敢說了,因為古人有留鬍子的習慣,鬍子長得好,修剪的美觀,是古代美男子的一個特徵。至於修剪鬍子,那就可以用剪子之類的器具。古代還有「美髯公」的稱呼,就是類似於今天的染髮,早在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就在詩中寫到:「近來年少輕前輩,好染髭鬚作後生」,可見在唐代就已經盛行男子染鬍鬚,人們對於鬍鬚的審美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如此可見,有一個事實就是古人喜歡留鬍子,而且鬍子歸於古人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也許是和一個龍的傳統故事有關,畢竟我們炎黃子孫號稱是龍的傳人。據說,龍也是有鬍鬚的,當年皇帝騎著龍盤旋上天,卻被隨行者把龍的鬍鬚砍了,砍掉的龍鬍鬚墜落人間,化成了皇帝徵戰時的弓,象徵著皇權。從此,鬍鬚也被賦予了一層尊嚴的象徵。
古人除了對鬍子的長度有要求,在顏色和形狀也很在意。《漢書·王莽傳》記載: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鬚髮,進所徵天下淑女……意思是說當年新朝皇帝王莽為了顯示自己充沛的精力把自己花白的鬍鬚染黑,還廣徵天下美人。
其實清朝過後,經過時代的洗禮,在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動蕩,人們的觀念早已改變,男人留長鬍鬚的現象也就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傳統文化被新文化所衝擊,舊習俗、舊文化則成了守舊之人與舊式官僚的標誌了。自然而然,留長鬍子的風俗也在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一個滿臉鬍子的男人,和一個臉上乾乾淨淨的男人,放在現如今的時代來比較,可能個人有個人的看法,並沒有絕對的美醜,一切都是主觀感受。但是在新時代的文明禮儀看來,我們還是要拋棄舊習慣、舊觀點。古代的美男子有「美髯公」的審美標準,現代也有現代美男子的標準,一個男人不刮鬍子,先不說面容上的觀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比較邋遢,這不是鬍子的感官,而是給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