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幾個人頭碰頭,湊在一起,閃閃的屏幕螢光從腦袋間的縫隙漏出。
透過縫隙,只見藍綠相間的靶區空情圖上,數架戰機的標識符,正沿不同航線向靶標攻擊區突進。一邊盯著航線,一邊測算諸元,飛行員王立和搭檔湯書杳的大腦在飛速運轉著。
空軍「金飛鏢-2018」突防突擊競賽考核前夕,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們對航線再次進行規劃和修訂。
這是王立第四次參加「金飛鏢」角逐。他明顯感覺,競賽考核規則年年出新,航線規劃越來越複雜精細,「仗」也越來越難打了。
一年一度的「金飛鏢」突防突擊競賽考核, 旨在提高空中進攻、突防突擊作戰能力,是與「紅劍」演習、「金頭盔」比武、「藍盾」演習齊名的空軍實戰化訓練四大品牌之一。
2014年,是「金飛鏢」比武的「元年」。那次考核首次有12個機組斬獲「突擊能手」獎項,被授予代表著中國空軍飛行人員突防突擊能力最高水平的「金飛鏢」稱號。如果說「金頭盔」是一對一空戰的PK,那麼「金飛鏢」就是以機組為單位的團隊聯賽。如今,「金飛鏢」成為與「金頭盔」齊名的新一代飛行員形象標誌和文化符號,享譽空天戰場。
王立,就是第一個把「金頭盔」和「金飛鏢」雙雙收入囊中的空軍飛行員。
王立的手頭攢著多張以往參加競賽考核的航線規劃圖。每次參賽前,他常把往年的航線圖放在一起研究參考。在他看來,這一道道縱橫的曲線,經過組合疊加,便勾勒出一條空軍突防突擊競賽考核的軌跡線,一條空軍部隊空中進攻能力不斷躍升的成長線。
從大漠戈壁到遠海腹地再到山地叢林,透過一張張航圖,王立察覺到很多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新變化——
2014年,首次全程運用實彈,首次放開突防高度;2015年,首次在海上方向組織突防突擊;2016年,首次全部採用實裝目標,新增無人機晝夜察打一體攻擊;2018年,女殲擊機飛行員首次參加考核。
像這延伸拓展的航線一樣,參賽部隊範圍在不斷擴大。今年除殲轟機和轟炸機機型外,還增加了殲擊機機型;參考人員從點到面,從最初部隊選尖子,到現在按比例上報和隨機抽點相結合,逼著部隊「把所有人練成精兵強將」。
航線規劃更複雜了。隨著競賽考核從晝間到夜間,靶標從熟悉到未知,環境由荒漠、戈壁到海上、草原,以及信息攻防、體系對抗、電磁環境等元素的融入,使規劃航線的難度呈「指數級增長」。王立說:「過去只考慮我怎麼打,現在不僅要考慮機群間的協同,與支援掩護兵力的配合,還要考慮與電磁幹擾、地面防空火力的對抗。」
航線規劃更精細了。精算才有勝算。此次參考的殲擊機、殲轟機要在規定時間內,連續完成多種武器的精準投射。這要求飛行人員不僅要把機載雷達、電子對抗、數據鏈等系統訓全訓深訓精,還要學習研究信息化武器和新型地空飛彈、新體制雷達、地面電子對抗裝設備等。規劃航線時,需要綜合技術與戰術、裝備與人員等多個要素進行深算精算。
競賽考核規則不斷放寬,自由度的逐年遞增,令對抗性越來越強,倒逼參考人員不斷創新突破。
這些年,每次競賽考核的新變化,都會使王立精研而成的「絕招」一次次瞬間「清零」。這令他感到不適應的同時,更對克勞塞維茨那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概然性和偶然性」是戰爭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們使戰爭成為一種自由的精神活動」。
在王立看來,未來實戰的樣式無法預知,所以更要窮盡各種可能設計競賽考核,攻防雙方自主對抗、自由發揮——放開打!
這一認識,也正是空軍機關組織競賽考核的初衷。考核組副組長、空軍參謀部訓練局副局長顧盛冬介紹,「金飛鏢」緊盯任務、對手、環境,把作戰思維融入全程,把實戰標準貫穿全程,引導部隊牢固樹立了體系對抗、信息主導、聯合制勝、精確作戰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品牌訓練作為戰鬥力「孵化器」的功能。
顧盛冬介紹,作為錘鍊空軍空中進攻力量的重要平臺,競賽考核將繼續修訂完善考核規則,創新考核組織方式,把使命課題具化為競賽課目,深化拓展考核內容,適當增加參考機型彈型,全面掀起新時代群眾性練兵比武熱潮,讓一枚枚「金飛鏢」凌厲出鞘、銳不可當。(董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