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準備
1、施工測量
路基開工前對路基中線進行全面恢復並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在恢復中線時,應與結構物中心、相鄰施工段的中線閉合,而且做好施工測量,包括導線、水準點複測,布設控制點、線、網。同時對清表前斷面進行複測。
2、路基放樣
用GPS或全站儀根據控制樁和恢復的路線中樁,測量出路堤坡腳、邊溝護坡道等的位置樁,並測量出原地面高程。以後施工過程中,應對深挖高填地段,按設計要求結合實際施工每挖填3~5m或者一個邊坡平臺複測中樁和橫斷面。
3、現場清理
對佔地範圍內樹木、石頭、廢物和草皮進行清理。對所有路基範圍內溝渠、坑槽按指定的範圍清除雜物,然後用合格材料分層回填並壓實,對清理出來的廢料、雜物運到指定的棄土場,絕不造成環境汙染。
4、臨時排水
在地表過分潮溼、魚塘或農田地段,應在路堤兩側護坡道外開挖縱向排水溝、在路基範圍內開挖縱橫向排水溝,排除積水,切斷或降低地下水,並應按排水設計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施工。
排水溝的開挖注意結合原地形地貌所存有的排水設施相銜接。避免施工中由於雨季雨水、泥水等衝入農田、林地。
5、原材料準備
對路基填築用土,進行下列試驗:(1)顆粒大小分析試驗(2)含水量試驗(3)密度試驗(4)土的標準擊實試驗(最大幹密度、最佳含水量)(5)土的強度試驗(CBR值)。
6、施工機械準備
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裝載機、運輸車應按照提供工作面的多少、土方調配的計劃組織各施工機械,以滿足工程工期、質量標準的需要。
二、路基挖方施工
1、土質路基開挖
2、排水溝,減輕路塹邊坡在施工期間的衝刷,並在開挖中跟據實際需要修建臨時排水溝挖方前先測量放出路塹開挖線,覆核原徵地紅線。作好地面臨時排水設施,宜在路塹邊坡頂開口線兩側開挖臨時截水溝,保證路塹不積水。
3、開挖時按設計斷面有次序地分段分層自上而下地進行,同時注意不要超挖而影響邊坡的修築,
4、開挖後的土石方儘量應用於路基填築,不適用於回填的土方運至棄土場。
5、開挖中發現土質有變化時,應報請項目監理進行施工方案及邊坡方案的修改。
6、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標高,應考慮因壓實而產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試驗確定,路槽底面以下30cm的壓實度,要達到96%,並作相應的路基土工試驗。如果雨季施工,則保留更多覆蓋層,以免路塹被雨水浸泡。
7、邊溝、截水溝和排水溝的開挖應從下遊出口向上遊開挖,其斷面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三、土石方開挖中的注意事項
1、在挖方段、橋臺、承臺開挖時,應嚴格控制坡比和邊坡的穩定性,開挖時,不論開挖工程量和開挖深度大小,均應自上而下進行,不得亂挖和超挖,開挖時一方面要注意施工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施工順序,防止開挖不當而引起邊坡失穩崩塌。 、
2、水是造成路塹各種病害的主要原因,在開挖路塹及基坑前先挖好截水溝。施工期間修建臨時排水設施。
3、挖方路床的保護:為保證挖方路床的質量,要保留30cm左右的保護層,待路面基層開工前方可施工。
四、路基土方填築
施工順序:基底處理→填土→平整→灑水→碾壓→壓實度檢查→合格。路基填築採用「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水平分層逐層向上填築法施工。三階段即: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四區段即:填土區、平整區、碾壓區、檢驗區。八流程即: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土→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籤證→路基整修。
⑴施工方法
①施工準備:在路基施工前,首先恢復路基中、邊樁,再進行原地面高程複測。
②測量放線
填前壓實後,測量人員用全站儀放出路基坡角線兩側各加1m的位置及中樁,並做好標誌。
(2)分層填土
1.當原地面橫坡小於1:5時,把表層土翻鬆平整壓實;原地面橫坡陡於1:5時,填筑前應自下而上開挖臺階施工,臺階寬度不小於2m,高度不小於1m,臺階頂面做成2%~4%的內傾斜坡,並用壓路機壓實臺階,以保證路基的穩定。
2.路基每層松鋪厚度不大於試驗段所取得的松鋪厚度值。
3.路基每一層填土寬度應為路基設計寬度加0.6m以上(每側必須加寬0.3m),以保證路基邊坡的密實。
⑶攤鋪整平
1.填料碾壓前調整其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2%範圍內。當填料含水量較低時,應及時採取灑水措施,加水量可按加水量公式計算,灑水可採用取土處提前灑水悶溼和路堤內灑水攪拌兩種方法;當填料含水量過大,可採用推土機或平地機機拉松晾曬。
2.整平時,先用推土機初平,再用平地機精平。
⑷壓實
1、按試驗段所取得的壓路機組合方式、碾壓遍數等施工參數碾壓成型。
2、碾壓前應對填土層的松鋪厚度及填前含水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以進行碾壓。
3、壓路機的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過4km/h;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振動壓路機一般重疊1/2輪寬,前後相鄰兩區段宜縱向重疊1.0m~1.5m,應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
⑸檢測:每層土碾壓成型後,必需進行壓實度的檢測,壓實度檢測採用灌砂法進行檢測,達到設計壓實度並經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後方可進行下一層土的填築。
⑹邊坡整修
1.路基填到設計標高后,人工配合機械對填方邊坡進行修整。邊坡修整後達到直線順直、曲線圓滑,坡面平整,刷坡後立即進行路基防護工程施工。
2.在邊坡整修前要按圖紙要求檢查路基的中線位置、寬度、縱坡、橫坡、邊坡及相應的標高等,符合圖紙和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以動工。
3.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時,應預留加固位置。當填土不足或邊坡受雨水衝刷形成小衝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仔細夯實。如填補的厚度很小(100mm~200mm),而又是非邊坡加固地段時,可用種草整修的方法以種植土來填補。
4.修整的路基表層厚150mm以內,鬆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於100mm的石塊,應從邊坡表面層移走並按規定填平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