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七)

2021-01-20 食品夥伴網


  乳糖不耐受的科學解讀


  牛奶一直以來被公認為是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鈣的優質食品。在新冠病毒來襲之際,專家們除了建議避免接觸病源,保證個人及環境衛生以外,特別建議要增強免疫力。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王遷,對牛奶在免疫力方面的作用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牛奶中含有10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營養非常均衡,是提升免疫力的首選食品,對於維護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轉載自《人民日報》)。國家衛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建議:「一般人群儘量保證每天300克奶及奶製品,特別是酸奶」。但是,有一些人在飲用牛奶後會出現一些肚子不適的感覺,包括腹痛,脹氣,腹瀉等症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乳糖不耐受。雖然乳糖不耐受不是病症,但會影響到我們對奶製品營養的消化吸收,也會影響我們飲奶的消費體驗。今天我們就具體談談乳糖不耐受。


  乳糖與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一種天然的雙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組成。它是唯一存在於所有哺乳動物乳汁中的雙糖,包括牛奶、羊奶、水牛奶,人類母乳也含有大量的乳糖。乳糖也是人類一歲之前(嬰兒時期)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基本可以為其提供超過50%的能量。


  乳糖一般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必須通過由小腸上皮細胞分泌的乳糖酶將乳糖分解為小分子單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見圖1),才能夠被人體吸收利用。但是當我們的消化系統分泌的乳糖酶很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就會造成人體對於乳糖的消化不良。不被消化的乳糖以雙糖的形式存在於小腸內,當其濃度提高時,腸內局部滲透壓增大,造成腸壁中水分滲入小腸內,而導致腹瀉[4]。同時乳糖以雙糖的形式繼續進入大腸,被大腸內的菌群分解利用,產生乳酸,二氧化碳,氫氣,醋酸等廢棄物。當飲奶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導致這樣的廢棄物超過個體的承受度,就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稱為乳糖不耐受。

  圖1. 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


  國際乳糖不耐受組織(LIGN)根據人們對乳糖的敏感度不同,將乳糖不耐人群分為:高敏感度(每天耐受量為1-4g乳糖,相當於20-80g 牛奶),中敏感度(5-8g乳糖,相當於100-160g牛奶),低敏感度(9-12g乳糖,相當於180-240g 牛奶)。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現代科學研究揭示了乳糖不耐受的真正原因,是由人體中負責分泌乳糖酶的基因引起的。在人類起源的時代,嬰兒出生後完全依靠乳汁維持生命和生長發育,具有消化乳糖的本能。隨著不斷的成長,他們對於乳汁的依賴性不斷減少,最終斷奶,他們的小腸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也逐漸減弱或消失,如果繼續飲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因此原始人類都是帶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在大約1.1萬年前,西亞牧民首次馴化了產奶動物(羊),使人類開始食用其他哺乳動物乳汁。經過幾千年的自然選擇,歐洲,北美,中亞阿拉伯大陸等地區,逐漸出現了乳糖耐受的基因。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由於長期的飲食結構中並沒有乳製品,因此依然保持著高比例的乳糖不耐受基因人群 (Burger et al. 2007)。根據最新的科學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70%的人口帶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Bayless et al 2017)。


  乳糖不耐受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屬於基因缺陷疾病,這類人群比例極低,且不可恢復,如果嬰兒患有此類疾病,就只能食用無乳糖嬰兒奶粉了;第二種為繼發性乳糖酶缺乏,主要由一些疾病引起小腸上皮損傷導致分泌乳糖酶減少,造成暫時性的乳糖酶缺乏,大多數人病痊癒後,即會恢復正常;第三種為原發性乳糖酶缺乏,也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最常見的乳糖酶缺乏的原因,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是由於人類世代飲食習慣造成的,其發生率與年齡,種族以及飲食習慣相關,例如年齡越大乳糖不耐的發生率越高。


  近二十年來,中國科學家對於各個地區進行了乳糖酶缺乏抽樣調查。根據多名學者在我國不同省市地區進行的抽樣調查發現,以500ml牛奶(乳糖含量25g)為參考攝入量,我國成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在70%-82%之間。


  應對乳糖不耐受


  首先,可以食用發酵乳製品,因為發酵菌種可以幫助我們分解牛奶中大約30%的乳糖,並且市面上的酸奶包裝都比較小,因此對於輕度乳糖不耐的人是有幫助的。另外,如果每日少量飲用牛奶,有可能逐漸改變腸道菌群,有利於腸道中的產生乳糖酶的微生物生存,因此可以幫助人體緩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人類一直致力於用科技改變著世界,也為自己提供著更加優質和營養的食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荷蘭皇家帝斯曼公司就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商業化生產出Maxilact? 乳糖酶。無乳糖乳製品是利用乳糖酶(天然的酶製劑)對牛奶原料進行乳糖水解的加工處理,既而減輕乳糖對於腸道的負擔,保證乳製品中的營養物質被更好地吸收利用,讓乳糖不耐的消費者可以無憂的盡享各種乳製品的美味和營養。


  另外,乳糖酶除了水解乳糖提高奶製品的消化吸收性以外,還因其產生的單糖甜度要比乳糖甜度高出4倍,因此,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應用乳糖酶作為天然的減糖創新方法。特別是在酸奶中,需要添加足量的糖以確保口感。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務營養專家提倡,消費者自身的認知的提高,乳製品減糖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食品創新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帝斯曼研發團隊應用乳糖酶Maxilact? 和其低後酸口感柔和優勢菌種Delvo?推出了無乳糖酸奶和酸奶減糖方案。

  圖2 全球無乳糖乳製品市場2019年到2024年的分布和增長狀況分析(數據來自歐睿2019)


  無乳糖牛奶會比普通牛奶甜一些,是否對血糖有影響?


  乳糖酶水解乳糖為葡萄糖和半乳糖,這兩個單糖的甜度都比乳糖高,因此,是天然的方法增加甜度,但不會增加熱量。從圖中可以看出,無乳糖牛奶(經過乳糖酶處理過的牛奶)對於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也就是血糖濃度沒有影響。在另一試驗中,乳糖和乳糖的水解的產物葡萄糖和半乳糖,當數量相等時,對於生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一般來說,低生血糖指數(Low GI)食品對於血糖的控制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是更適合的食品。所以,無論是牛奶還是無乳糖牛奶都屬於低生血糖指數(Low GI)食品。

  圖4. 牛奶與無乳糖牛奶對於血糖濃度的影響。橫坐標是飲用後的時間(小時),縱坐標是血糖濃度; 藍實線:無乳糖牛奶;紅實線:牛奶(Gutzweller et al. 2000)


  ——帝斯曼食品配料科技部  潘玉博士


  無乳糖牛奶:乳糖不耐受也可暢享牛奶的豐富營養


  為什麼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


  乳糖是牛奶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種二糖,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乳糖進入人體後,會在小腸中遇到乳糖酶被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之後被吸收進入毛細血管供應人體能量。如果人體乳糖酶活性降低、缺乏甚至缺失,便會導致進入小腸的乳糖吸收不良。未經分解的乳糖進入大腸後會被細菌發酵成氣體和酸等,大量氣體會引發腹鳴、腹脹等症狀,而未被消化的乳糖和酸等會使腸道內滲透壓升高,流入腸道的水分增加,進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也就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就不能喝牛奶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乳糖不耐受症狀表現和個人差異、飲奶量等因素掛鈎,攝入少量乳糖不一定會出現不適現象。此外還可以通過在飲奶前先吃一些固體食物,少量多次攝入牛奶等方式緩解乳糖不耐症狀。當然,還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便是選擇無乳糖牛奶飲用。無乳糖牛奶中添加了乳糖酶,牛奶中的乳糖被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進入小腸後可以直接被吸收,解決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無法消化乳糖的問題。無乳糖牛奶的出現,可幫助人們暢享牛奶中的豐富營養。


  針對國人乳糖不耐受現象,伊利研發團隊歷時4年,攻克100多道技術難題,早在2007年便研發出了國內首款專為中國人體質打造的無乳糖牛奶——舒化無乳糖牛奶,採用伊利專利(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000802.2該產品系依照專利方法所獲得的產品)——「LHT乳糖水解技術」,將牛奶中不易消化的乳糖分解為易被人體消化的半乳糖和葡萄糖,解決了國人飲奶後的腹脹、腹瀉等症狀;並根據不同人群需求,推出低脂型,高鈣型,全脂型,心活配方四款明星產品,幫助國人選到更適合自己的好牛奶。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食用指南


  針對乳糖不耐受人群,建議嘗試以下幾種方法,更加安全舒適地享用奶及奶製品。


  1、選擇零乳糖或低乳糖奶及奶製品


  首先指導選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乳糖被分解的奶及奶製品,如不含乳糖的牛奶、酸奶和奶酪。零乳糖奶生產過程中採用乳糖酶將乳糖完全水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口感清甜易吸收。酸奶在發酵過程中部分乳糖會被乳酸菌分解利用,使得乳糖含量降低。奶酪加工過程中經乳酸菌發酵、排乳清及成熟工藝,也顯著降低產品乳糖含量。


  2、避免空腹食用奶及奶製品


  喝奶前先吃些含蛋白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穀類麥片、全麥麵包或雞蛋,或者與奶同時食用,可以延長胃排空時間,防止未被消化的乳糖大量快速抵達大腸,從而減輕因腸道菌群發酵乳糖而產生的腸胃不適症狀。


  3、少量多次食用奶及奶製品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研究表明一餐中飲用60-120 mL牛奶(乳糖含量3-6 g),每天2-3次,持續3周,有助於腸道逐漸接食物中的乳糖,提高乳糖的耐受性。


  ——《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

相關焦點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四)
    乳製品是以生鮮乳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輔料,經加工製成後供人們食用的產品。乳製品大致可分為:液體乳類、發酵乳類、濃縮乳製品類、乳粉類、乳脂類、乾酪類、傳統乳製品以及含乳冷凍飲品、含乳飲料。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 牛奶為何受追捧?
    發酵乳(俗稱酸奶)是乳製品中的一類產品,非常受大眾歡迎。一老少皆宜,特別是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二營養豐富,這一點早已被人們所認知;三易吸收,具有改善腸胃菌群平衡功能;四發酵乳中的乳酸菌可以激活巨噬細胞,增強人們的免疫力。
  • 吉首大學舉辦「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
    吉首大學舉辦「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學生們被多姿多彩的展品和標本所吸引。觀賞植物標本。全體活動人員合影。紅網時刻湘西11月17日訊(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宋林鳳)11月16日,吉首大學文化教育場館管理中心在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九年一貫制學校舉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2020年吉首大學「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觀看科普知識展板。
  •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2020-02-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涇縣多措並舉開展藥品科普宣傳多渠道普及安全用藥知識
    今年以來,涇縣市場監管局多措並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突出抓好新冠肺炎防疫知識宣傳,引導公眾掌握正確的安全用藥知識,將科普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形成了「安全用藥 戰疫同行」的良好氛圍。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河池百色等氣象局多舉措宣傳科普知識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河池、南丹和百色等縣市氣象局分別以「氣候知識服務氣候行動」為主題,多舉措宣傳氣象科普知識。今天,南丹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在裡湖瑤族鄉廣場向瑤胞們播放了氣象災害避險知識,發放了氣象科普知識、氣象災害避險知識手冊、為農服務材料、農業氣象知識等氣象科普宣傳資料。
  • 科普雨林知識 宣傳雨林文化
    原標題:科普雨林知識 宣傳雨林文化365天,對應365篇雨林科普日記,它既是一本日曆,也是一本關於海南熱帶雨林的科普讀物。海南日報記者12月30日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推出《2021年雨林科普日記》。
  • 科學抵制邪教,共建美好家園,越秀區開展青少年反邪教知識科普宣傳...
    ,突出抓好青少年反邪教宣傳工作,進一步引導廣大市民群眾認清邪教危害,提高全社會反邪意識,營造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的良好社會風尚,11月28日上午越秀區在英雄廣場成功舉辦 「科學抵制邪教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系列活動之「青少年反邪教知識科普宣傳活動」,該活動由廣州市法制教育管理所和越秀區委政法委員會聯合主辦、越秀區反邪教協會及越秀區平安促進會共同承辦。
  • 廈門開展「全國放魚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科普活動
    6月6日上午,在美麗的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生態公園,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東海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海洋預報臺、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庭、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開展了一次盛大的廣場活動,開啟了2020年廈門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廈門活動。
  • 《科普知識100問》閃亮登場 更多科普系列活動相繼來襲(圖)
    科普新書閃亮登場  《科普知識100問》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為了設計製作好這一系列圖書,編輯團隊對於每一幅插圖,每一個版面,每一段文字,都精雕細琢反覆推敲。  圖書編輯負責人婁雷介紹,2019版圖書共分為海洋、科技、生活三大板塊。圖書依然沿襲以往問答形式將各類科普知識匯集推出。
  • 全國扶貧日科普宣傳總結
    全國扶貧日科普宣傳總結 以全國扶貧日活動為契機設立諮詢臺、組織科普宣傳者,活動現場掛橫幅、擺設科普展板,充分體現了科普宣傳工作。認真落實宣傳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安排,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突出的宣傳活動,活動期間針對科普知識、科技政策、地震
  • 安全知識丨YiYa工作室新推系列交通安全科普資料
    安全知識丨YiYa工作室新推系列交通安全科普資料 2021-01-02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田實小開展科普知識宣傳
    鄂東晚報訊(通訊員瞿志威 李興) 11月27日,湖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田管理局工作人員走進實驗小學,開展了《你我牽手,愛護野生動物、共建生態家園》專題講座,這也是該校「黨建+志願服務」活動的又一創新舉措——「科普知識進校園」。
  • 健康宣教之路更需「行穩致遠」 ——疾控宣傳工作交流暨科普知識...
    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廣州市疾控中心聯合主辦,全國疾控宣傳服務平臺承辦,賽諾菲巴斯德公益支持的疾控宣傳工作交流暨科普知識傳播培訓會議在羊城廣州舉辦。眾所周知,疾控工作是一項需要社會動員的工作,特別需要通過疾控系統專業人員使用專業的宣傳技巧向社會傳達科學的知識來贏得社會的理解,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2018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的支持下,健康報社聯合各級疾控機構在北京成立了全國疾控宣傳服務平臺,此次會議即為全國疾控宣傳服務平臺2020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旨在提高疾控相關知識普及率,提升各級疾控機構工作者傳播疾控相關知識的能力
  • 野生動物保護科普知識宣傳走進藍田校園
    西安資訊網訊 為宣傳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及法律法規,增強全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1月6日,野生動物保護科普知識講座在藍田縣城關中學舉辦。知識講座邀請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進行講授。科普知識講座的舉辦,讓大家直觀形象地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有效增強了廣大師生對野生動物的辨識能力和保護意識,引導大家積極行動,保護野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朱雪嬌)來源:西安資訊網作者/來源:西安新聞網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遼寧阜新:地震應急知識 科普宣傳進校園
    近日,阜新市應急管理局、市防震減災志願者協會走進阜蒙縣蒙古族實驗小學,開展地震應急知識科普宣傳,現場發放中小學生防震減災知識讀本400餘份。此次活動以「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為主題,市防震減災志願者協會會長曹陽向師生詳細介紹了地震發生後應採取的應急避險和減少傷害措施。講解過程中還播放了四川蘆山7.0 級強震發生時某校師生應急避險的視頻,加深了師生對應急避險措施的印象。
  • ...積極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誠信建設、科普宣傳作用
    為深入推進奶業振興工作,提升乳製品質量安全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3年,乳製品質量安全監管法規標準體系更加完善,乳製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大幅提升,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整改率達到100%,乳製品監督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乳製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規模以上乳製品生產企業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達到100%。
  • 凝聚中國乳業力量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六次年會舉辦
    三是加強乳製品品牌建設,從企業歷史積澱、產品特色等方面深入挖掘品牌的獨特價值,嘗試將綠色有機、營養健康等消費者關注的乳製品融入到品牌設計中,並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知名乳製品品牌。
  • 珠山區新村街道昌虹社區開展關於5G科普知識宣傳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萬滕琳報導:為進一步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引導社區居民正確認識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環境影響,更好地將環境保護工作與移動通信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2020年11月17日,珠山區新村街道昌虹社區開展「5G電磁輻射科普宣傳」活動。
  • 地球與環境學院開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與環境學院結合「珍愛地球,人與地球和諧共生」主題,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列環保科普宣傳活動。    學院通過「地環青年」微信公眾號、學生年級QQ群、微信群等網絡媒體,以「保護地球、節約資源」為主題開展線上科普知識宣傳及資源保護創意作品徵集活動,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份資源、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自覺將珍惜資源、保護環境作為自己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