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現在的名字取意《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周圍有渠水彎曲繞亭,亭外有群山環抱,繞亭曲水名曰「九曲流觴」。
意在亭這邊,有對古時生活的模擬:三兩好友,衣袂飄飄,絲竹悅耳,吟詩作對,翩翩一回首,一個眼神便解其中意,心中所想從你的詩對裡娓娓道來。這是我最嚮往的友情的狀態,人生得一知己,何幸與你相識餘生不相負。
「三尺瑤琴可將雅韻傳千古。」不妨停下來,聽一首古琴曲,宮商角徵羽在引渡的曲水裡流向你,也許伯牙與子期的佳話,就在這撥弄的弦音之下,再度上演了呢。
才子佳人,永遠是道不盡的佳話,對於文人,永遠有說不盡的關於佳人的軼事,似乎天生詩興大發,似乎博學多識總讓人毫無抵抗力的充滿了仰慕之心。是的,愛讓人想寫詩,惹人無盡遐想。郎騎高頭大馬,身著官袍,功名與嬌妻,總是那個時代裡最為圓滿的追求。如此,詩情才氣,讓人歡喜也憂。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提到過這樣的一個文人們的小遊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作其次。「意在亭這裡也有類似的小項目,流觴曲水,擊鼓傳花,與君作對。若是答不上,請君飲酒一杯;若是答上來,這美貌的丫頭送與你。就算是衝著這杯中的酒,也應上前去作對一次。
影香亭原名見梅亭,因從方池之中能看見梅的倒影,又能聞見花香,易名為影香亭。只是這時候已經過了花期,已經聞不到花香了。若是趕上了花期,水中梅花孤傲,鼻尖花香清幽,影香亭的韻味便到了。
歐陽修親手所植,故稱「歐梅」,歷經百年風霜雨雪,仍然枝繁葉茂,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豔。獨伴杏花開放,故又名「杏梅」。
走過影香亭,便到了古梅亭。亭外的歐梅是歐陽修當年親手所植,今已亭亭如蓋矣。雖然這個時候看不到梅花傲寒,但走進了卻能看見樹上累累的果實,青青翠翠,惹人垂涎。這個時候我倒禁不住想起那個望梅止渴的故事了。
古梅亭內,入眼便能看到正廳裡掛在上首的梅花圖,兩邊是三兩塊刻碑。整個亭子的陳設相當簡潔,倒是很能體現出歐陽修文賦裡淡然的胸襟以及梅的高級品格。亭子正廳裡與梅花圖同在的有一位博學的老人,若是能同他交談一二,定然受益匪淺。
瓊樓玉宇,飛簷鬥角,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從進入歐門以來,所見到的各個中國傳統建築,都將杜牧在《阿房宮賦》裡所描述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的屋簷走勢體現的淋漓盡致,用心體味,竟也別有一番生趣。圖中寶宋齋為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所建,齋內牆上鑲有兩塊高2.36米寬0.9米刻碑,上面刻有歐陽修《醉翁亭記》全文,字為蘇軾所書。
從醒園出來,醉翁亭之行便走到了盡頭。酒也飲過,山水也見過,文人留下的詩賦也讀了不少,但是歐陽修筆下所寫醉翁的山水之意,我卻沒能將它悟個透徹,說來慚愧。但我想,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山水之意吧。
很巧的是,從醒園出來的時候,遇上了附近學校的孩子前來遊學。這日的陽光很好,打在孩子們的臉上,無限的童真,說實話這時候我既羨慕又嫉妒,他們這般無憂,人生才剛剛開始,一切都是嶄新的,包括奇思妙想,包括對未來的憧憬。
這些遊學的孩子們在這裡舉行了一個讀書的小活動,線裝影拓的書,古風古韻,看起來格外正式,有那麼一瞬間,我恍惚裡以為自己踏進了前朝的私塾,他們謹遵夫子教誨,風聲雨聲讀書聲,家事國事天下事。
這個小活動裡,他們身著私塾長衫齊讀了《醉翁亭記》,倒是十分應景。手捧影拓的書本,站著整齊的隊形,朗朗朝氣,千年傳承,看著他們認真的樣子,我的心裡忍不住既柔軟又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