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的大腦經常不知道自己的觸手在做什麼,而觸手卻知道其他觸手在做什麼,科學家懷疑這些手臂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同於大多數動物的大腦是控制中心,章魚的觸手具有高度自主性,很多情況下,觸手能繞過大腦,及時處理信息,和其他觸手協同分工。
章魚遍布世界各地水域,以偽裝大師著稱,十分聰明,形態奇異,經常成為科幻電影中外星生物的原型。最讓人稱奇的是它的八根觸手,強壯有力,觸手下方密布幾百個吸盤,看起來像一隻隻眼睛。章魚有5億個神經元,其中3.5億分布在八條手臂上。
人們一直很好奇章魚的觸手會不會相互打結,答案是不會,它的觸手能相互識別,即便沒有大腦,觸手依舊不會抓住另外的觸手。即便你人為將它的觸手打了個結,它也能非常迅速的解開。因為觸手太多,為防止工作時相互幹擾,觸手的皮膚和吸盤間的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識別機制。
為弄清章魚的手臂是如何處理信息的以及手臂和大腦之間的信息交流,科學家做了很多實驗。發現,章魚手臂的吸盤能從環境中獲取信息,然後和其他吸盤配合,啟動動作。也就是說,手臂不需要等待大腦的指令,一條手臂獲得信息後可以指揮其他手臂開展集體行動。那這時候大腦知不知道這些手臂在幹嘛呢?
這得分情況!如果手臂選擇向大腦傳遞信息,大腦就會知道手臂在幹嘛,如果手臂選擇不傳遞,大腦還真的就不知道這些爪子在做什麼。如果遇到複雜的信息,比如狩獵行動,觸手就會需要向大腦「匯報」,讓大腦來指導,如果只是簡單的爬行,觸手就會繞過大腦,甚至在其他觸手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信息發送給觸手們,以求協調動作。
章魚的決策機制很複雜,自下而上,而不是大腦向下。觸手之間有著很多繞過大腦的神經環,所以大腦經常不知道觸手的位置,而觸手之間卻彼此知道,所以這樣才會更迅速地作出協調動作。就像電腦的並行處理器一樣,手臂能自主思考、作出反應,它們能接收感官信息、標記獵物位置、移動和跟蹤。而當章魚實施抓捕獵物時,就需要大腦和觸手上的神經節點相互連接。
很多動物面對信息時,大腦高度集中化處理。而包括章魚在內的頭足類進化過程比較特殊,開始它們有很多神經結點,在身體各處比較平均的分布排列,當其中一些神經結佔據優勢後就變成了大腦,而其他神經結也沒有消失。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五億年前的寒武紀,頭足動物和脊椎動物就走上兩條不同的道路,人類成為脊椎動物中的佼佼者,而章魚也不差,它們有3個心臟、異常發達的神經系統、皮膚還能變色,就拿基因來說,章魚有27億鹼基對、33000蛋白編碼基因,人類也才30億鹼基對、25000蛋白編碼基因。如果進化環境稍微變一下,還不知道誰統治誰呢?那麼,你現在還敢吃章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