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長期感覺壓力過大,想要逃離現在的生活,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犯了小錯誤之後無法原諒自己,一直在心裡重複著犯錯時的場景並不斷自責?受了傷害之後,容易沉浸在痛苦中,不願意走出陰霾,關閉自己拒絕與外界交流?人際交往的時候常常口是心非,下意識地說出與自己真實想法不符的話,做出不符合自己本身性格的事?看事情總是看到其負面的部分,對那些正面積極的部分視而不見?特別不能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很長時間心裡都過不去那道坎?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好事情,配不上成功與美好的事物,不應該擁有快樂和幸福?優柔寡斷,很難快速決定一件事,糾結自己應該怎樣活著,糾結自己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別人面前?
有這些困擾的人,都是因為自尊出了問題。
到底什麼是自尊
人是社會動物,都生活在社會中。自尊就是我們在社會環境下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對這樣看待自己有什麼感覺,這些看待方式和感覺從一定程度上指導著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和行為。比如,一個人認為自己非常自卑,並且感覺自己的自卑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因此不敢主動與人交流。
無論你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自尊,它都在哪裡,跟隨我們從出生到死亡。一個意識不到自己自己尊的人,會在生活中隨波逐流,遇事沒有自己的主見,很難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情緒和行為方式的波動也會比較大。一個自尊出了問題的人,就很容易出現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困惑。
健康自尊的6個維度
那麼,怎樣的自尊才算是良好、健康的呢?法國心理學專家克裡斯託夫·安德烈提出了衡量自尊健康程度的6個維度。
1. 穩定性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白天面對外界,在學校、公司的時候脾氣溫和,謙遜有禮,表情平靜,表現地非常寬容大度,但是晚上回到家裡,面對家人朋友時,卻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波動大、內心難以平靜、甚至焦慮抑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火都發在了家人身上」。並且,在遭受了同學、同事的負面評價的時候,心情會變得異常糟糕,心神不寧的,非常擔心外界對自己的看法,「一點就著」。
這就是典型的自尊不穩定的現象,所有來自外界的影響以及自己的情緒都會在心裡「硬著落」,沒有緩衝與潤滑,所以自尊非常不穩定。而一個擁有穩定自尊的人,應該是在面對各種不同環境時基本保持一致的情緒和思維行動水平,也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
2. 取捨度
一些人覺得,既然自尊這麼重要,那就要盡力去維護它,「敵來我擋,敵退我追」,通過逃避或者攻擊現實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常常弄得自己精疲力盡,得不償失。
我之前的舍友就是這樣,平時作息混亂,並且非常影響我們,但是對我們的意見都視而不見。平時一言不合就攻擊別人,比如別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批評某部他非常喜歡的電影,他會認為這是對他審美和愛好的侮辱,然後情緒激動,與別人發生矛盾。這樣下來,他沒有多少精力是放在「正經事」上面的。
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臨界範圍,在這個範圍以內,遵守自己的原則,維護自己的自尊,在這個範圍以外,原則依然存在,但是我們不去在乎外界的影響。總體而言,我們不應該對外界的評價感到緊張焦慮,想著去消滅這些影響或者影響我們的人事物,如果能夠從負面評價中看到積極的信息,提升自己,那我們的自尊健康度一定會得到提升。
3. 平衡性
如果一個人把外表看得特別重要,他所有的自尊都是建立在外表上面的,那麼一旦他外表變得不那麼出眾,他的自尊就會崩塌,整個人陷入痛苦的境地。再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在情感方面受挫後傷害自己的人,因為那些人把自尊交了出去,都壓在了對方的身上, 當對方離開或者傷害他們之後,他們就會非常痛苦。
經濟學中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中國也有俗話講「不要吊在一顆樹上」,以及詩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是多元的,自尊與情感也應該建立、寄托在多種多樣的事物上,多方面發展,互相平衡,互相支撐,在一個方面受挫了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得到安慰,這樣才是健康的自尊。
4. 自主性
你合群嗎?你是否因為不敢獨自行動而合群呢?你的成就感是否來自達到了社會的某種標準?如果沒有人給你制定標準,你也無法以周圍的人作為比較對象,你仍然知道自己做什麼事情會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嗎?
自尊當然可以建立在外界事物之上的,房子、汽車、名牌、社會地位等等,但是更獨立自主的自尊是建立在人內部的,比如能夠感知快樂,能夠修為自己,能夠「慎獨」,能夠抵抗挫折。外界的事情不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無法獨立操控它們,但是我們對自己的身心有自主控制權,當自尊建立在內部因素之上的時候,是更加穩定、連續的,更不容易遭到損害。當社會標準不認可你的時候,你還能夠認可你自己嗎?
5. 關注度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後,從此時時刻刻都在在意自己的自尊,並且這種在意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生活,蔓延到了你心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那麼其實在「關注度」這一維度,你的自尊是不太健康的,我們應當給予自尊以適當的關注程度。
怎樣才算適當呢?當我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不會沉溺於痛苦的情緒,也不會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波動,既不敏感脆弱,也不視而不見,我們還是會專注於自己的事情,這樣就給予了自尊心適當的關注。
6. 高度
高自尊的人比較自信,面對困難會積極解決。低自尊的人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面對他人的善意時,會「誠惶誠恐」,甚至「感恩戴德」,容易對他人無底線地付出。
顯然,低自尊是不健康的,但是高自尊也要講求質量,如果一個人能夠大方接受他人的讚美,可以有不錯的自制力,不過度自我攻擊等等,那麼他的自尊是比較健康的。
自我接納:擁有良好自尊的最重要一步
不難發現,不健康的自尊都與逃避和攻擊有關,而擁有健康自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納自己。具體地,就是接納自己的經歷,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更接納「人一直在前行,過去的事情其實可以不影響今後的生活」。
接受自己也代表著,不再把精力消耗在消極的思維模式中,自己並不萬能,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誤。接受自己也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自律、可以做好一件事,可以配得上美好的事物。
這六個維度都在探討人的內心與外界的關係,擁有良好健康的自尊不容易,但是值得我們為之努力,它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讓世界呈現它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