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茶葉產業發展趨勢

2021-01-09 農業見聞與記錄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中國茶產業不斷快速發展,茶園面積達300萬公頃,茶葉產量達260萬噸,居世界第一。茶葉是21世紀健康飲料,茶產業成為我國農民增收、農村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茶產業既是農業產業,也是文化產業,是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和茶文化交流,從「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經典論述,到「萬裡茶道」「茶之友誼」等「茶敘外交」。

茶是全世界喜愛的健康飲品,喝茶成為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組成與標誌。2020年,世界聯合國糧農組織把每年5月21日,定為世界飲茶日,將促進茶產業提質和茶文化提升。

一、江蘇茶產業的特點

江蘇茶葉主要集中在長江下遊南北兩岸的丘陵地區,產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古代貢茶發源地之一,以「小而精」著稱。2019年,全省茶園面積為50.77萬畝,開採面積45.21萬畝,無性系茶園面積17.99萬畝。幹毛茶總產量1.53萬噸、產值27.65億元。

江蘇省茶葉管理技術先進、制茶技藝精湛,洞庭山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句容茅山長青、宜興紅茶、金壇雀舌、溧陽天目湖白茶等眾多區域品牌獲得地理標誌登記認證,創新開發了茶葉新產品及精深加工系列產品,茶產品不斷豐富。名優蘇茶品質全國領先,在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江蘇綠茶榮獲全國第一,綠茶特等獎中我省佔近四成,在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江蘇展團多次獲「最佳組織獎」、「最佳設計獎」,洞庭山碧螺春被評為「中國優秀區域公用品牌」,無錫毫茶、金壇雀舌、茅山長青等獲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

二、江蘇茶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茶產業發展空間有限。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江蘇宜茶區域部分生產茶園被徵用開發,宜茶丘陵山區面積有限,茶產業發展空間和規模擴展受限,茶園面積發展停滯並出現萎縮現象,蘇茶產量和規模全國佔比下降。

二是產業鏈技術集成不足。近年來,以茶樹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各類科技項目遠不能與其他園藝作物相比,每年科技投入低於周邊浙江、安徽、山東等省。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如下:

品種結構環節。良種是產業的基礎,我省存在無性系良種化率低、品種結構與地方產品不配套,特色區域產品缺少適製品種支撐;育種手段落後,選育品種滯後於生產需求;引種區試缺少系統性,新發展企業引種存在盲目性等。

茶園管理環節。新建茶園成園慢,投產見效慢,新發展茶園管理受氣候、區域小環境、草害等影響,新茶園建設管理成本逐年增加。老茶園存在施肥習慣不良導致土壤酸化、板結現象嚴重,茶園管理設施化、機械化普及不足。

茶葉生產環節。江蘇企業區域產品以春茶生產為主,夏秋茶資源利用率低,畝產效益不高。近年來紅茶產量持續增長,但中小葉種紅茶品質特色表現、工藝穩定性缺少技術支撐。多茶類開發技術支撐不足。

三是技術示範推廣力度有待繼續加強。政體行企聯合及省、市、縣、鄉技術力量融合推廣力度不夠,培訓、觀摩、論壇針對性不強,技術落戶能力薄弱,導致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成果轉化效率不高。

四是江蘇茶企規模偏小。省級茶葉龍頭企業僅13家,與國內大型企業相比差距較大,產業化程序低導致技術推廣、品牌培育與市場拓展不足,市場佔有率和覆蓋度趨降。

五是品牌多而不強。江蘇茶葉品牌如洞庭碧螺春、陽羨雪芽、連雲港雲霧茶等傳統蘇茶品牌和建國後開發的南京雨花茶、金壇雀舌、無錫毫茶等品牌價值和效應尚未彰顯,區域局限性強,影響力不大。尤其是歷史名茶碧螺春,因保護措施不到位,而深受外地仿冒茶衝擊。

總體而言,全省茶葉產業由快速發展期,逐漸步入到「適度規模、提質增效、綠色發展」階段,保持茶葉高效、優質,實現提質增效,促進江蘇茶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發展丞待解決的問題。

三、採取的對策及成效

近年來,我省茶產業堅持綠色生態創新發展,以打造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為目標,加快種植、加工、營銷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茶業龍頭企業,打造蘇茶知名品牌,拓展營銷渠道,綜合施策,協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茶產業結構調整

以推進適度規模,優化區域布局為重點,著力推進茶園向優勢區域集聚,以重點茶葉主產縣為主,布局茶產業體系推廣示範基地,促進產業技術成果轉化和示範推廣。我省產茶區主要分布在環太湖、寧鎮揚和連雲港丘陵地區,以及徐州新沂和淮安盱眙等地。近年來,我省分類打造10個2萬畝以上的茶葉主產縣目前南京市江寧區3.9萬畝、南京市高淳區2.66萬畝、南京市溧水區2.64萬畝、宜興市7.5萬畝、金壇市4.31萬畝、溧陽市7.2萬畝、蘇州吳中區3.86萬畝、儀徵市3.47萬畝、句容市4.25萬畝等茶園面積均在萬畝以上。

以提高良種化率,優化品種結構為重點,分區域推廣適宜優特茶樹新品種,加快新建良種茶園和老茶園改種換植。茶葉產業體系在南京和句容新建2個茶樹種質資源圃,累計引栽茶樹品種161個,通過引種區域試驗,篩選出適合江蘇推廣的無性系良種20個。在南京高淳、無錫宜興、常州金壇等地加快推進良種替代,良種覆蓋率快速提升。強化對地方品種資源保護,選育地方優良品種。

以發展名優蘇茶,優化產品結構為重點,體系分別組織開展「江蘇省紅茶品質品鑑」、「蘇浙皖白茶產業發展論壇」、「連雲港雲霧茶品質評價與品鑑」等活動,推動名優綠茶和紅茶標準化生產,加強茶葉精深加工與開發,發展茶粉、茶食產品。

(二)推進茶園基礎設施建設

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良、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推進新機遇,全面提升茶園或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按照機械化、生態化要求改造提升茶園道路溝渠、節水灌溉裝備,構建果林茶自然生態生產基地,有效提高茶園生產能力;按照標準化、清潔化要求,提升茶葉從初級加工、精細加工、成品包裝等全產業鏈加工場地等良好環境;按照連續化、智能化加工的需要,加快推進茶葉加工設備改造升級,提高茶葉加工能力與水平。

(三)依託科技創新提升產業

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依託江蘇省茶產業技術體系、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推廣體系,加強與國內茶葉科研院校合作,培養生產一線技術骨幹。

近年來,我省加快茶葉穴盤育苗快速成園、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茶園機械化管理等技術集成,全面提升茶園產出能力。

2017年來,我省金壇、句容、南京、溧陽、儀徵等示範基地分別在新建(現有)茶園布局「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對茶葉水肥需求進行科學調控,使其達到高產、穩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該技術的應用,與常規施肥相比,每畝減少用水30㎡、減少用肥量15㎏,精確控制了灌水量、施肥量;與常規管理相比,水肥一體化設施的小區平均芽長增長12%,芽頭密度增加3.8%;每畝平均減少了2個勞動力,節本增效近千餘元,經濟效益顯著。

體系針對我省存在的茶園施肥習慣不良,土壤酸化嚴重等現象,研究茶園化肥減施、茶園有機肥替代、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集成茶園「有機肥替代」、「專用肥技術」、「沼液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模式,通過模式的推廣應用,有效減少茶園化肥的施用,化肥減施率達69.8%,實現畝增產幅度達52%,有效促進茶園可持續發展,提高茶葉品質。通過三年示範和推廣,繼金壇成為首批果菜茶有機肥替代示範縣之後,宜興太華建立技術示範鎮,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京和揚州均建立了化學肥料減施增效技術示範點,茶園減肥增效模式已推廣輻射面積10萬畝左右。

加快推進夏秋茶資源綜合利用、茶葉精深加工與新產品開發、茶園有機肥替代等關鍵技術進行針對性攻關,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組建江蘇茶葉專家服務團,定期到茶區、茶企開展指導與服務,實現科技成果與生產有效對接。

(四)加快質量安全與品牌培育

質量安全是品牌的基礎。近年來,組織開展不同茶類茶葉從種植、管理、採摘、加工、包裝、貯運等全產業鏈安全技術集成。

引進化學生態和物理防治技術、基於植物-昆蟲信息交流的「語言」—揮發物引誘防治、基於鱗翅目昆蟲異性引誘—性信息素並產業應用等茶園化學農藥減施技術的應用,促進茶葉綠色安全可持續化發展。基於病蟲綠色防控和化學肥料減肥增效的雙管齊下,非水溶性高效低毒農藥、數位化精準色板、天敵保護型色板、生物製劑(如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製劑、茶尺蠖性信息素合成劑、天敵投放等)和太陽能窄波LED殺蟲燈等環境友好型病蟲防控技術規模示範和大面積推廣,茶園病蟲防控已從依靠化學農藥轉變為化學、物理、生物和農藝相結合的綠色、安全、高效防控綜合技術,目前已推廣面積30多萬畝,全省規模茶場全面綠色防控,農藥使用頻率從原來的7-8次降低為1-2次,質量抽檢農殘達標100%。

我省茶樹品質有效提高,質量安全得以保障,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工作順利進行。作為我省最大的商品茶生產基地,宜興全市7萬畝茶園順利通過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全省73家茶葉企業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6個品牌茶葉為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

組織開展區域品牌地理標誌、原產地域保護、知名品牌創建,培育茶葉馳名商標和江蘇省著名商標。重點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綠茶以洞庭(山)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天目湖白茶、金山翠芽、陽羨雪芽、無錫毫茶、金壇雀舌等,紅茶以宜興紅等打造蘇茶品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鼓勵參加省「陸羽杯」名特茶評比及省內外各項品牌評估、推介等活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推介蘇茶品牌。

(五)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利用我省茶園臨近城市景區、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等資源優勢,推進茶園休閒觀光體驗綜合體建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茶文化旅遊景點、主題公園和主題酒店,舉辦「全民飲茶日」等活動,形成全民飲茶、愛茶的良好氛圍。

推進茶產業與醫藥、大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以喝茶健康為主題,推動茶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引導茶企在茶區建設茶體驗場、茶產品展示購物店等,傳播茶文化,延伸產業鏈,提高茶產業綜合效益。組織開展茶藝技能競賽,制茶、評茶技能大賽,培育茶藝、制茶、評茶等蘇茶文化傳承人,培養茶產業鄉土人才。

相關焦點

  • 2018-2025年中國茶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綠茶、紅茶等六大茶類,二十個產茶省,八千萬茶農,是名副其實的產茶大國。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茶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茶業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進步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當前疫情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方向
    對於大部分茶葉企業來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茶收入佔了茶葉收入的大頭。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壓力,全國多地已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進而也會對2020年春季茶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 中國產業園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產業園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截至**園區經濟的發展日趨完善、日漸成熟,現已形成了產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特有運營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今後的經濟建設中 將進一步發揮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巨大作用。
  • 中國包裝機械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年全年,我國包裝專用設備產量為102600臺,同比增長8.2%。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包裝機械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我國包裝機械行業發展潛力巨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未來微電子、電腦、工業機器人、圖像傳感技術和新材料等在包裝機械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開幕
    11月28日,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常州)新材料院士專家報告會在武進區開幕。來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組織、碳材料代表企業的300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共商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梁一波出席活動。
  • 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 中國有機食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食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人均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人們對消費品的要求也由最初的「量」逐步向「質」的方向轉變,且隨著網絡的不斷深化,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斷發生增加了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因此我國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
  • 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服裝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國內的品牌服裝消費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以及中西部地區的高速發展將成為服裝消費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國內的服裝消費將迎來黃金增長期。
  • 2020-2026年中國磷礦及磷化工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磷礦及磷化工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磷是生物細胞質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世界上84%~90%的磷礦用於生產各種磷肥,3.3%生產飼料添加劑,4%生產洗滌劑,其餘用於化工、輕工、國防等工業。
  • 2020年中國PPG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中國初級形狀的其他聚醚(39072090)進出口數據統計表  《2020年中國PPG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PPG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PPG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年行業企業數量和規模企業數都有增長。在資本的助推下,農機行業的規模被快速地放大,新投資效應陸續開始釋放,投資對生產的快速拉動已經開始得到呈現。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年1-**月,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累計已達2832.59億元,同比增長19.61%。
  • 2020年光伏配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光伏配件行業現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光伏配件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我國光伏設備行業真正興起於**年以後。經過不懈努力,截至**國產光伏設備在關鍵指標、性能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應用中與進口設備平分秋色。國內光伏產品生產企業普遍採取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混搭的建線方案,國產設備在數量上已佔多數。
  • 2020年中國碳纖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碳纖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認為,我國碳纖維產業規模尚小,產量低於產能,產業鏈尚不完善。在產業規模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包括威海拓展、中復神鷹、江蘇恆神、中油吉化、藍星、山西鋼科、中簡科技、河南永煤、吉林炭素等。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我國每年聚丙烯腈碳纖維的生產能力大約在1.5萬噸左右,但產能分散,行業集中度不高。
  • 中國包裝機械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包裝機械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我國包裝機械行業發展潛力巨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未來微電子、電腦、工業機器人、圖像傳感技術和新材料等在包裝機械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中國電鍍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2020年)
    《中國電鍍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2020年)》對電鍍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電鍍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電鍍行業發展現狀、電鍍市場動態、電鍍重點企業經營狀況、電鍍相關政策以及電鍍產業鏈影響等。
  • 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中國天然氣貿易的發展,不但反映了世界天然氣市場格局的變化,而且正在為世界天然氣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三、2020年我國油氣資源勘探狀況分析    四、2020年我國天然氣資源勘探狀況分析    五、2020年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全面推廣    六、中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潛力巨大第二章 2019-2020年國際液化天然氣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2019-2020年液化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一、世界LNG工業的發展歷程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一、2020年全國及主要省份發電量產量分析  ……  第四節 中國電力工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當前電力行業面臨四大問題    二、當前電力行業發展建議    三、電力工業發展展望及問題探討  第五節 中國電力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一、世界電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 2020年風電塔架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風電塔架行業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風電塔架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國家近年來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風電行業的發展,對於風電產業快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諸多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國內對風電行業的投資熱情高漲,引發近年來風電行業的超常規發展。
  • 中國模具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模具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年我國模具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09.00 億元,**年達到2,618.68 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20.40%,已提前完成《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十二五期末1,740 億元的中期發展規劃。
  • 2020年中國工藝美術品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工藝美術品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於地毯的觀念改變,地毯行業的銷售總產值也逐年增加,**年中國地毯行業的總產值達到了926.8億元,同比增加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