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方向

2020-12-06 中國網

對於大部分茶葉企業來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茶收入佔了茶葉收入的大頭。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壓力,全國多地已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進而也會對2020年春季茶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拐點未出現,春茶也還未到大規模採摘的季節。

因此,2020年春季茶葉生產和營銷受限狀態的嚴重程度還未可知,談論春節茶葉生產和營銷具體建議還有待商榷。筆者就先來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如何影響茶葉產業發展方向。

01 產業分工加速

春茶銷售遇到阻力,加之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融資渠道。

部分沒有特色的中小企業會垮掉,茶葉產業上、下遊的關聯企業會加速整合。

1.上遊供應鏈集約

上遊,散兵遊勇、作坊式的粗放茶葉生產模式會逐步被淘汰。

在不久的未來,上遊會出現專門做茶葉產業供應鏈企業(茶界富士康)。

茶葉產業發展,只有規模化,才有後面標準化和集約化。

目前規模化已經過度(國內茶園面積約4500萬畝),後面標準化、集約化會加速。

2.下遊終端品牌化

下遊,品牌化的茶葉企業會成為大勢所趨。

一方面,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大師茶」、「生態茶」、「私房茶」會逐步退出市場。

另一方面,以往企業在做下遊消費市場時候什麼都搞的做法也不可取,很難破圈。特別是中小規模的茶葉企業要找準自己定位,產品、服務和體驗上做出差異化可能是生存之道。

但這其中稀缺特色茶,可以靠圈層消化,基本不受大環境的影響。

此外,做下遊的企業,定位不是死的,要關注大的茶葉產業(特別是與茶飲、茶葉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新興業態)。

否則,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02 茶葉出口短期影響大

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新型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簡稱為PHEIC)。

注:圖右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1.PHEIC

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全球範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決定,有國際法上的效力。其對象是對某種傳染病或者其他公共衛生事件對其他國家帶來危害,並需要跨國行動應對。

目前看來,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控制疫情還是有足夠的信心。

但短期內必然影響國外客戶信心,進而進而影響茶葉出口貿易金額。

2.去年茶葉出口概況

據中國海關數據,2019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6.66萬噸,同比增加0.18萬噸,同比增長0.50%;出口額累計為20.20億美元,同比增加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60%;出口均價為5.51美元/千克,同比上漲0.64美元/千克,漲幅13.04%。

從出口茶葉分類來看,2019年全年,中國綠茶出口量為30.39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82.9%;紅茶出口量為3.52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9.6%;烏龍茶出口量為1.81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4.9%;花茶出口量為6490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1.8%;普洱茶出口量為2786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0.8%。

綜合來看,2019年茶葉出口額累計約為120億元人民幣,佔國內茶葉產值4%(按2019年3000億的總量來算)。而且,出口茶葉約為16元一斤,多為晚春茶和夏秋茶。

出口貿易的茶葉企業需要注意這3點:

1)只要國家能夠在1個月之內控制住疫情,將不至於影響到2020年整體茶葉出口貿易。

2)出口茶葉多為極致性價比的口糧茶,短期內國外市場難以取代中國的市場地位,要多向客戶傳遞積極信號,並做好茶葉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

3)出口的茶葉企業,要嘗試出口轉內銷的市場。國盛茶興,機會多多。

03 茶葉健康和深加工

茶葉的第一屬性就是健康,幾千年來的歷史已經驗證。

這次疫情之後,普通老百姓對於健康保健會更加重視,開發「茶」概念健康產品是好機會。

那如何讓「茶」產品融入老百姓更高頻日常生活中呢?

企業在茶葉深加工層面發力,可以開發出美味、方便、健康的產品。

目前,茶飲(瓶裝茶飲,門店現制茶飲)已經欣欣向榮。

茶食品、茶化妝品、茶保健品等茶葉深加工領域很有潛力,並且暫未見全國布局的規模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茶葉深加工雖然是趨勢,但投資大、風險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虧。

選擇進入茶葉深加工領域,一定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注:商家將茶葉和紅茶糖搭配銷售

04 茶葉科研和科普

茶葉與抗病毒的研究確實有!但面對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新病毒,部分媒體卻言之鑿鑿地說喝茶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未免有些不妥?

平時多喝茶,作為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的手段。

但疾病治療和預防,一定要遵醫囑選擇適合自己的相關藥物。

這次疫情之初,出現了上述茶葉健康和疾病預防的爭議。

表面上的原因,是茶葉科普出現偏差。

深層次的原因,是茶葉產業科學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較為落後,科學實驗不紮實、不深入,遇到質疑的時候就站不住腳。

隨著2019年末劉仲華院士當選和茶葉產業發展,行業必須在茶葉科技上下苦功夫。

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葉行業也不例外。

疫情之後,茶葉產業要大力在基礎科研和應用科研上抓落實!

05 茶葉安全更重視

2020年春茶大規模生產越來越近,茶葉安全是第一位。

1.直面安全問題

守護好入口的茶葉安全,需要每一個茶葉產業的從業者做出努力。

一方面,茶葉行業要加強自律,注意農藥和激素使用問題,特備是不用催芽素和控制農藥殘留。

另一方面,規勸部分茶商不要渲染「茶葉農殘」搞恐懼營銷,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管控部分媒體誇大茶葉農殘,詆毀茶葉行業的行為。

2.茶葉企業努力方向

此次疫情,老百姓更願意看到更客觀透明的疫情實時數據,而不是盲目樂觀的「好」數據。

同理,茶葉企業應該藉助科學管理來控制農殘和激素殘留,並盡力把供應鏈管理透明化。

隨著社會發展,茶葉企業要有自信公開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過程和自身安全方面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真誠是打造品牌最好的武器。消費者可以接受公開透明的企業偶爾出問題,而不願意接受向消費者隱瞞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

06 智能化和線上化

疫情之下,茶葉產業線上化和智能化的趨勢會加速。

1.上遊—智能化

注:宜賓筠連早茶於1月中旬開始採摘

目前,一些早茶產區已經進入茶葉最佳採摘期。

疫情危機下,從事茶葉生產的工人只能帶口罩去採茶、加工。

注:戴著口罩採茶的茶農

在茶樹鮮葉的採摘、加工中引入智能化的設備,減少人為操作是大勢所趨。

目前,茶葉鮮葉加工已經可以實現全程智能化,但茶樹鮮葉採摘,特別是名優茶採摘暫無較好的智能化改進措施,還需要人工完成。

2.下遊—線上化

受疫情影響,很多茶葉銷售門店會關掉,到店消費會銳減,這也倒逼企業開始加強與消費者的連接。

如果我們有消費者的線上關係鏈,通過相應的運營手段(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也能夠在線上實現企業正常經營。

茶葉企業應該更加重視拓展線上與用戶連接的渠道:

1)在主流新媒體渠道布局內容帳號,收集公域和私域流量。

2)注重發展線上KOL用戶,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用戶會員生態體系。

3)最終,茶葉企業應該努力做到線上和線下營銷一體化。

07 營銷數據中臺

茶葉行業企業應該構建自己的營銷數據中臺。

構建消費者—員工—企業等參與的營銷數據中臺,可以把企業產品生產研發、市場營銷策略、消費者利益和員工激勵行為變得更敏捷。

未來,誰擁有既「準」且「快」的「全」「統」「通」的智能大數據體系,誰就可以以更快速的驅動各類業務數據化與數據業務化創新!

隨著競爭強度越來越大,茶葉企業更要重視數據科學運營。

08 茶葉包裝升級

在消費過剩的時代,包裝作為茶葉產品的重要部分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1.小包裝

伴隨著90後和00後進入中國社會主流消費圈,小包裝產品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這是當下經濟和人口狀況的必然選擇,滿足「一人食」這個流行趨勢。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體驗更多、更有意思的茶葉產品。

2.茶葉包裝

少搞大袋產品,更多向普通消費者提供用鋁箔袋、小罐等包裝原葉茶產品。

獨立包裝,既可以避免汙染,泡茶的時候也方便省事。

此外,也可以直接做成袋泡茶。畢竟,如今生活節奏快,人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也不願意自己動手泡茶。

3.包裝營銷

包裝營銷,有3個值得注意的點:

1)在碎片化的時代,包裝要有視覺衝擊力,讓消費者第一時間發現你的產品。

2)讓包裝「說話」,茶葉行業可以借鑑江小白的情緒瓶、農夫山泉與故宮合作的案例來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

3)包裝上建議要留線上店鋪入口(京東、淘寶)和會員沉澱系統(微信服務號)。

09 無人自助商業發展

隨著老齡化和人工成本上漲,茶企拓展更標準化的無人自助終端(比如無人貨櫃,無人自助茶室)消費場景是大勢所趨!

無人自助茶室:從一群人正襟危坐在茶店的包廂裡,到自助茶室年輕化的商業探索;既盤活了社會資源,也給商務洽談、親朋好友聚會提供了新的消費場景。

未來,無人值守的終端銷售模式在茶葉行業會越來越受重視。

10 線下拓展好時機

有實力的企業,這次危機也是線下門店拓展好時機。

企業應該密切注意一些熱門購物中心、寫字樓和臨街等熱門位置關掉的門店。

做好準備,以高性價比拿下這些熱門的線下茶葉銷售位置。

注:2020年早春綠茶和茶湯

後記

時代的趨勢有好有壞,但對於個體來說必須保持審慎樂觀。

因為時間有限,每一天都是我們最年輕的一天。

在政府強有力的組織管理下,社會各界聯合起來一定會迎來抗擊此次疫情的勝利。

雖然此次疫情對整個經濟體造成不小影響,但與非典後全社會出現的報復性消費一樣,茶葉企業對此次疫情後的經濟恢復也應該滿懷信心,畢竟市場需求還是擺在那裡。

趁著這個空閒時間段,重新思考企業上、下遊關係,認真梳理企業商業模式,并迭代企業的商業計劃。

總的來說,就是打磨團隊,苦煉內功,多做開源節流的事情。

然後,保持好信心,等待疫情拐點出現,就趕緊按相關計劃行動起來

國盛茶興,茶葉產業領域會誕生世界級的品牌,競爭強度會顯著加強。

危機=危險+機遇,危機也實實在在倒逼茶葉產業的業態創新。

希望各位朋友認清危機,把握機遇,贏在轉折點。

責任編輯:陳思

相關焦點

  • 2020年江蘇茶葉產業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中國茶產業不斷快速發展,茶園面積達300萬公頃,茶葉產量達260萬噸,居世界第一。茶葉是21世紀健康飲料,茶產業成為我國農民增收、農村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茶產業既是農業產業,也是文化產業,是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載體。
  •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不變」與「變」
    農業是中國的第一產業,一直在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我國農業產值的長期穩步增長為國民基本衣食生活提供了長期「不變」的穩定保障。然而,我國農業在穩步發展的同時,更面臨來自農產品生產、流通等多方面的挑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是將農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產加銷環節脫檔等問題凸顯,我國農業發展亟需「變」。
  • 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原標題: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11月24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2018-2025年中國茶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18-2025年中國茶葉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茶葉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茶葉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茶葉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茶葉技術標準、茶葉市場規模、茶葉行業潛在問題與茶葉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茶葉行業投資價值、茶葉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茶葉行業投資決策者和茶葉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確保蔬菜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當前蔬菜產業的重要內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又正值春節假期,一系列防控措施給蔬菜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但消費者線上購買習慣和健康消費理念等的形成,加上5G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技術等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等,也給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
  • 推動新格局下塑料產業綠色差異化發展
    來自國內外塑料產業各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就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動塑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本版對本次展會分享的內容擷要進行特別報導,敬請關注。  我國塑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空間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塑料產業快速發展,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位於世界前列,但是面臨著產業大而不強、研發能力弱、高端塑料大量依賴進口、塑料廢棄物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挑戰。
  •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方向——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近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深入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 「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機遇在哪裡?付於武的五個啟示告訴你
    「新冠疫情是一個突發性的事件,給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空前的。」付於武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是由於疫情爆發的時間點非常特殊。「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下行周期,汽車產業結束了近30年的快速增長,大環境的變化已給產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 當前中藥材面臨哪些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由於有不少地方把種植藥材作為扶貧項目,導致一些藥材種植面積盲目擴大,造成生產過剩,這是當前藥市低迷的原因之一。  2、「疫情」的影響  受新冠病毒影響,一些生產企業停產停工,導致不少藥材需求減少。  三、中藥材市場趨勢  1、嚴格規範必然有利於長遠發展  如今,提高藥材質量,不僅僅是從經營戶頭上開刀,從種植源頭到流通環節,再到生產企業,都要嚴格遵守國際質量標準。如此,使得更多的藥材因質量問題而銷路受阻,進一步影響行情和價格。短期看對藥市是一場災難,長遠看則有利於藥市健康發展。
  • 如何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複雜的變化,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形勢帶來變化,形勢也決定任務。我們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 三大趨勢凸顯,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情況一覽
    當前,圍繞無人機本體製造、系統集成、零部件生產等產業鏈核心環節,我國主導建設的無人機產業園區越來越多,例如天津就剛在近期新建了無人機材料產業園。與此同時,國內無人機發展也愈發集中在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北、西南七大地區,產業不斷從分散走向集聚,為最終成熟發展帶來重要幫助。   其三還有政策行業等配套的日益完善。
  • 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煙臺 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4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郭健) 12月3日,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等11個國家的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和醫院院長、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集聚煙臺,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 用工充足 營銷求變 多元增收—疫情影響下的漢中茶產業調查
    茶產業是漢中重要的特色農業產業和帶貧產業,尤其春茶產銷情況在漢中茶產業中具有影響全局的意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漢中春茶生產和銷售出現了哪些新情況?記者近日赴西鄉、寧強、南鄭、勉縣等漢中產茶大縣展開了調查。生產採摘提前 用工充足「我們今年從3月15日開始採,相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魯瓊說。
  • 茶葉安全現狀如何?陳宗懋院士談茶葉質量安全和綠色防控
    陳宗懋院士報告主題為 茶葉質量安全與綠色防控 中國茶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產能過剩,環境安全,質量安全,增加出口和消費。
  • 當前我國節能燈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節能是全球照明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近年來歐盟、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和美國等紛紛推出淘汰白熾燈等傳統高能耗產品等措施,旨在普及推廣節能燈。
  • 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近年來,隨著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量不斷提升,我國茶產業整體呈現供大於求的格局。茶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消費過低是當前茶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茶產品較為單一、深加工不足,導致我國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仍處在較低水平。尤其是2020年由於疫情的全面爆發,對茶葉加工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 浦丹光電耿凡:嚴抓產業短板才是未來光電子發展方向
    此外,浦丹光電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子晶片技術,對未來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起到了推進作用,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我國雷射技術醫療應用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本文系統調研我國雷射技術在臨床治療、診斷和雷射醫療產業中的發展現狀、前景趨勢、存在問題,提出加快我國雷射醫療技術與應用產業發展的措施建議,以期為國產技術裝備及其醫療應用提供發展參考。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和雷射關鍵技術的整體性突破,我國醫用雷射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應的產業發展態勢如下。(1)我國雷射醫療產業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日益成為創新創業較為活躍的市場領域。
  • ...我國茶文化推動功不可沒,茶葉中兒茶素、葉酸、泛酸等成分有益...
    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布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
  • 中國茶葉市場調查報告
    由於茶葉企業經營規模小、品牌意識淡薄,智慧財產權方面投入不足,導致茶葉市場運營不規範、質量不穩定,消費者購買力受阻,從而制約了茶葉市場的深度拓展。(4)茶葉的升值空間大包裝茶增值空間大、盈利性強。品牌包裝茶的開發商機,為茶葉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