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演員李幼斌,大家立馬就會冠以「老戲骨」、「實力派」之類的褒獎之詞,就連百度百科搜索李幼斌的時候,都會在名字後面加一個括號,寫著「中國內地實力派演員」。事實上,李幼斌也的確擔當得起這些高質量的評價。
在演藝圈裡,有實力的演技派,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對於一個演員而言,所謂的知名度,有時候也依靠一定的運氣。就比如張志堅吧,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都隨時在線,可就是這樣優秀的演員,真正讓他走進大眾的視野,還在於他62歲時的作品《人民的名義》。
說一句帶有雞湯色彩的話,時間從來不會虧待真正有實力的人,就比如李幼斌,如今只要提起這個名字,大家立馬就想到了李雲龍這個角色。尤其是諸多的九零後,但凡看到某些自媒體發的關於《亮劍》的視頻,都會發自內心的說一句「我358團一定要來撐撐場子」。
毫無疑問,李幼斌真的成名了,在眾多小鮮肉層出不窮的今天,他竟然是一個抹不去的符號,似乎已然成為「李雲龍」,在90後乃至00後這批年輕人中,有著極高的知名度,這著實不容易。
要知道,國產劇在觀眾心目中是怎麼樣的存在?毫無疑問,肯定多多少少和「低質量」扯上一些關係,尤其是在如今「神劇」層出不窮的年代。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的神劇先河,其實正是源於李幼斌出演並獲得極大名氣的《亮劍》。在那之前,影視圈裡的這類型電視劇,幾乎都是中規中矩的,並不那麼「神乎其技」。
而《亮劍》之後呢?這類型的劇越來越多,也逐漸偏離了路線,開始越來越「神」。其實這種情況也很好理解,畢竟《亮劍》所產生的效應,的確能夠讓後面的許多模仿者看到極大的紅利。
然而,東施效顰的例子總會有很多,而真正超越的卻很少。我們再看這類型的劇時,總會忍不住吐槽:「電視劇可能一半的經費都用於髮油了」、「這完全就是背離歷史」等等。
那麼,《亮劍》在一些劇情上面,也難免有「神」的部分。舉個例子,李雲龍這個人物,在全劇中都充斥著濃烈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犯過諸多大錯卻依舊能夠在重要的位置;一些戰爭刻畫,也同樣有些不合常理。
比如敵人抓住了李雲龍的妻子秀芹,竟然在城門上公開威脅李雲龍。作為一個對中國研究極深的軍官,山本難道不知道我方的紀律?這樣的威脅,有用嗎?所以電視劇一定程度上也把敵人的智商給低估了。
但《亮劍》確實是永遠抹不去的經典,在豆瓣得到了9.4分成績,這在國產劇歷史上,是鮮少出現的情況,為什麼呢?毫無疑問,真正成功的原因,在於接地氣和李幼斌的演技。
在整個電視劇裡,一直充斥著李雲龍罵罵咧咧的聲音,以及衣領上那永遠發黃的汙漬。這樣的細節,很符合生活的常理。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將領,他不會去在意那些細節,一心只想取得勝利,難免帶有一些匪氣;而說話不那麼文明,和李雲龍的性格、文化程度,極為貼近。
據說,當初《亮劍》拍攝完畢以後,某權威大臺準備播放,可最後還是給叫停了,因為其中不文明的地方實在太多,怕有什麼不良的影響。而事實上,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卻反響極好,得到了各個年齡階段觀眾的喜愛。
而李幼斌呢?雖然是實力派,可《亮劍》之前拍攝的影視劇,雖然獲獎無數,口碑極好,但還不足以讓他在年輕觀眾中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但《亮劍》播出以後,讓李幼斌在年輕觀眾中,極高的名氣。
李幼斌有演技並不假,把李雲龍這個人物呈現出來也的確是事實,但對於一個演員而言,光有演技還不夠。前面娛評君也說了,還得有一定的運氣,那麼對於李幼斌而言,他的運氣在哪裡呢?
不得不說,還是劇本。《亮劍》的劇本是200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作者是都梁。提起這個細節,不得不說是一種難得的緣分。當初,都梁在某論壇完成了小說創作。是的,這本小說最開始,是一部網絡小說。
這本小說出版於2005年,電視劇也同樣拍攝上映於2005年,這的確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時隔十五年,我們再次回頭看的時候,猛然間發現,如果都梁當時出版了這部小說,沒有電視劇的上映,那麼小說很難獲得這麼高的知名度。而對於李幼斌而言,如果沒有這部電視劇,估計真正收穫較高的知名度,還得等許多年。
當初,娛評君看了電視劇以後,又買了一本小說來讀,這才發現,原來李雲龍的故事是那麼的波瀾壯闊,足以帶給心靈極大的震撼。
對於喜歡《亮劍》,喜歡李雲龍這個角色的觀眾朋友們而言,如果僅僅是看了李幼斌飾演李雲龍,其實多多少少有些遺憾,而小說帶給大家的震撼,或許超過電視劇。
在小說裡,李雲龍這個人物還有著諸多的故事。李幼斌展現出了李雲龍的前半生,而小說並沒有荒廢李雲龍的後半生,同樣是那麼的精彩。如果大家只了解電視劇裡的李雲龍,那麼是不全面的,觀看完李雲龍的後半生,才足以又評論李雲龍的資本,畢竟那是李雲龍全部的人生。
所以兄弟們,你是否對李雲龍這個人物特別喜愛呢?你是否想了解李雲龍的後半生呢?你是否想把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給補充完整呢?歡迎大家訂購都梁的小說《亮劍》,收穫一個完整的李雲龍。
三五八團的兄弟們,李雲龍的場子,還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