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帶(希臘語:ζῳδιακός, zōdiakos),是天文學的名詞,指的是在黃道上的星座組成的環帶,不僅是太陽每年在天球上所行經的路徑,月球和行星的路徑也大略都在黃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黃道帶的星座內。在佔星術,黃道帶被人為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各自都有符號。因此,黃道帶是一個天球座標系統,或是更具體的說是一個黃道座標系統,以黃道做為緯度的基準平面(原點),並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
地球在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轉,導致太陽看起來在天球的黃道(紅色)上移動,它是與赤道(藍色)傾斜的。
黃道帶這個名詞也可以代表行星在天球上移動路徑的區域,它涵蓋了黃道上下各8度的範圍。對應於不同的行星,黃道帶也有不同的寬度,例如,"月球的黃道帶"是黃道上下5度的區域。再擴大範圍,"彗星的黃道帶"可以包括大部分短周期彗星的路徑。
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於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ζῳδιακὸς κύκλος(zōdiakos kuklos)演變而來的,原意為"動物圈(獸帶)",是從ζώδιον(zōdion)轉變來的,指的是小型的"動物"ζῶον(zōon)。這種詞意上的轉換是基於在傳統希臘的黃道帶原本就有一半以上是動物(除了兩個是神話創造的。)。
雖然,天文學除了使用赤道座標系統外,黃道帶仍是黃道座標系統的基礎,但現在這個名詞和12個符號的名稱已經淪為與佔星術的天宮圖相關聯。
用黃道符號區分黃道起源於巴比倫(迦勒底)天文學,時間大約在紀元前1千年的後半期,相當於米底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7世紀)。傳統的黃道12星座是從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編輯的MUL.APIN目錄改進而來的。其中有些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時代——青銅時代(古巴比倫)。像是雙子座,來自MAŠ.TAB.BA.GAL.GAL"偉大的雙生子(The Great Twins)",巨蟹座來自AL.LUL "淡水小龍蝦(The Crayfish)",還有其他的。
巴比倫天文學家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早期的這個時間點上將黃道均分為12個相等的天球經度區域,創造了已知的第一個天球座標系統:自誇比現代的座標系統(像是赤道座標系統或黃道座標系統)更為優越。巴比倫歷依據公元前7世紀的星座分配給每個月,以太陽在春分點的月份為起點,而在當時是白羊座("白羊座年代")。由於這個原因,即使春分點已經因為地球繞日軌道的歲差從白羊座移開了,佔星符號的第一宮仍然稱為"白羊宮"。
黃道帶輪:在以色列貝特阿爾發教堂的6世紀馬賽克鋪石路面,結合了希臘拜佔庭的元素。
巴比倫的黃道帶知識也反映在希伯來聖經。E. W. Bullinger說明這些創造物出現在以西結書和啟示錄將黃道帶安置在四個季節中的跡象,以Lion代表獅子座,Bull代表金牛座,人代表寶瓶座和站著的老鷹。有些作者會將以色列十二支派和12星座符號連結。Martin和其它的人則主張環繞著聖龕(Tabernacle)部落的排列(報告在民數記)符合黃道帶的排列順序,猶大支派(Judah)、流便支派(Reuben)、以法蓮支派(Ephraim)、但支派(Dan),代表符號中的獅子、寶瓶、金牛和天蠍。這樣的聯結被Thomas Mann引用,出現在他的小說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中,以撒祝福雅各的再現被認為是12星座特徵的符號給予每一個支派。
The sculptured Dendera zodiac (or Denderah zodiac) is a widely known Egyptian bas-relief from the ceiling of the pronaos (or portico) of a chapel dedicated to Osiris in the Hathor temple at Dendera, containing images of Taurus (the bull) and the Libra (the scales). This chapel was begun in the late Ptolemaic period; its pronaos was added by the emperor Tiberius. This led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to date the relief correctly to the Greco-Roman period, but most of his contemporaries believed it to be of the New Kingdom. The relief, which John H. Rogers characterised as "the only complete map that we have of an ancient sky",has been conjectured to represent the basis on which later astronomy systems were based.It is now on display at the Musée du Louvre, Paris.
丹達臘黃道帶浮雕,是在古埃及的哈索爾神廟裡發現的,能夠表現遠古時期星空圖的最完整記錄。(本站曾對哈索爾神廟的壁畫介紹過,付費用戶可以查閱付費用戶菜單,在古埃及專題內。)
丹達臘黃道帶浮雕上有著金牛座和天平座的圖案,科學家認為這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作品,目前收藏於巴黎的羅浮宮內。
The zodiac is a planisphere or map of the stars on a plane projection, showing the 12 constellations of the zodiacal band forming 36 decans of ten days each, and the planets. These decans are groups of first-magnitude stars. These were used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calendar, which was based on lunar cycles of around 30 days and on the heliacal rising of the star Sothis (Sirius).
這個黃道帶是群星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地圖,展示了12星座的黃道帶形成36旬星的各10天,和各種行星。這些旬星屬於第一級恆星。使用的是古埃及曆法——基於月球的30天周期太陰曆。
太陰曆的月首始於新月,每月29或30天,每天都有各自的名稱,其中部分與月相有關。每年由12或13個月組成,不過關於第13個月的安排規則,今人知甚少。與其他使用太陰曆地區的普遍現象不同,古埃及太陰曆的一日之始是早晨而非傍晚。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zodiac in circular form is unique in ancient Egyptian art. More typical are the rectangular zodiacs which decorate the same temple's pronaos.
丹達臘黃道帶的圓形設計是古埃及藝術中獨一無二的,其他寺廟中的黃道帶設計一般是長方形的,和寺廟天頂一致。
The celestial arch is represented by a disc held up by four pillars of the sky in the form of women, between which are inserted falcon-headed spirits. On the first ring 36 spirits symbolize the 360 days of the Egyptian year.
由女子撐起的拱形外圍,在她們之間有著以老鷹頭裝飾的精靈,在外圈上有著36個精靈符號代表著360天的埃及一年。
On an inner circle, one finds constellations, showing the signs of the zodiac. Some of these are represented in the same Greco-Roman iconographic forms as their familiar counterparts (e.g. the Ram, Taurus, Scorpio, and Capricorn, albeit most in odd orientation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s of ancient Greece and later Arabic-Western developments), whilst others are shown in a more Egyptian form: Aquarius is represented as the flood god Hapy, holding two vases which gush water.
在內圈中展示了黃道十二宮星座,其中的一些和希臘—羅馬文化中的名稱符號近似,如白羊,金牛,天蠍,摩羯等,而其他則顯示更埃及的形式:水瓶座表示為埃及的洪水神Hapy,拿著兩個花瓶在噴水。
The horoscope of the Persian Timurid ruler Iskandar Sultan, 1411. This is the only surviving individual illuminated horoscope from medieval Islam. Al-Mizan (Libra) is at 3 o'clock in the circle of zodiac signs.
這是僅存的中世紀時期穆斯林的黃道帶,屬于波斯帖木兒統治者蘇丹依斯幹達,1411年。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運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或中國的二十八宿),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七曜),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運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運行一圈。
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二十八宿;然後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
以下表格列出了13個黃道星座以及12個古典星宮,其中的蛇夫座是直到1930年才由國際天文聯會官方確認的黃道星座。 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IAU黃道星座有相對於中氣春分點(或太陽)的歲差問題,現在的天文學星座與西洋佔星術起源時期(新巴比倫王朝的創建,626 B.C.)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佔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卻沒有歲差問題,因為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中氣春分點上。
現代科學認為西洋佔星術是偽科學的,就像是指鹿為馬一樣地將這些與實際星座毫無關係的十二中氣的間隔說成是星座,將十二個中氣點說成是星座的起始點。西洋佔星術通常分為偽恆星年派和中氣春分年派兩支,但偽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
Michael of Rhodes, The zodiac as it relates to the body. Illuminated Manuscript from 1401.
黃道帶和人體的關聯
那麼我們下次再學習些什麼呢?
此類文章都收入於《神秘玄學》專題內,真愛粉專享,可以在《魔女心水》單元找到編號。
以下內容,過客專屬(如果你捨不得24元錢就不用往下看了!)
知識無價,但整理知識的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只和真愛粉分享精彩大千世界!)
本站明年1月開始調整會員費到50元/年
現在支付也可以多訂閱幾年,本站有最高十年訂閱用戶,不少人是5年一次性訂閱,此類用戶不漲價哦!
付費標準:24元/年,VIP會員身份到2015年12月31日截止。
付費方法:1: 微信轉帳支付(此方法首先需要你的微信已經綁定了銀行卡,然後添加魔女藍私人微信號:lemonkono,添加時請註明「魔女屋付費」,非誠勿擾。)
2: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帳號為 woodysleep@126.com(支付之後請在魔女屋LYL裡回復支付帳號以便我們核對之後添加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