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各類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頻發,為城市建設一線敲響了警鐘。近日,合肥建設部門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專項督查,督查範圍為市政建設、燃氣、排水、管線等工程重點場所,防範中毒窒息事故,保障廣大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風險辨識
按照要求,全市建設領域有關部門和企業全面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風險辨識,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帳,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要懸掛警示標誌和風險告知牌,標明具體編號、位置、種類、危險因素和防範措施等。
「市政工程建設、發電、燃氣、熱力、排水等重點單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都要納入有限空間作業的高風險隱患排查中。」市排管辦相關人士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作業人員對有限空間風險辨識不清、違規違章作業等現象要嚴防。
比如,為了保障排水順暢,就要對地下管網進行檢查、疏通、維護。「一般井深4至5米,最深的達18米,有6層樓高。很多地下管道長年不通風,涵道潮溼,有些裡面充斥著很多有毒氣體。」相關人士介紹,為了確保工人下井安全,每次清淤時,要先打開井蓋通風,或採取機械送風後,再用氣體檢測儀測量管道內各種有害氣體否超標,入井前還得戴好防毒面具。
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盲目作業
今後,建設部門和企業要將有限空間作業作為特種作業進行管理,企業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方案至少包括作業環境評估、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應經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並經主要負責人批准;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嚴格執行作業審批制度,需經企業主要負責人或現場項目負責人批准方可實施作業。
凡是涉及有限空間作業,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要為一線工人配備好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避免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施工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大建設一線還將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能力,企業要根據作業需要,配備氣體檢測設備、快速檢測設備、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通訊報警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呼吸器具等相應的安全設備設施,並定期檢查保養。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奇)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