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廠有限空間作業應急預案

2020-11-29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總則

為了預防進入汙水處理廠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提高員工在事故突發狀態下快速、高效、有序的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擴大,特制定本預案。

2、有限空間的範圍

2.1 有限空間是指存在危險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或粉塵中毒危險)且受到限制或約束的封閉、半封閉設備、設施及場所。

2.2 有限空間作業包括但不限於進入以下三類場所進行的作業。

2.2.1 密閉設備設施:如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管廊等;

2.2.2 地下有限空間:如各類檢查井(包括城區內各類檢查井)、泵坑、格柵等水下設備的安裝井(坑、渠道、廊道等);安裝有地下設備(包括各類閘、閥、風機、管道等)的井、坑、室;容積較小的構築物(如沉砂池、初沉池、濃縮池、儲泥池等);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2.2.3 地上有限空間:如通風不暢的儲藏室、設備間、發酵池、垃圾站等;容積較大但可能局部積存有毒氣體的生物池和沉澱池等構築物區域。

3、應急指揮小組

組長:廠長

副組長:副廠長(或廠長助理)

組員:各個部門負責人

聯繫電話:急救電話 120

消防電話:119

4、應急指揮小組職責

4.1 組長職責:

4.1.1 負責安全救援事故統籌安排,及事故上報;

4.2 副組長職責:

負責現場救助總體安排,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救助,保護好作業現場,負責救險人力,物資和車輛的調配工作。

4.3 組員職責:

4.3.1 服從組長,副組長的安排,積極參與組織人員進行救援;

4.3.2 組織做好防護物品日常檢查工作,保證正常使用。

5、汙水處理主要危害物質

5.1 主要危害物質和因素有: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5.2 危險物質特性及危險性

5.2.1 硫化氫為無色有雞蛋味的氣體。比重 1.19(空氣為 1)。在空間易積聚,不易飄散。易溶於水,也溶於醇類。硫化氫化學性質活潑,能與許多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化合物,當空氣中硫化氫含量達0.035 毫克/立方米,人們即可嗅到,當濃度超過 10 毫克/立方米,臭雞蛋味反面減弱,不易察覺,往往會出現「閃電式」中毒死亡。

5.2.2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臭窒息性毒氣。比重 0.968(空氣為 1)。當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達到 11.7g/立方米,呼吸 55 分鐘,可引起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呼吸道進入肺泡,在肺泡中通過氣體交換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影響了血液的輸氧功能,出現窒息中毒。

5.2.3 二氧化碳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能溶於水,溶解度為 0.144g/100g 水(25℃)。在 20℃時,將二氧化碳加壓到 5.73×106 Pa 即可變成無色液體,常壓縮在鋼瓶中存,在-56.6℃、5.27×105 Pa 時變為固體。液態二氧化碳鹼壓迅速蒸發時,一部分氣化吸熱,二另一部分驟冷變成雪狀固體,將雪狀固體壓縮,成為冰狀固體,即俗你「乾冰」。「乾冰」在 1.013×105 Pa、-78.5℃時可直接升華變成氣體。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 1.977g/L,約是空氣的 1.5 倍。二氧化碳是一種窒息性氣體。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樞,導致呼吸急促,煙氣吸入量增加,並且會引起頭痛、神智不清等症狀。

5.2.4 甲烷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沸點為-161.4℃,比空氣輕,它是極難溶於水的可燃性氣體。甲烷對人體基本無毒,但濃度過高時,使空氣中氧含量明顯除低,容易使人窒息。當空氣中甲烷達到25%-30%時, 可引起頭痛、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等,若不及時脫離,可致窒息死亡。皮膚接觸液化本品,可被凍傷。

6、預防事故的措施

6.1 企業現場安全負責人應對現場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應該包括相關的安全法律法規;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應採取的安全措施;勞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事故應急處置救援和自救知識;相關事故的經驗和教訓。

6.2 制定安全應急預案或安全措施,應該包括監護人與作業人員約定聯絡信號、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

現場作業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在受限空間外的現場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材,比如空氣呼吸器、供風式防護面具、救生繩、滅火器材等。保證其暢通無阻,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便於出入和搶救疏散。

6.3 當受限空間狀況改變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出現場,並在入口處設置警告牌「嚴禁入內」,並封閉受限空間入口防止誤入。處理後需重新辦理許可證方可進入。

6.4 通風措施,可採用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管道送風前應對風源進行分析確認,嚴禁向內充氧氣。作業人員每次進入受限空間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輪換作業或休息。

6.5 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受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並在開關上掛「有人作業、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6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進入金屬容器和特別潮溼、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不大於12 V。

潮溼環境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當用電電壓大於12 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嚴禁帶入容器內使用。

6.7 作業前 30 min 內,應根據受限空間設備的工藝條件對受限空間進行有毒有害、可燃氣體、氧含量進行檢查,檢測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作業中斷時間超過1小時,應重新進行檢測分析。

氣體濃度檢測儀器必須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6.8 受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對受限空間上、中、下各部位分別取樣檢測分析,保證受限空間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受限空間內溫度應在常溫左右。監測結果如有1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6.9 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要佩戴可攜式氣體濃度報警儀,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 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

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氣體濃度報警儀報警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分析合格後方可恢復作業。

6.10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登記,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

6.11 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戴供風式面具、空氣呼吸器,必要時應拴帶救生繩等。使用供風式面具時,必須安排專人監護供風設備。

6.12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在相關工序操作平臺掛牌警示,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

7、中毒窒息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7.1 當有限空間內有人中毒窒息,暈迷或受傷時,監護人必須戴上防毒面罩後,方可進入救人,其他人員負責在有限空間外接應;

7.2 監護人下到出事地點,受傷人員無法站立時,可用安全繩直接往上拉,監護人可一邊託著傷者,一邊指揮上面的人拉的節奏,同時保護作者不被觸傷或刮傷,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7.3 其他人員在拉繩子的過程中,要使重心儘量往中心移,用力要均勻,與下面的人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傷傷員;

7.4 受傷者被救出安全區域後,才能解下防護裝備,讓傷者平躺下, 救護人員對傷者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壓,並用擔架並傷者送往醫院。

8、中毒表現症狀

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噁心、嘔吐、心悸、四肢無力或有短暫的暈厥。離開中毒環境,吸入新鮮空氣後,症狀可很快消失;

中度:除上述症狀加重外,出現程度較淺的昏迷。患者面色潮紅、口唇及皮膚呈櫻桃紅色、脈快多汗、煩噪、此時若搶救及時,可使病人甦醒;

重度:除上述症狀外,常並發肺水腫、腦水腫、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如呼吸中樞麻痺,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9、現場急救

9.1 缺氧窒息者的急救

一旦發現有人員缺氧窒息,應立即將中毒者救出,這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應迅速將缺氧窒息者移到空氣新鮮流通的地方,鬆開領口和緊身衣服及妨礙呼吸的一切物品,讓其頭部側偏,以保持呼吸暢通。視情況對窒息者進行輸氧或人工呼吸;

9.2 中毒急救:

9.2.1 由呼吸道中毒時,應迅速離開現場,到新鮮空氣流通的地方;

9.2.2 經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並用催吐劑逼其將毒物吐出;

9.2.3 經皮膚吸中毒者,必須用大量清潔自來水洗滌;

9.2.4 眼,耳,鼻,咽喉黏膜損害,引起各種刺激症狀者,須分別輕重,先用清水衝洗,然後由專科醫生處理。

10、應急結束恢復現場

10.1 先檢測,後進入;

10.2 保持出入口及緊急疏散,搶救通道暢通;

10.3 必須將有限空間內固體垃圾及時清理和處理,並保持足夠通風;

10.4 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10.5 結束應急,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情況的基礎上,經應急指揮組長批准,宣布應急結束。應急救援結束後,各部門應按照常規要求, 積極修復設備,組織展開事故調查,統計事故損失,嚴格按事故「四不放過」處理原則進行處理,並將事故調查結果匯報上級領導或相關部門。

原標題:汙水處理廠有限空間作業應急預案|通用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大朗舉行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11月26日,大朗鎮舉行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通過全景模擬事故現場,進一步檢視該鎮應急預案的全面性、操作性和有效性,提高對生產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模擬事故2人「中毒窒息」「快來人啊!有人被困在汙水處理池裡面了!」
  • 東營市組織開展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  為加強有限空間施工作業管理,確保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安全,6月30日,東營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在北二路施工現場組織開展了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
  •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知識全解!
    雖然已經立秋時節,但今年的立秋日正處於中伏,也是三伏中最熱的時候,所以立秋之後依然是三伏天,天氣比沒有立秋之前還要熱,人們就把這樣的天氣稱為「秋老虎」,此時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明顯增高,給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有限空間作業時應該注意什麼?發生事故後又該如何處理?
  • 通知:有限空間作業可視化規範化管理建設參考標準發布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工貿企業汙水處理設施等有限空間作業可視化規範化管理,根據應急管理部近日印發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指導手冊》(應急廳函〔2020〕299號印發)、江蘇省地方標準《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範》(DB32/T 3848-2020)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文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應急科普丨夏季有限空間作業,要做到這些安全防範措施
    進入夏季,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明顯增高,給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有限空間作業時應該注意什麼?發生事故後又該如何處理?一起來學習這些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範。什麼是有限空間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 普法進行時|有限空間作業需要注意什麼?
    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特性一是作業環境情況複雜,給正常作業和應急救援造成困難。二是危險性大,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嚴重後果。三是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傷亡擴大。據統計,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中,死亡人員有50%是救援人員,因為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作業前企業要評估風險!
  • 有限空間作業,要做到這些安全防範措施
    一起來學習這些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範。   有限空間作業存在的安全風險   存在著可能發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災、墜落、溺水、坍塌、觸電、機械傷害、燙傷等事故的風險,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較為常見。   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特性:   一是作業環境情況複雜。有限空間狹小,通風不暢,不利於氣體擴散,有毒有害氣體容易積聚;照明、通信不暢,給正常作業和應急救援造成困難。
  • 有限空間作業應注意什麼?科普教你如何避免事故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 (薄晨棣)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10餘起因施救不當造成事故傷亡擴大的次生事故發生,特別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有限空間作業應注意什麼?發生事故後如何處理?應急管理部解答了相關問題。
  • 安全半月談|有限空間作業需嚴防亡人事故
    需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03加強培訓和應急演練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應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安全教育培訓。生產經營單位應根據自有有限空間的特點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 嶽陽縣工業集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工業集中區應急辦公室應第一時間匯報應急指揮小組,應急指揮小組派出應急處置組,若固態危化品進入汙水管網,則將含危化品汙水控制在汙水處理廠出水口之前,若危化品進入雨水管網,則在危化品隨雨水進入到城南河和無名小溪的入口處下遊50m以內合適位置設置攔截壩,防止危化品對城南河和無名小溪的進一步汙染。
  •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如何保障?!
    ■ 5月10日4時50分,新洲區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兩名實習員工在自建汙水處理廠檢查鹽酸儲罐溢流坑過程中,墜入坑底中毒死亡。,上海潛業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在進行汙水管網維修施工作業過程中發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 汙水處理廠冬季運行手冊|通用版
    汙水處理廠冬季運行手冊|通用版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處理廠冬季因水溫降低或過低可能使得處理過程出現一系列困難或問題,包括物理與生物吸附能力下降,生物活性降低,沉澱不易,汙泥膨脹等,導致汙水處理量與出水水質很難保證與達標、機械設備損壞、人身傷害等,本手冊適用於汙水處理廠冬季運行過程的操作與控制
  • 長治市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整治行動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堅決遏制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從10月底至12月底,市安委辦在全市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專項整治的範圍及重點是全市所有存在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氣)和氰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作業場所。整治方法採取「企業自查自改、縣區全面檢查、市級行業管理部門督導檢查」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實施。
  • 「消防寶典」夏季有限空間作業,要做到這些安全防範措施
    進入夏季,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明顯增高,給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有限空間作業時應該注意什麼?發生事故後又該如何處理?一起來學習這些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範。什麼是有限空間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 關於公開徵求《東莞市汙水處理廠運營監督管理辦法》等3份規範性...
    第六條 汙水處理廠不得擅自停運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在出現進水水質和水量發生重大變化及停電等可能導致出水水質異常,或發生影響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的突發情況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並書面通知市環保局及所屬鎮(街、園區)。當發生不可抗力時,汙水處理廠可暫時停產,並及時向市環保局及所屬鎮(街、園區)匯報。
  • 有限空間如何安全作業?23萬網友同上一堂課
    長江網11月29日訊(記者李慧紫 通訊員張超)11月27日,長江日報、騰訊微視、抖音等多個平臺同步直播2020年武漢市有限空間標準化作業「雲培訓」,吸引眾多網友觀摩。當天,僅長江日報直播平臺,就引來23萬人圍觀。
  • 警示|有限空間劇毒氣體放倒9人,其中4人死亡
    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共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20起、死亡62人,同比增加7起、16人。從季節性特點看,進入夏季,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明顯增高,今年5月份以來,全國共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13起、死亡40人,分別佔今年以來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總量的65.0%和64.5%。
  • 謹防在有限空間犯「無限錯誤」
    ,暴露出部分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如缺乏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和操作規程,不通風不檢測盲目冒險作業;作業場所警示標識未設置或設置不規範;防護設備設施配備不到位;未按規定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和通風裝備;未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未按照規定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缺乏應急救援知識,盲目施救導致傷亡人數擴大等。
  • 阜新汙水處理廠為何會爆炸?
    ◆本報記者鄧玥 周亞楠 2020年7月11日晚8點40左右,遼寧省阜新市氟產業開發區汙水處理廠水解酸化車間發生爆炸。 事故發生後,阜新市委、市政府和阜蒙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應急管理、消防、公安、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救援。目前,現場已有效控制。
  •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通報豐臺有限空間作業2死3傷事故
    新京報快訊 據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發布了《關於豐臺區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的通報》,通報了一起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事故,該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事故發生後,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張家明副市長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力組織傷者救治和善後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工作,嚴防此類問題再次發生。此次事故暴露出相關物業管理單位未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對有限空間風險辨識不清,安全培訓不到位,未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審批及操作規程,未配備個體安全防護設備及應急救援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