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光照與花卉的關係及光照管理
光照是一切生命活動的源泉。
對花開影響最大的是可見光,它是花卉進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植物對可見光吸收最多的是紅橙光和藍紫光,而綠光幾乎全被反射,故葉呈綠色。太陽光照射植物體時,有直射光和散射光兩種,陰天時只有散射光。散射光對花卉栽培一般比較有利,過強的直射光往往對花卉有害。
植物在生長期間若缺乏光照或光照不足,會致莖葉生長不良、柔弱,開花不茂盛或者不開花。光照時間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日出到日落,太陽所照射的時間,晝夜長短交替變化的規律,稱為光周期現象。根據花卉對光周期的反應,常分為長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和中日照花卉3類。
(1)長日照花卉以原產溫帶或寒帶的花卉為多,一般每天需要12小時以上光照才能開花。如春夏季開花的金魚草、碗蓮等。
(2)短日照花卉包括多數原產熱帶、亞熱帶的花卉,在每天光照少於12小時的條件下才能蕾開花。如秋冬開花的一品紅、菊花等。
(3)中日照花卉其孕蕾開花對日照要求不嚴,黑夜長短對形成花芽無明顯的影響。如仙客米、矮牽牛、天竺葵、石竹等。利用花卉開花需要光照時間長短的特性,可以人為地控制花期,使花井提早或延遲開花,達到全年供應商品盆花。
光照強度指單位面積上所接受可見光的能量。根據盆栽花卉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不同,常分為陽性花卉、陰性花卉和中性花卉3類。
(1)陽性花卉一般在較強的光照下才能生長健壯,在光照充足條件下才能生長發育和開花。如一二年生草花月季、菊花、茉莉、碗蓮、一品紅等。
(2)陰性花卉指適合於光照不充足或散射光條件下生長的花卉。它們不能忍受強光直射,一般在庇蔭度50%以上的弱光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如蕨類、秋海棠、報春花、蝴蝶蘭等。
(3)中性花卉指在光照充足條件下生長最好,稍受蔭蔽時生長也不致減弱的植物。如扶桑、長春花、紐幾內亞鳳仙、天葵、比利時杜鵑等。一般來說,盆栽觀花植物要求充足陽光,才能形成花蕾,花色才鮮豔;盆栽觀葉植物要求低光照度,在強光下,葉片增厚,葉色變淡,容易灼傷。
溫度:花卉與溫度的關係;溫度管理
溫度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不同花卉種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同時,花卉在不同的栽培階段對溫度的需求也不相同。
根據盆栽花卉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常分為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和不耐寒花井3種類型。
(1)耐寒花卉包括原產溫帶或寒帶地區、抗寒力強、在0℃以下能露地越冬的二年生花卉,如羽衣甘藍、金魚草、三色繭、金盞菊、雛菊等,以及多年生花卉如菊花、朱頂紅等。冬季嚴寒到來時,地上部分枯死,年春季重新發芽開花。
(2)半耐寒花卉原產溫帶較暖和的地方,包括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耐寒力稍差的種類,如矮牽牛、美女櫻等。
(3)不耐寒花卉有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一年生春播花卉,如雞冠花、半支蓮、長春花、一串紅、萬壽菊、四季海棠等。
溫度三基點指盆栽花卉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最低溫度、最適溫度和維持生命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原產熱帶和亞熱帶的花卉,生長所需的溫度三基點較高。高於上限溫度或低於下限溫度,都不利於花井的生長發育,甚至使花卉受到傷害或死亡。
例如,紅鶴芋、扶桑、卡特蘭等在寒冷地區容易受凍落葉死亡。原生長在夏季氣溫不太高的地區的高山花卉,如報春花、倒掛金鐘、紐幾內亞鳳仙、球根秋海棠等,在炎熱地區生長不良,越夏困難。
盆栽花卉在開花過程中也因溫度高低的變化而導致花色的深淺不同。如扶桑、月季、大麗菊等花朵在室溫下呈淺色,在秋冬季溫度較低時呈深色。
溫差指一天中出現的最高溫和最低溫之差。溫差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盆栽花卉的生長發育。白天氣溫高,有利於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夜間氣溫低,能減少呼吸作用所消耗能量,使有機物質積累加快。但這個溫差以不超過花卉所能忍受的範圍為宜。一些草本盆栽花卉的生長和開花受日溫差的影響。例如雛菊在生長過程中,夜間溫度在10℃以下時生長最快,當夜間溫度超過15℃時生長往往受阻,甚至會柿死。
霜害盆栽花卉在露地生長,當氣溫降到0C時,會造成植物細胞間隙結冰,如氣溫回升很快,細胞來不及吸取蒸發掉的水分,會造成植株脫水而枯乾死亡。因此,二年生草本花卉特別要預防秋季早霜和春季晚霜的危害。
寒害氣溫在0℃以上,但低於花卉生長的下限溫度時,引起生理活動的障礙,根的吸收能力衰退,出現嫩枝、葉片萎蔫。
例如熱帶、亞熱帶的喜溫花卉蝴蝶蘭、萬帶蘭所能忍受的最低氣溫為12℃,當氣溫降到3~5C時,就會造成寒害,如果降溫時間短,恢復常溫後,還可復甦正常生長,時間長則受寒害。盆栽花卉往往因擺放位置不合理,對花卉造成危害。某些溫帶花井如翠菊、春蘭、腎蕨等,不適應酷熱而葉黃脫落,進入半休眠狀態。不耐寒的花卉如米蘭、蝴蝶蘭,未能及時擺入室內溫暖處而受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