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形成產量的主要過程是光合作用。為了保證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必須有足夠的太陽輻射能作為光合作用的動力,推動含有葉綠素的葉片或其它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器官進行光合作用。果樹的種類不同,對光的要求程度也不同,光照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結果,進而造成病態。果樹生產者要通過改進栽培技術,滿足果樹對光的要求,提高果樹對光能的利用率,奪取更多的產量。
一、光對果樹生長發育的影響
(一)光照強度和營養生長的關係
光對植物細胞分裂和伸長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光照過強時能抑制新梢的加長生長,而促進側芽的萌發生長,形成短枝的密集,表現樹冠開張。由於減少了用於生長的消耗,有利於營養積累,也有利於增加根系的生長量。光照不足時,枝條細長而直立旺長。一般喜光性樹種,光強減弱時,如陰雨天或人工遮蔭,其加長生長顯著加快,乾物質總量降低,表現徒長。由於生長消耗大而光合效能低,積累營養少,供給根系的有機營養少,因而抑制了根系的生長。光照不足既不利於樹體營養積累,又會降低樹體的抗逆性。
光強對葉片的分化有直接美系。在強光下形成的葉片有陽生葉子的特點。即厚度大,面積小,葉柄短,柵狀組織發達,細胞層數多,葉綠素含量高,光合效能高。在樹冠外圍著生的葉子,即屬陽生葉子。在樹冠內部弱光下形成的葉子具有陰生葉子的特點。即葉片薄,葉面積大,柵狀組織細胞層數少,光合效能低。一般果樹喜光性強,因此栽培管理上,應特別注意改善冠內光照條件,增強光合效能。
生產實踐中,光照強度總是與溫度密切相關的。光照過強,溫度過高,易引起日灼,尤以大陸性氣候地區,沙地和晝夜溫差變化大的地區更易發生。葉和枝在強光照射下,葉片溫度可提高5~10°C,樹皮可提高10~15℃以上。當樹幹溫度升高到50℃C以上或在40℃持續兩小時,即會發生日灼,影響樹體健康和易遭病蟲的侵染。果實發生日灼則會引起果實的腐爛,輕則降低果實品質,減少收益。因此栽培管理上應注意增強樹勢,利用自身枝葉保護枝幹,防止枝幹裸露和陽光直射,減少日灼的發生。
(二)光與果樹生殖生長的關係
果樹和其它作物一樣,都是在一定的白天黑夜呈交替的、有規律的變化中生長發育的。各種不同長短的晝夜交替對植物開花結實的影響,叫做光周期現象,關於果樹的光周期現象研究的不多,還有很多不明之處有待進一步研究。
從生產實踐中可以看到,光對花芽的分化有密切關係。因為花芽的分化必須在充足的陽光下進行,是花芽分化的物質基礎。如大多數果樹在樹冠外圍光照較強的部位,形成大量的花芽,結果較多。說明光在促進緒果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一般認為,花芽形成的數量隨光照強度的降低而減少。如根據對桔蘋蘋果的調查,在全光照(100%)條件下形成花芽159個,在蔭蔽(為全光照的11%時)條件下僅為33個。
光照不足也會降低座果率,結果不良。其直接原因是營養不足,而光照不足是其間接原因。光照不足也會降低果實的品質。如果個變小x著色不良、含糖量低、風味差。其根本原因也是由於光合效能低,營養積累差。
二、果樹的需光度與光合效能
(一)紅果樹的喜光性
果樹對光的需要程度,與各樹種、品種原產地的地理位置和長期適應的自然條件有密切關係。
原產於北方空曠山地,森林邊緣落葉樹種大都屬於喜光樹種。在落葉果樹中以桃、李、杏、棗等喜光性最強,蘋果、槊、沙果、櫻桃、葡萄、柿、板慄、山楂次之,而核桃、山核桃、獼猴桃對光照的要求不太嚴格。
(二)果樹的需光量
光照強度直接影響著光合強度。在一定範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的速度越快。據測定,果樹有效光照強度在300~1,000克斯以上。但不同樹種、品種的需光程度不同。就蘋果而言,它的補償點在600~900克斯之間,飽合點在35,000~50,000勒克斯之間。
(三) 果樹的受光量
陽光照射到樹冠上,被葉片吸收利用,進行光合作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其餘則被植物反射到空中或透過枝、葉空隙,射到地面,一部分投射到果樹的非光合器官上。射到地面上的光越多,樹冠葉片獲得光量越少,光能利用率越低。在喬砧稀植情況下,單位面積產量低,不能早產,早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