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吸鐵石,無論你多強大,只要你離我近,就會被磁化
放射技師考試資料獨家整理歷年真題、考點分析、名師講解、影像資訊。
執業技師資格考試在路上,放射技師之路,你我同行。
(全文共計5306字,預計閱讀時間為12分鐘)
導讀:
【谷一伴讀】如期而至,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參與互動,在我總結的基礎上大家進行補充,如有題目可以在留言區做一下,讓知識更完善,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
基礎知識:
第一章: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一節 人體解剖學基礎#1月6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二節 骨關節系統#1月7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三節 呼吸系統#1月8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四節 消化系統#1月9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五節 脈管系統#1月10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六節 泌尿與生殖系統#1月11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七節 神經系統#1月12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八節 內分泌系統#1月13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九節 感覺器官#1月14日#
【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十節 人體的生理#1月15日#
第二章:
【谷一伴讀】第二章 第一節 物質結構#1月16日#
【谷一伴讀】第二章 第二節 磁學基礎知識#1月17日#
【谷一伴讀】第二章 第三節 雷射學基礎知識#1月18日#
【谷一伴讀】第二章 第四節 X線攝影基礎#1月19日#
第三章: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一節 X線的產生#1月20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二節 X線的本質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1月21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三節 X線強度、X線質與X線量#1月22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四節 X線的吸收與衰減#1月23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五節 輻射量及其單位#1月24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六節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1月25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七節 X線的測量#1月26日#
【谷一伴讀】第三章 第八節 X線的防護#1月27日#
第四章:
【谷一伴讀】第四章 第一節 數字圖像的特徵#1月28日#
【谷一伴讀】第四章 第二節 數字圖像的形成#1月29日#
【谷一伴讀】第四章 第三節 數字圖像的處理#1月30日#
【谷一伴讀】第四章 第四節 數字圖像評價#1月31日#
【谷一伴讀】第四章 第五節 計算機輔助診斷#2月1日#
《醫學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與醫學倫理學》
第一節 醫療機構醫技人員行為規範
第二節 醫技倫理學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與醫學倫理學》相關真題
相關專業知識:
第五章:(技士不考)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一節 頭部#2月2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二節 頸部#2月3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三節 胸部#2月4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四節 腹部#2月5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五節 男性盆部和會陰#2月6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六節 女性盆部和會陰#2月7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七節 脊柱區#2月8日#
【谷一伴讀】第五章 第八節 上、下肢#2月9日#
第六章:(技士不考)
【谷一伴讀】第六章 第一節 CT影像診斷基礎#2月10日#
【谷一伴讀】第六章 第二節 MR影像診斷基礎#2月11日#
第七章: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一節 普通X線設備(上)#2月12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一節 普通X線設備(下)#2月13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二節 CR與DR設備#2月14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三節 乳腺和口腔設備#2月15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四節 CT設備#2月16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五節 DSA設備#2月17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六節 MRI設備#2月18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七節 顯示器#2月19日#
【谷一伴讀】第七章 第八節 高壓注射器#2月20日#
第八章:
【谷一伴讀】第八章 第一節 PACS的發展與組成#2月21日#
【谷一伴讀】第八章 第二節 PACS的運行#2月22日#
【谷一伴讀】第八章 第三節 國際標準和規範#2月23日#
【谷一伴讀】第八章 第四節 PACS的臨床應用#2月24日#
【谷一伴讀】第八章 第五節 PACS的進展與應用評價#2月25日#
第九章: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一節 圖像質量管理#2月26日#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二節 數字X線攝影圖像質量控制#2月27日#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三節 CT圖像質量控制#2月28日#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四節 DSA圖像質量控制#2月29日#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五節 MR圖像質量控制(上)#3月2日#
【谷一伴讀】第九章 第五節 MR圖像質量控制(下)#3月3日#
專業知識:
第十章: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一節 X線成像基本原理(上)#3月4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一節 X線成像基本原理(下)#3月5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二節 數字X線攝影成像原理#3月6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三節 乳腺攝影成像原理#3月7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四節 CT成像原理#3月8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五節 DSA成像原理#3月9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六節 MR成像原理(上)#3月10日#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六節 MR成像原理(下)#3月11日#
【谷一伴讀】第十一章 第一節 概述#3月12日#
【谷一伴讀】第十一章 第二節 雷射成像#3月13日#
第十一章 第三節 熱敏成像技術
1、熱敏成像列印技術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傳真機。
練習題:
熱敏成像技術最早應用於(C)
A、複印件
B、膠片印表機
C、傳真機
D、打字機
E、照相機
2、熱敏成像技術是通過熱敏頭直接在膠片上產生「熱印」作用實現影像還原的。
練習題:
熱敏成像技術中,直接在膠片上產生「熱印」作用實現影像還原是通過(C)
A、紅外雷射
B、雷射
C、熱敏頭
D、X線
E、氦-氖雷射
3、印表機收到來自影像設備的數字圖像信號後,其圖像像素按一定的矩陣排列,單個像素的灰度值經印表機主控計算程序轉換成熱敏頭上各加熱單元的加熱幅度值,膠片對應區受熱後產生光學密度,不同的加熱溫度會形成不同的光學密度,最終構成可見影像。
4、熱敏成像應用於醫療領域的技術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直接熱敏成像和熱升華成像技術。
5、直接熱敏成像技術使用由嵌有線陣熱敏電阻的熱敏頭加熱膠片,產生密度差別形成影像的方法。其成像介質是乾式膠片,因膠片乳劑層的顯影物質不同,熱敏成像方式不一樣。AGFA使用的是含銀鹽顆粒,其成像技術稱為銀鹽加熱法,而FUJI、SONY使用的是微囊體,其成像技術稱為微囊加熱法。
6、染色升華熱敏成像利用熱感技術使染料從氣態到固態、固態到氣態互相轉化的過程以「壓印」的方式實現圖像列印,其成像介質為相紙或膠片,介質內沒有成像乳劑,其顏色來源是列印色帶。色帶加熱依靠熱敏列印頭完成,列印頭呈圓柱狀長鼓形狀,上面密布半導體加熱元件,每個加熱元件可單獨調整溫度,溫度值來自圖像像素灰度值。當圓形列印鼓帶動色帶旋轉時,其內加熱元件迅速加熱,染料經加熱直接升華成氣態,噴射到介質上形成色彩。彩色列印分三次或四次完成,每旋轉一次,僅「壓印」一個顏色。
練習題:
乾式印表機中需要使用色帶的是(A)
A、彩色熱升華列印
B、非雷射、非銀鹽、直接熱敏列印
C、非雷射、含銀鹽、直接熱敏列印
D、黑白熱升華列印
E、雷射熱敏列印
7、熱敏成像技術相比雷射列印技術,沒有了複雜的雷射發光和投射系統,設備構造變得簡單,投影膠片不再是光感型,而改成了熱敏型,這樣可以實現明室裝片,操作也變得方便,成像過程不產生廢物和廢氣,符合環保要求。
8、染色升華熱敏成像列印使用的介質分為相紙和膠片,其材料特點與噴墨列印介質相同。
9、直接熱敏成像列印使用的介質為乾式熱敏專用膠片,其結構與乾式雷射膠片相似,也是單面藥膜。從上向下分為5層:①保護層,含有微細的無機原料及潤滑劑,有利於熱敏頭和膠片的潤滑性,以提高圖像質量。②感熱層:內含銀鹽或微囊。③支持層,為0.175mm厚的聚酯片基。④吸收層,起穩定作用。⑤背層,塗有3~6μm薄膜的無光劑,使觀片效果增加。
練習題:
乾式雷射相機所採用的膠片片基中PET的厚度約為(B)
A、515μm
B、175μm
C、50μm
D、5μm
E、15μm
10、乾式熱敏膠片對保存環境要求較高,溫度在35℃、相對溼度60%保存約半年時間;而溫度在30℃、相對溼度60%保存約五年,且不宜與酸、鹼和有機溶劑接觸,一定要避免長時間的光照。
11、根據熱敏技術方式分為染色升華熱敏印表機和直接熱敏成像印表機。
12、染色升華熱敏印表機列印速度較慢,主要用於列印彩色相紙和彩色膠片。
13、直接熱敏印表機較染色升華熱敏印表機列印速度較快,主要用於灰度膠片列印,根據其加熱方式分為銀鹽加熱成像直熱式印表機和微囊加熱成像直熱式印表機。
14、直接熱敏成像印表機的結構主要由五部分組成:開關電源系統、數據傳輸系統、膠片傳送系統、熱敏加熱顯影系統以及整機控制系統等部件構成。
15、數據傳輸系統是直接熱敏成像系統與CR、DR、CT、MRI或其他醫療攝影設備的數據通道,它接收攝影設備的數字圖像數據,並輸送到系統的存儲器中。需要膠片曝光操作時,控制系統直接從存儲器中將要列印的圖像數據取出。
16、膠片傳送系統包括送片盒、收片盒、輥軸、高精度電機及動力傳動部件等。其功能是將要曝光的膠片從送片盒內取出,經過傳動裝置輸送到熱敏頭,再把已曝光的膠片送到出片口。
17、控制系統是整個直接熱敏成像系統控制中樞,負責系統各部件狀態的統籌控制,主要包括熱敏頭的開啟或關閉,熱敏電阻的功率調製和高精度電機控制,以及膠片傳送系統的運行等等。
18、當膠片通過時,熱力頭產生的熱量使其與膠片緊密接觸,這樣膠片產生不同密度的灰階影像,並且採用特殊的減速機和馬達組合的驅動,實現高精度、高轉矩的傳送。
19、直接熱敏成像印表機核心的部件是熱敏頭。
練習題:
直熱式熱敏相機的核心部件是(C)
A、瓷質底層
B、電極
C、熱敏列印頭
D、鋁基板
E、光滑球體
20、熱敏頭分為厚膜頭和薄膜頭。
21、乾式雷射相機採用適合高像質記錄的薄膜頭,薄膜頭是在真空下對放熱電阻採用蒸發而成的,它的放熱電阻的阻值誤差小,變化平滑,適合高質量的圖像記錄。
練習題:
乾式雷射印表機採用的列印頭是(E)
A、氦氖雷射器
B、列印噴頭
C、紅外雷射器
D、厚膜頭
E、薄膜頭
22、熱敏頭的尺寸決定成像膠片的寬度,如14英寸的熱敏頭就可以列印14英寸×17英寸的膠片。
23、熱敏頭由放熱部分、電路控制部分和放熱片組成。放熱部分是一個玻璃製成的半圓形錐體凸起部分,在拋光膜密度為(11×8)條/mm的直線上配置了3072個放熱電阻和電極。在被保護套覆蓋的控制電路內,安裝了控制數字圖像轉換成灰階圖像的集成電路。放熱部分由聯成一體的散熱片組成,工作時調節溫度的恆定。熱力頭成像採用一次放熱方法,高密度黑色的像素會表現成網點狀,而低密度部分的像素的噪聲會很明顯。
24、在高密度部位,由於密度上升的同時網點之間發生部分耦合現象,使圖像的灰階沒有連續性,造成密度分散,效能低下。
25、現在的熱分配系統是在副掃描方向把放熱點分成8個,使灰階的圖像從低密度到高密度之間的一個像素內有8個放熱點,使獲得的圖像既連續又平滑。在熱分配系統中,8個放熱點的每一個都能控制256個灰階,8個放熱點組合在一起,其灰階控制能力可達到11比特(256×8=2024)。同時還採用高像質修正技術,有電阻補正,均一補正,熱比率補正和清晰度補正。電阻補正主要是糾正發熱電阻本身產生的誤差;均一補正主要是針對電阻補正後產生的不均勻現象,採用光學閱讀後分別進行補正;熱比率補正主要是用於電路內電壓下降的補充修正工作;清晰度補正是為達到最佳的成像結果而對圖像做進一步的灰階處理。所有這些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圖像質量的穩定和準確,從而滿足影像診斷的需要。
26、直熱式成像技術是一種非雷射掃描的成像技術,它是將圖像數據轉換成電脈衝後傳送到熱敏頭,再顯現在熱敏膠片上。
27、熱敏頭由排成一列的微小的熱電阻元件組成,熱電阻元件能將電信號轉變成熱能。
28、膠片成像時,熱電阻元件產生的熱量傳遞到膠片上,膠片熱敏層受熱發生化學反應,使圖像顯現。
29、電信號的強弱變化使熱電阻元件的溫度升高或降低,膠片熱敏層根據受熱溫度的高低,產生相應的像素灰度。
30、膠片的熱敏層的顯影劑在溫度的作用下顯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密度就越大,照片越黑。
練習題:
關於直接熱敏成像印表機工作原理的敘述,錯誤的是(B)
A、乾式熱敏膠片根據所含顯像材料不同分為有機銀鹽膠片和純有機物顯色劑膠片
B、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密度就越小,照片越亮
C、電信號的強弱變化使熱電阻元件的溫度升高或降低,膠片熱敏層根據受熱溫度的高低,產生相應的像素灰度
D、熱敏頭由排成一列的微小的熱電阻元件組成,熱電阻元件能將電信號轉變成熱能
E、直熱式成像技術是一種非雷射掃描的成像技術,將圖像數據轉換成電脈衝後傳送到熱敏頭,再顯現在熱敏膠片上
31、膠片出片的速度取決於熱敏頭元件的溫度響應時間及能力,熱敏頭元件的響應能力是靠改變電壓來控制的。
32、乾式熱敏膠片的特點是對溫度敏感,即溫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膠片密度就越大。
練習題:
熱敏乾式膠片中的熱敏記錄層,與直接熱敏列印頭的溫度變化關係是(E)
A、溫度越低,還原的銀越多
B、溫度越高,還原的銀越少
C、溫度的變化與還原銀的多少無關
D、溫度越低,銀的還原越快
E、如熱溫度設定在120℃左右,以保證影像的顯像質量
對溫度敏感的膠片列印技術是(E)
A、溼式雷射列印
B、紅外雷射列印
C、乾式雷射列印
D、氦-氖雷射列印
E、熱敏膠片列印
33、目前使用的乾式熱敏膠片根據所含顯像材料不同分為有機銀鹽膠片和純有機物顯色劑膠片,但其結構基本相同。
34、在行式列印過程中,直接熱敏相機是熱敏電阻同時加熱顯像;雷射光熱式是雷射逐點掃描。
35、成像完畢後的膠片由分揀器輸出到指定的輸出盤,相機內置密度檢測調節裝置,它得到的圖像密度檢測信息送回圖像信息處理單元的計算機,如果密度檢測和原始圖像不符合,它會提示相機需要校準。
【經驗】掛科怎麼看書#內附考試大綱#放射醫學技術#
【網盤】2020版《谷一寶典》電子版下載
初審 | 軒逸/藍小明
終審 | 劉谷一一
為您提供第一手的考試教材,第一手的考試資訊,第一手的考試真題,關注我們,您將擁有一切!
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您的需求,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目前我們公眾號已經聚集11萬+影像同行,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我們致力於打造國內權威影像技師類服務平臺,為影像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
你們是見證者和參與者,讓我們影像人強大起來吧!
讓更多「初診斷師」受益,一起加入我們吧。
劉谷一一在這裡等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