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想必大多數家庭裝修中,都會用到這個裝修材料,使用普及率應該是非常高的了。
當你帶著一顆懵懂的心,走進一家家瓷磚店時,感覺長得差不多的那些磚,價格卻從五六十到四五百,然後剩下的就是迷茫了。
回家立馬上網,看著滿屏的攻略,立馬陽光燦爛,不就是滴水看密度,敲一下聽聲音,拼一下看誤差,水筆劃一下看是否耐汙,原來就這麼簡單的啊?
於是滿懷信心再次探訪,殊不知,對於提出的合情,合理,也算合法的要求,門店阿姨斜了一眼說:瓷磚在樣板上,自己扒去!好不容易偷偷在瓷磚上用水筆劃了一下,還沒驗證耐汙性,就被阿姨趕出了門店。
現實是殘酷的,童話都是騙人的。
最近小編心情至好,因為有一天,領導和我說:你也算裝修行業混了十幾年的老江湖了,對於用戶,我們不要去寫大道理,不要告訴用戶一二三,要給用戶一個決策,一個一看就明白的決策!我若有所思。
於是決定,嘗試做一次瓷磚的評測,讓大家先知道下,瓷磚的價格,對於他們的本質,到底有哪些區別。
正巧隔壁從小玩到大的一個兄弟,家裡正在裝修,於是從他那兒弄了兩個品牌各4片完整的瓷磚,一個比較不錯的用在衛生間,還有一個實惠的用在陽臺牆面。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們分別把兩種瓷磚叫A品牌和B品牌,據朋友說,兩個瓷磚的平方價格,相差約25%。
從包裝上,就看出來兩者出現了差距。A品牌瓷磚,生產日期和批號都有標註,而另一個則什麼都沒有。瓷磚生產批次不同,就有可能會出現色差問題。所以要看包裝上的色號或批號,同一型號必須一致。兩款瓷磚的規格分別是300*450mm和300*600mm。
廢話不多說,我們先開始尺寸誤差檢查,瓷磚尺寸誤差,上牆後會造成拼縫不整齊,不對稱。
檢查方式:四片磚田字形擺放,中間四個角準確對準,通過外圈瓷磚拼縫處的檢查,得出誤差的情況。
瓷磚尺寸及直角誤差測試
可以看到中心拼接整齊,四個角基本對齊狀態,磚之間縫隙肉眼不可見,瓷磚的直角度的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四片磚拼合後,對於四條邊的瓷磚拼縫處,靠尺進行誤差檢查,基本不可見空隙出現,尺寸誤差基本無。
看來這個品牌磚在直角誤差和尺寸誤差方面,還是做的很不錯的,肉眼不可見誤差的情況,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給五顆星。
為了保證公平性,所以測試在同一環境、方法一致及同一工具來進行。B品牌拼縫中心,可見出現細微縫隙,說明直角度稍微有些誤差。
左右,上下,瓷磚外圍的接縫處,靠尺進行誤差檢查,可明顯看到橫向兩邊均出現了縫隙,而上下兩端基本不可見縫隙。說明b瓷磚長度方面存在尺寸差異,寬度方面無差異。
相對於A品牌瓷磚來說,基本沒有誤差,而後者的差距雖然不大,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瓷磚平面曲翹誤差測試
相鄰兩片瓷磚的表面高低不平,斜向的光線,會把這種情況更加明顯的體現出來,即便誤差只有半毫米,也會給你帶來嚴重的挫敗感。
我們不能要求瓷磚成品的完全平直無誤差,不過誤差越小,當然鋪貼後的效果越好。
小編先將A品牌瓷磚,面對面平放,這樣就可以有更好的條件來進行測試,當然這樣測試的結果,除以二才是單片磚的一個誤差情況。
我們將塞尺從最小尺寸開始,逐一進行間隙測試,當0.15毫米塞尺插入一釐米左右就感覺到有一點阻力,我們就停止測試,得到的結果,A瓷磚平面曲翹度為0.15毫米,因兩片瓷磚面對面進行測試,所以單片的瓷磚一端曲翹為0.075毫米。
我們繼續用相同方法對B品牌瓷磚進行測試。
這次我們得到的數據是0.25毫米,那麼單片的曲翹誤差為0.125毫米。因為a品牌瓷磚長度600mm,b品牌瓷磚為450mm,a品牌瓷磚有些吃虧,懶得再去算長度和誤差的一個值了。也是為了後面繼續的一個測試做更清晰的對比,所以暫且這麼算誤差了。
瓷磚吸水速度檢測
重點來了哦,不是網上都說用吸水速度來測試瓷磚的密度嗎?其實早些年我就做個簡單的測試,我知道會是什麼一個結果,不過為了大家可以直觀了解,那我們一起再做一次測試嘍。
測試方法,是用脈動瓶蓋裝滿蓋的水,倒在瓷磚背面,來看水吸收的擴散面大小和吸收速度。
A品牌瓷磚
B品牌瓷磚
通過我們的攝像機記錄,查看的吸水時間,等量的水,澆上瓷磚後,到最後表層可見水全部滲透消失,時間都在17秒左右,也就是說,兩個品牌瓷磚相比較,時間基本差不多。兩款一起比較都難以區分,更別說單款的瓷磚讓你用吸水速度判定質量,這個方法基本不可行。所以,用吸水速度判定瓷磚的密度,可操作性基本無。
浸水吸水曲翹變形測試
有些人要問了,這什麼玩意兒?沒聽說過。
其實,瓷磚浸水後,或者鋪貼上牆後,經過吸水的過程而產生的形變,造成瓷磚與粘結面產生細微的脫離現象,這個脫離有可能肉眼不可見,但是這個形變而產生的脫離,嚴重降低了瓷磚的黏貼牢度,出現空鼓,於是瓷磚容易脫落。
這個測試,我們將瓷磚通過浸水超過12小時,檢查曲翹度,和浸水前的曲翹誤差進行比對,得到是否變形或變形後數據差異的結果。
A品牌瓷磚
經過18小時充分浸泡吸水後,我們再進行稱重,同時進行曲翹度測量。
A品牌瓷磚原重量3207克,浸水後重量3610克,增加403克,吸水率3207/(3610-3207)=12.57%
曲翹誤差原測量結果0.15mm,浸水後測試結果0.15mm。對於這個結果,還是非常滿意
B品牌瓷磚
與A品牌瓷磚放一起浸水18小時,一起來看下變化。
B品牌瓷磚原重量2259克,浸水後重量2579克,增加320克,吸水率2259/(2579-2259)=14.17%
曲翹誤差原測量結果0.25mm,浸水後測試結果0.30mm。對於這個結果,吸水率相對高一些,浸水後的變形,也達到了20%。
我們可以忽略吸水率,畢竟達到國家標準了。不過充分吸水後一段時間的曲翹變化,對於避免空鼓、瓷磚脫落問題,還是有一些隱患存在的。
瓷磚耐衝擊測試
我們用500克的實心鐵球,分別從20釐米和40釐米高度,自由落體衝擊瓷磚中心位置,說實話,一開始我們最實驗結果心理也沒底,應該沒人這麼幹過吧,哈哈。
A品牌瓷磚,竟然通過了40釐米的自由落體衝擊測試,毫髮無損,沒想到的結果,畢竟是實心鐵球哦。(角尺的長度為30釐米,實際實驗是先測試B品牌瓷磚,所以A品牌瓷磚達到40多釐米沒有破損,就停止了實驗,動靜實在太大了)
B品牌瓷磚,通過了20釐米測試,倒在了40釐米的高度,默哀。
瓷磚鑑別內幕福利
最後,我們又搗碎了A品牌瓷磚,將兩個品牌瓷磚的屍體進行了對比,大家看得出有什麼區別嗎?一般人,可是沒機會看到的哦,我是特地借了個4倍微距鏡頭,拍了幾十張,挑出來很清晰的效果圖,給大家開個眼。
看出來沒有?兩個品牌的瓷磚,在面釉厚度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要用亮光磚來做這次測試的對象,亞光磚的話看不到這麼明顯了。
為了這次測評處女座,我們可是把老底都挖出來了哦!
評測後語
通過兩個品牌的各方面的差異,你們對於瓷土磚的部分質量區別特性,有了更多的認識,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必須達到最基本的環保和質量的基礎,才能談性價比。
測試的兩款瓷磚,價格差異大約在25%左右,但是部分性能差異,和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還是超過了這個價格差異的。
這次的評測專題,可能沒有專業測試機構的數據嚴謹,因為我們只是想,讓消費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商品的基本性能特點及相關的對比,來達到選購的基本技能掌握,讓大家可以輕鬆的知道該怎麼買,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