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美洲動物大遷徙:出現時間仍是謎(圖)

2021-01-13 環球網

洲際陸橋書寫了南北美動物遷徙史,但其出現時間仍是謎

因巴拿馬地峽的形成,北美洲及南美洲的動物群開始互相遷徙交換。一個激進的新假說認為:南北美洲間大陸橋的形成時間,比科學家所認為的要早數百萬年。

300萬年前,一條連接南北美洲大陸的狹長大陸橋出現。自那時起,無數南美洲的生物在經過了數千萬年的隔絕後,通過這條「公路」遷往北美洲,包括豪豬、犰狳、袋鼠以及駭鳥等。而北美洲許多常見的物種也通過大陸橋遷往南美洲,例如馬、美洲獅以及劍齒虎等。

生物地理學的奠基者Alfred Russel Wallace在1876年提出了假設:北美洲及南美洲陸地及淡水的動物群因巴拿馬地峽的形成,而經中美洲互相遷徙交換,從而出現了動物區系大融合。這一假設在今日被稱為: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

更令人好奇的是,這場橫跨兩大洲的生物大遷徙是如何開始的。數十年前,化石研究顯示,這場大遷徙發生於300萬到250萬年之前,大多數科學家據此認為巴拿馬地峽也是在那時開始形成。但是一些研究顯示:在大遷徙開始的幾百萬年前,一些「先驅者」便已然踏上了徵程。有科學家認為,一些物種可以通過零散的沼澤橫跨兩洲,而還有一些物種則是通過形成於400萬到300萬年前的大陸橋遷往另一洲。

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的Camilo Montes、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STRI)的Carlos Jaramillo以及他們的同事經過研究,對巴拿馬地峽的形成提出了全新的設想。他們在探索了中美洲火山活動造成的大陸塊上升,分析了地球化學等資料之後得出結論:巴拿馬地峽大體上形成於1500萬年前,而最後一處海洋間的深海連接於500萬年前關閉。Jaramillo說:「自那時起,該地區絕大部分的陸地已然出現。」儘管兩大洋之間的淺層海水連接直到420萬至350萬年前才完全關閉。

這一新假說遭遇到了很多質疑,尤其是,既然巴拿馬地峽早在1500萬年前便開始形成,那麼南北美洲的物種為何經過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之後才開始遷徙。STRI生態學家、古生物學家、美國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種多樣性和保護中心前任主任Jeremy Jackson說:「如果那裡有一座橋的話,兩大洲的物種為何遲遲不肯遷徙?南北美洲大陸的相連,以及海洋之間聯繫的切斷是地球系統進化最重要的大事件之一。」如果新假說成立的話,將迫使科學家重新詮釋許多研究。這使得Jaramillo感到喜悅,他說:「我們正在解開故事的所有真相。」

圍繞巴拿馬地峽的形成時間,科學界的爭論愈加白熱化。4月,STRI地質學家Anthony Coates和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的Robert Stallard在線發布了一篇維護傳統學說的報告,並為巴拿馬地峽形成的最後階段舉出了類比的案例:印度尼西亞群島中的峇里島和龍目島之間也存在著一條狹窄但卻極深的海峽(Wallace於19世紀發現),雖然距離很短,但絕大部分物種仍然無法通過。

海洋證據

儘管化石記錄最早為傳統學說提供了支持,但巴拿馬地峽兩岸的海洋蘊涵著更令人信服的證據。1982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Lloyd Keigwin發現巴拿馬地峽兩岸的氧同位素於400萬年前開始出現分叉,這暗示著加勒比海的鹽度在那時開始上升,這有可能是巴拿馬地峽變淺的結果。綜合考慮碳13的變化之後,氧同位素的數據暗示,現代加勒比海與東太平洋的大洋環流模式始於300萬年前。

在接下來的25年裡,一系列關於古海洋學的研究有力地印證了標準模型。例如研究者發現在460萬年前,加勒比海底的碳酸鹽開始堆積,反映出深海環流的緩慢變化。然後在大約350萬年前,喜碳酸鹽環境的有孔蟲類和珊瑚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分子遺傳學數據也顯示,物種的多樣化進程在這一時期開始加速。

巴拿馬地峽關閉的另一個影響便是:加勒比海的上升流開始衰竭(來自寒冷深海的海水向上流動,並將營養物質帶到淺海)。受上升流衰竭影響,海底生物開始滅絕。而在該海域棲息的物種種類也從發育快速的物種轉變為生長緩慢的物種。

Jackson認為,直到大約400萬年前,加勒比深海的環境與東太平洋深海的環境如出一轍。他說:「海域的核心數據使新假說不攻自破。從地球化學角度講,如果有一塊大陸橫亙在中間,加勒比海與太平洋的深海數據又怎麼可能毫無出入。」

S型特徵

Jaramillo與Montes設立新假說的研究始於一項獲資100萬美元的旨在拓寬運河航道的研究。Jaramillo運用地質學研究方法調查了巴拿馬運河河岸的巖石,並附帶研究了如何保護當地的數千種物種。

他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學以及古地磁學的研究方法來確定巖石的年代,鑑別巖層間的關係。Montes說:「起初,我們對傳統學說所說的巴拿馬地峽形成於300萬年前這一理論深信不疑。」

研究鈾235和鈾238的放射性衰變是追溯巖石層年代的黃金法則。海水中的鋯石晶體是一種碳酸鹽礦物,蘊涵著大量鈾同位素以及鉛和釷衰變後的產物。通過測量鋯石晶體中鈾同位素的含量,研究者可以確定該礦石以及周圍巖石冷卻和固體化的時間,同時也可以確定該礦石在地質變化過程中成形的時間。

該研究小組修復了來自巴拿馬運河西部阿蘇埃羅半島和東部聖布拉斯山脈的鋯石晶體(形成於熔巖冷卻時期)。研究結果顯示:大約7000萬年前,一條火山弧開始形成於南北美洲大陸之間,並且於4700萬年前、2500萬年前以及1100萬年前出現3次大規模的噴發。通過測量冷卻在火山巖石中古磁場的方向,研究者得以確認,地質構造的力量是如何影響火山弧的形成的。

將所有證據綜合在一起考慮之後,包括美國塔拉哈西市的佛羅裡達大學地質學家David Farris在內的研究者認為:南美大陸安第斯板塊與中美洲火山弧的碰撞始於2500萬年前。Montes指出,巴拿馬呈S型的地理特徵與該地受到巨大拉力所應當形成的外形不符。在那一時期,火山弧與剩餘的中美洲陸地融合形成一個半島,北美洲的生物得以遷移到此。之後,阻斷物種跨洲遷徙的最後障礙可能是該半島與當今哥倫比亞海岸間的一道極深的海峽。

Jackson認為,Montes和Jaramillo的研究非常出色。但Jackson與其他研究者並不接受他們關於東太平洋與加勒比海的深海連接早在1000萬年前就被切斷這一結論。

學術爭論

關於巴拿馬地峽形成的初級階段,Coates認可Montes和Jaramillo的結論。但他說:「對於地峽形成的最終階段,他們的研究數據難以說明火山弧是否仍被海水淹沒。而且他們對數據的空間研究也不足。」

Coates和Stallard以印度尼西亞群島為例,來類比了巴拿馬地峽當年的情景。儘管在巽他海峽,物種通常以跳躍或漂流的形式在群島中遷徙,但這種物種遷徙卻止步於峇里島與龍目島之間。雖然兩島相距只有35公裡,但由於海峽深達數百米,海水激流湍急,導致物種無法遷徙。

另外,科學家於巴拿馬運河流域的600萬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鯊魚牙齒和魚類化石(例如耳石)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發現。這些耳石屬於馬林魚和竹莢魚,這些物種通常並不棲息在淺水中。STRI的Carlos De Gracia和他的同事認為,這些化石說明當時的海水有100到700米深。Coates把這些化石的發現稱作深海海峽存在(比Jaramillo和Montes提出的新假設晚數百萬年)的確鑿證據。

但是,也有其他證據與傳統學說相左,尤其是物種遷徙的那些「先驅者」。大約900萬年前,早在大遷徙之前,兩種起源於南美洲的樹懶物種就出現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而最早的北美洲「移民」則是浣熊類物種,於730萬年前出現在阿根廷。科學家通常將這些早期的物種遷移稱作島嶼跳躍或者漂流。Jackson指出,現代的樹懶和浣熊的確很擅長遊泳。但也有科學家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相關焦點

  • 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 非洲動物大遷徙時間
    動物大遷徙這種壯觀之舉很多人也只是咋網上看過視頻或者圖片,但是這種震撼成都肯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有不少攝影師為了拍到壯舉就前往目的地了,那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呢?以及非洲動物大遷徙時間這些都要知道,下面那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非洲動物大遷徙
    從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之間,非洲的食草動物們悠閒的生活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內。這裡有著豐美的水草為它們提供了足夠多的食物。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只為追趕青草和水源。
  • 無比震撼的動物大遷徙,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在野外看到一隻動物總是非常令人興奮,若是看到一大群是不是就驚呆了呢?這組照片正是要邀請大夥體驗這樣的自然震撼——動物大遷徙奇觀,密集恐懼症患者慎看哦!▲美洲羚羊,加拿大懸念閱讀請關注懸疑之謎的微信,每晚一個精短離奇故事我們不懸不散!
  • 「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 東非動物大遷徙
    今天喵喵要說的,便是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東非的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每年的動物大遷徙都發生在非洲的東非大草原。於是乎,為了找到夢想中的食物,大草原上的動物便開始了它們的逛吃之旅。也就形成咱們今天說的這個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東非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的壯觀↓↓↓大遷徙的整體路線大概就是下圖的樣子。在具體的時間上,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主要是看當年的降水情況。
  • 非洲親睹野生動物大遷徙
    非洲親睹野生動物大遷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5:54 來源: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網消息攜程旅行網近來推出的「動物大遷徙觀摩團」度假產品,帶遊客去非洲現場「觀摩」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大遷徙,聽起來雖然還有幾分危險,卻受到了一些愛刺激、愛新鮮的都市白領的追捧。
  • 南北美洲擁有世界上最神秘的古老文明,至今水晶頭骨都是未解之謎
    歐亞非三大洲有自己的文明,南北美洲也同樣有自己的文明,並且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南北美洲的文明都是自主產生的。只是,南北美洲文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被歐洲文明滅絕了。北美洲古文明有著名的瑪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南美洲有印加文明(安第斯文明),其他還有很多人類文化遺址,是產生南北美洲三大文明的基礎。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產生於公元前1500年,滅亡於公元16世紀。
  • 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
    非洲動物大遷徙這種震撼場面相信大家基本都是在網上或者是電視上看到的,但是光看視頻是無法感受,這種震撼成都肯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因此有不少遊客就會為了欣賞到這一場景前往,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這些都要知道,下面那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原標題: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火烈鳥  每年夏季,大批火烈鳥就會遷徙至東非大裂谷之間的鹼性湖泊。圖為肯亞納庫魯湖中正在進食的火烈鳥群。  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也為世界遊客帶來許多讓人為之驚嘆的世界動物大遷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具有宏大規模的動物遷徙活動吧。座頭鯨  每年夏季,大批座頭鯨就會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極地水域,經過16000英裡的長途跋涉前往廣闊的熱帶水域孕育並迎接新的生命。
  • 領域不同的6個未解之謎,神農架的白化動物,你知道嗎?
    奧爾梅克文明之謎----奧爾梅克文明是瑪雅文明的前身。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數角落仍然處於文明的黑暗中時,美洲的墨西哥灣海岸上出現了這樣一種文明——奧爾梅克。它曾在高原上大興土木,建造城市,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突然消失了。
  • 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原標題: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來源:新浪尚品我有話說  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前往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動物大遷徙如期而至,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旅遊正逐步恢復
    動物大遷徙如期而至,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旅遊正逐步恢復 當地時間2020年7月17日,肯亞,一年一度的角馬遷徙來臨。
  • 原來一年365天,都有動物大遷徙!
    而當時的自己還以為看到的就是「大遷徙」,後來心野才知道,這叫做「天河之渡」,只是「大遷徙」的一小部分。什麼叫做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百度百科解釋: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發生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之間,是野生動物(主要是角馬、斑馬、瞪羚)為尋求水源和食草進行的規律性年度遷移活動。
  • 動物大遷徙帶熱南非、中非遊
    據了解,隨著東非肯亞一年一度動物大遷徙季節的臨近,各個旅行社已著手推出該系列的產品。廣之旅方面表示,今年夏天,該社的非洲遊產品仍以南非、東非肯亞等線路為主打,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由於6-7月為肯亞動物大遷徙的時間,預計從5月下旬,將迎來非洲旅遊的報名旺季,旅行社也不乏一些新的吸引措施。
  • 如何製作一份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的旅遊攻略?
    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非洲動物大遷徙只是在動物世界裡面看過,那麼如果我們去非洲親自看一眼,那麼要如何製作攻略呢?首先,看動物大遷徙你不用管計算時間,因為全年都可以,只不過每個時間段看動物大遷徙的地點不同而已,肯亞的動物大遷徙一般在暑假期間,而坦尚尼亞全年都合適。每年的1月-3月,你能看到大量角馬產子的場景,這個時間段也是大型食肉動物最活躍的時間。
  • 動物大遷徙,又一次被震撼了
    10種動物在特定的季節踏上遷徙的旅途,完成生命的輪迴。陸地、天空、海洋大遷徙,盡顯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碼。
  •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肯亞坦尚尼亞哪國強?
    何為動物大遷徙:簡而言之就是動物日復一日的今天吃什麼?東非大草原沒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為了食物追隨豐沛的水草而居,日復一日跋涉,上演這個地球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動物大遷徙。關於非洲:很多人最初印象 大概是來源於趙忠祥的:春天到了…… 動物世界裡面吧,從此看一次動物大遷徙就深深的刻在腦海裡,作為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經典遊獵國家,難免會用來比較,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肯亞的馬塞馬拉國家公園,還有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但肯亞坦尚尼亞不能簡單等同於塞倫蓋蒂與馬賽馬拉,肯亞有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深度體驗肯亞動物大遷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談到非洲,有一個地方總是讓旅遊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神往那就是肯亞一年一度的肯亞動物大遷徙總會留下令人震撼難忘的畫面有一些震撼必須要動身親臨有一些深刻必須要用鏡頭記錄今年7月,跟隨攝影大師深入肯亞帶上你的相機去感受一次人生難得的視覺震撼吧!
  • 央視頻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中新網8月21日電 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上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
  • 央視頻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中新網8月21日電 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上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
  • 有圖有真相?十大超自然未解之謎?
    9 動物長途遷徙-卻不迷路之謎灰鯨創造哺乳動物最遠遷徙記錄 ,旅行22500公裡。從俄羅斯東部海岸抵達墨西哥海域繁殖區之後再返回。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以群組為單位進行大遷徙,數量有時候高達百萬之巨,為何不會迷路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