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然災難可以說每天都有發生,並且是不分日期,不分地點的,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1月2日19時25分,全球又發生了一次5級以上的地震,位於印尼班達海地區,這也是1月2日的第2個5級以上的地震,可以說2020年的較強地震來得還是比較早,當然這不能說明地震就可能頻繁了,算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而在北京時間1月2日12時29分左右,在伊朗地區也發生了一次5.5級地震,所以1月2日有點不平凡了,都出現了兩個5級以上地震,這也是2020年1月的第2個5級以上地震。
而對於4級以上的地震數據來看,也發生了4次了,在4級到4.9級階段有兩次,其次就是兩個5級以上。按照時間上來說,兩天的時間平均每天兩個地震。當然地震的發生不可怕,可怕是地震帶來一定的影響,從現有的數據來看,這幾次地震都沒有帶來什麼影響,所以算是比較幸運的。地震的發生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這個也不是第一次說了,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發生地震就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這個是不存的。
地震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板塊運動或斷層帶所導致,所以說,這個是人類沒有辦法進行控制的,同時這也是在科學之中,預測地震的難點之一。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如今在科學界依然是無法精確做到地震預測的,這就不得不說,提醒了我們要多多注意地震防禦知識的學習,而地震無法預測,我們時常又看到一些地震預報說明是什麼情況呢?其實就是科學界利用歷史地震數據或者現有的地質變化等與地震相關的情況,做出的一個分析模擬結果,所以也不是精確預測地震的。
例如日本就經常最哦出這月的數據說,根據日本氣象廳做出的一個日本發生地震的概率說, 預估在未來的30年之中,該國發生7級以上的強震概率為90%,所以說他們給出了這個數據,但是無法給我們確定一個問題,那就是具體發生在什麼地方,而這個百分比的地震概率只能說是「可能性」,可能性就分幾個情況了,可能發生,可能不發生了,所以說也只能作為參考,而除了這種數據之外,對於地震雲,地震魚以及自然現象等,這些都不能作為地震發生的說明,科學界也是多次進行了解讀,這個沒有什麼爭議的了。
而如今我們在地震方面做出最多的就是「地震預警」了,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我國接下來也將會往「秒級預警」發展,這算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地震預警的方式主要是採用對地震源地區的一個監測,在地震發生之後,地震預警信息的傳遞將會與地震波進行一個時間上的「競爭」,我人類就是採用這種技術,在地震波還未到達地震破壞區之前,進行一個防禦預警,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快的收到地震發生的消息,來在這短暫的時間做好防禦,這樣我們就不會收到地震波到來之後的影響,所以是一個接一個的快速轉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