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以來,寧夏中衛、銀川、青銅峽發生4次有感地震,引起社會關切。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寧夏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中心主任、研究員馬禾青的權威分析。
6月9日21時32分,在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北緯37.46度,東經105.32度)發生了2.7級地震,當地有感。
6月11日23時31分,在銀川市西夏區城區北京西路街道(北緯38.48度,東經106.13度)發生1.6級地震,緊接著當晚23時34分,在銀川市西夏區城區興涇鎮(北緯38.45度,東經106.12度)發生了1.4級地震。兩次地震儘管很小,但震感明顯,造成居民情緒緊張,部分震中附近居住的市民到戶外避震。
6月12日7時55分,在吳忠市青銅峽市連湖農場(北緯38.13度,東經106.08度)又發生了3.3級地震,銀川市部分居民有感。
接二連三發生有感地震,讓市民非常關注今後是否會有更大地震特別是破壞性地震發生。據寧夏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中心主任、研究員馬禾青的專業分析,歷史上,中衛市沙坡頭區發生的地震均為孤立型地震,即該地區的地震都是孤零零地發生。6月11日發生在銀川市西夏區的2次地震儘管震感明顯,但震級很小。事實上,這兩次地震震中附近地區為地震較為活躍的區域,1970年以來,這兩次震中附近發生同等級別的地震達到130次左右,也有一些震感明顯,可能有些市民還有印象。至於6月12日發生在吳忠市青銅峽市的3.3級地震,更是發生在小地震頻繁活動的地區,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1970年以來,該震中附近100公裡共發生二級以上地震495次。其中2.0到2.9級387次,3.0到3.9級69次,4.0到4.9級17次,5.0到5.9級6次,6.0到6.9級0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988年1月4日在寧夏銀川市靈武市發生的5.4級地震。據目前的分析研究認為,此次地震屬於正常的地震活動情況,沒有表現出作為前震信號震的特徵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