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家的寶貝性格十分內向,今年讀小學了,老師向琳琳反映,孩子上課不太舉手回答問題,有時提問她時,回答不上來也總是愛哭,怎麼問也不說,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發呆,老師問琳琳孩子在家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琳琳雖然知道自己的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是當時心裡沒在意,覺得大一點就好了。現在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落落大方,積極參加校園活動,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了,連功課也落下了許多,琳琳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那性格內向的寶寶該如何這樣的困擾呢,今天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了解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不完全是由後天因素來決定的,有一部分也來自爸爸媽媽性格的遺傳。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寶寶的性格,來「對症下藥」。有些寶寶在外人面前害羞,在自家人面前卻可以侃侃而談,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還有一些呢,是不敢在公眾面前講話,怕出錯,這是膽小的表現,可以對應多鍛鍊孩子的膽量。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性格,都不建議爸爸媽媽急於求成,甚至以暴力的方式促使孩子來改變。
多參與社交活動
有些孩子是比較依賴於有安全感的環境,比如家裡,學校等。但是一旦帶孩子去朋友家或者去別的地方,孩子就畏畏縮縮躲在父母身後,不敢和別人交流,第一是對於這個環境不熟悉,第二是對於和說話的人很陌生。打破孩子的心理防線,以後的交流就會順利很多。多帶孩子參加社交類的場合,比如多讓孩子參與合作性的活動,培養孩子與別人交流的積極性。其次帶孩子多認識一些好朋友,同齡人之間更有話題,讓朋友帶動孩子融入社交。
給孩子建立自信心
多在尊重孩子意願的情況下對他進行鼓勵,不要以強迫,斥責的方式去對待他。有些孩子比較膽小,但是父母在焦急的情況下有時候就會口不擇言,孩子聽了斥責的話,內心會更加排斥與旁人接觸。作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建立自信,告訴孩子不要怕說錯話,就算是錯的,也要大聲說出來,溫柔地告訴孩子,就算你錯了,媽媽也永遠是你強大的後盾。
經常陪伴孩子
現在有很多家庭,平常父母上班比較忙,就會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有些老人對孫子孫女比較疼愛,依著孩子性格來,時間久了就會造成「窩裡橫」的情況。孩子比較享受爺爺奶奶的疼愛,覺得父母嚴厲,就會疏遠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們應該在休息的時間裡,多多陪伴孩子,一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當中,真正的陪伴應該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共同得到答案。此外呢,父母多和孩子和老人溝通,了解孩子和老人內心的真實想法。為兩代人之間架起一座愛的橋梁。
性格內向的寶寶大多數情感比較豐富細膩,不同性格,對症下藥,引導孩子正面積極的面對世界,走上屬於自己的閃亮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