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哈醫大一院住院達3個月的崔某因醫治無效死亡。她是哈爾濱市「7·13」輻射事件的第一名死亡者。
經初步調查,建國北頭道街8號一樓一住戶把一個類似「軸承」的金屬棒撿回家,致使包括該住戶妻子和兒子在內的100多名附近居民受到輻射。
此次事故發生後接受檢查的114名居民中,現還有5人身體指標有所改變。在事故中受到輻射的兩名小患者趕赴北京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他們已暫時脫離了危險。
陽臺等父母遭到強輻射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放射源的來歷,積極查找丟失放射源的責任人。今年3月,哈爾濱的隋麗榮和丈夫徐元海開始裝修新買的住房,13歲的女兒徐弘沒人照顧,被送到了哈爾濱市建國北頭道街8號樓的奶奶家。
6月24日,徐元海突然接到82歲的老母親打來的電話:「出事了,徐弘的手腫
起來了。」此後,徐弘的病情進一步惡化,雙手起泡、潰爛,經醫院檢查,血小板和白血球值很低。徐家的親屬發現,徐弘一住院病情就減輕,可回到奶奶家住上一陣病情就加重,幾經反覆。7月初,徐元海的母親崔某也突然發病。7月8日,小徐弘和奶奶一起被家人送到了哈醫大一院。7月10日,醫院給兩名患者雙雙下達了病危通知。醫生在對兩人全面檢查後診斷認為,她們都患上了「骨髓造血受抑症」,該病症只有受到輻射感染時才會出現。
徐元海夫婦找到了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7月13日,工作人員在徐弘的奶奶家所在樓房一樓的鍋爐工休息室裡找到了放射源。
隨後,工作人員在徐弘家測到,最低照射量率是400微侖,每向陽臺跨出一步,放射值就增加100微侖,到陽臺時達到了800微侖,陽臺外面達到了1200微侖。
據徐元海介紹,徐弘居住在奶奶家的幾個月,每天寫完作業後就在陽臺上盼望著父母的到來,並把雙手放在陽臺邊沿。徐元海夫婦來時,一般從右面的街口拐進院子,所以徐弘總是向右側觀望,因此,雙手和左側的頭部經常暴露在強放射源的照射之下。
孩子被救活老人去世了
據了解,本次事故共造成4名發病患者,分別是徐弘、崔某、一樓房主白某的妻子和兒子星星(化名),還有114名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發現病因後,醫院給已住院的祖孫倆對症下藥,一樓房主的妻子和兒子也緊急住院治療。
9月初,兩個孩子的各項指標完全恢復正常。由於放射病會反覆,9月26日,兩位小患者在家長的陪伴下趕赴國內治療放射病最權威的醫院———北京解放軍307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在孫女病情好轉的時候,82歲的崔某於10月20日13時許去世。在崔某的死亡診斷上寫著,「放射病,骨髓型極其重度」。
事故本可及早發現
近日,記者經過多方聯繫終於見到了房主白某。
白某原為雙城市永勝鄉勝鄉村的農民,曾為發生事故的樓房燒過鍋爐。因為白某的妻子是供暖公司的職工,又沒有住房,所以一家人一直住在8號樓單元門旁邊的鍋爐工休息室。
記者見到白某時,他被公安局釋放不久。
據調查,肇事者是將放射源外面的防護鉛層賣掉後,將裡面的放射金屬遺棄。據白某後來在公安機關回憶,今年5月中旬,他陪一個鄰居到小區內的鍋爐房去撿木板,在煤場發現了一口袋廢金屬零件,其中就包括這根像軸承的金屬棒。
白某把這堆零件撿回家後放在了櫥櫃後面,此後一家人與放射源一起生活了兩個多月。
據白某介紹,放射事故在發現之前早就有預兆。他的妻子6月份的時候雙手指甲變黑,兒子經常無緣無故地肚子疼。白某說:「如果我們了解相關知識,可能就不會釀成這麼大的危害了。」
記者採訪時,輻射專家———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核能工程學院的曹欣榮教授認為,防範輻射事故應該是管理部門的事,國家在這方面有明確的規定,那些寄希望於老百姓加強防範意識的要求有些不現實。因為視力所及就已經被輻射到了,進行防範屬於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