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洪澤湖,被稱為「中國五大淡水湖」。它們健康狀況如何?昨天上午,由中國科協主辦、江蘇省科協等單位承辦的首屆中國湖泊論壇暨第九次江蘇科技論壇成果發布會上,《中國五大淡水湖泊保護與發展報告》首次發布。該報告由國家開發銀行資助、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組織全國20多位專家學者、歷時兩年共同完成。報告指出:洞庭湖、鄱陽湖水質總體良好,洪澤湖次之,巢湖和太湖水質較差。
健康:洞庭湖最棒,巢湖太湖較差
如何衡量湖泊生態是否健康?報告主要作者、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高俊峰介紹,這由水量交換、水體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等表徵指標綜合決定,其中,水量是維繫湖泊生態健康狀態的根本,水質則可以揭示人類活動對湖泊水體的影響程度。
那麼五大淡水湖中,誰最健康?通過一系列分析對比,結論是目前洞庭湖的健康最「棒」, 鄱陽湖和洪澤湖次之,巢湖和太湖較差。不過從發展過程來看,洞庭湖生態健康狀態略有下降,洪澤湖處于波動狀態 ,巢湖和太湖處於由較差狀態穩定回升的過程,而鄱陽湖則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在中國,太湖、巢湖、滇池是重點治理的三大湖。通過4年的努力,太湖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高俊峰說,現階段太湖水環境保護的重點還是有效控制太湖的富營養化,氮的去除效果較差,2010年太湖受總氮汙染影響,總體水質劣於Ⅴ類標準,可見太湖的總氮汙染仍維持較高水平,成為太湖富營養化和水質問題的突出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洞庭湖、洪澤湖水量充沛,所在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居中,兩湖的生態健康狀況無明顯的變化。「鄱陽湖這幾年湖泊溼地萎縮,湖區人類活動頻繁,導致健康指數下降。」
結構:洪澤湖邊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除了關注湖泊生態健康外,報告還專注了五大淡水湖的經濟發展。專家說,五大淡水湖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不斷提高。但也面臨著發展模式轉型、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地區發展差異擴大等問題,流域發展的資源、生態、環境壓力巨大,成為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經過仔細對比,五大淡水湖流域發展的綜合排名順序是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洞庭湖流域、鄱陽湖流域和洪澤湖流域。總體來看,太湖流域發展漸趨穩定,其他四個流域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
報告認為,洪澤湖每年入湖汙染物的總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湖泊自淨的能力。洪澤湖各主要入湖河道汙染均呈現出化學性有機物汙染的共同特徵。「洪澤湖湖區墾殖過度,湖泊萎縮是主要問題之一。近年來,由於圍網養殖技術的推廣,沿湖各鄉在湖邊溼地大規模地進行圍網及圍欄養殖,湖灘溼地被分割承包,湖區水面進一步減小,溼地資源銳減,水質惡化。」
專家們通過對洪澤湖周邊產業調查發現,洪澤湖區萬元產值汙染水平以第一產業為最高,第一產業又以畜禽養殖業的排汙水平最高,水產養殖次之。專家們建議適當增加第三產業 ,調減第一產業,優化第二產業的比重,可大幅度降低汙染物排放總量,促進洪澤湖流域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措施:為五大淡水湖量身定做救治方案
報告認為,影響五大淡水湖健康的罪魁禍首是水汙染。「工業廢汙水對五大淡水湖危害很大,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只有真正有效控制水汙染,改善水環境,才能促進五大湖供水能力的提高、水源地保護、旱澇災害風險減少以及生物棲息地改善。」
面對中國五大淡水湖的病症,是否有藥可救?針對目前中國五大淡水湖的問題,專家們量身定做了一些解決之道。「比如,太湖流域應區分為城市汙染控制區、平原河網生態環境恢復區,以及山區水源涵養區等幾個治理保護區,進行分區、分級、分期的保護。洪澤湖流域的保護和發展,則應該在產業機構調整、水汙染控制、水土資源控制、生態恢復與保護,以及湖泊管理多方面下手。」
此外,資金也是五大淡水湖及其流域治理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報告建議,流域治理項目的融資可採取多種方式,如權益融資和債券融資,以及延伸出的政府融資平臺、項目融資等。五大淡水湖流域水環境治理重點分別為工業汙染、城鎮汙水和面源汙染,汙染治理的投融資也應向這些方面傾斜。 快報記者 胡玉梅
通訊員 馬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