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護膚品比起好不好用,有沒有效果,更重要的是安不安全!
有沒有發現,基本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關於化妝品成分的安全問題會被爆出來,你可能還會在自己平時喜愛的產品中發現這些成分!其實,很多化妝品原料可能本身有毒性,但化妝品配方師把控分量以及偏好其易用性,加上如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機構並沒有嚴格禁止而仍被大量使用中。有些原料仍得到皮膚科的認同,但有些已被普遍抵制。
是否所有「有毒物質」都要嚴格抵制?
拿早前被炒的沸沸揚揚的「鉛」來舉例!歷史上,「鉛粉」因為顯色性好、附著力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相當優質的粉底。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了鉛的危害,從而開始嚴重控其用量。因此,現代化妝品一般禁用鉛,但事實上,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是無法完全的避免雜質的問題,所以根本無法徹底排除「鉛」的存在!口紅中還是會含有微量的鉛,但它們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所以,很多所謂的「有害物質」最重要的在其用量。
所謂的「禁用化妝品名單」真的靠譜嗎?
《國家質量監督總局最新禁用化妝品名單》這類流傳於網絡、朋友圈、的「報告」,相信大家都該看到過吧?裡面會列出很多所謂的「有害產品」,並標註道「含激素、鉛汞含量超標、致癌」等字樣,使得帖子被迅速大量的轉發。網友看過後基本都是如驚弓之鳥,諸如「看來以後化妝品都不敢用了」,「感覺臉已經中毒」等言論不絕於耳,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早在5、6年前,這類名單就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傳播,並分別被冠以2012年、2013年等年份字樣。但質檢部門表示:未公布過此名單。所以,我們要提醒的是,化妝品的成分安全問題經常會被爆出,但是不要隨意的相信一些不明來源的謠言,真正被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不合格化妝品均已被銷毀或退貨,並沒有流入市場。
而這次我們要告訴你的並不是哪一款產品不合格,而是有哪些化妝品中的常用成分已被列為「黑名單」?這些成分可能經常出現在你的化妝中,但是最近卻被曝出其危害。而這些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的成分有哪些呢?
一、微型柔珠
前陣子,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布的一篇論文中探討了使用含有「微型柔珠」(microbeads)的化妝品和護理品後帶來的危害。ACS的研究人員證實了含有「微型柔珠」的產品會給環境帶來危害並且建議立即禁止使用這類產品。
1、微型柔珠是什麼?
「微型柔珠」是一種合成的塑料珠,用於如洗面、磨砂用品和牙膏等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用以去除角質。
2、微型柔珠有什麼危害?
直徑小於3毫米的微型柔珠,在人們使用化妝品和護理品後,被排入汙水系統,而汙水處理廠的處理設施很難過濾這種細小的塑料顆粒,隨後這些汙水被排放到河、湖、海洋。儘管微型柔珠本身是無毒的,但進入水循環系統後,會大量吸收海洋內的有毒汙染物,包括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和多氯聯二苯。這兩種物質都是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質,容易通過食物鏈或其他途徑進入人和動物體內,沉積中毒。
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員用電子顯微鏡得出,每150ml化妝品中含有的微顆粒數量有13.7萬顆到280萬顆,一支洗面奶所含的微珠超過300,000顆。而微型柔珠大小與浮遊生物接近,容易成為魚類、貝類和蝦蟹的食物,並在它們體內積聚。吸入有毒微型柔珠的魚類被其他魚類或人類吃掉後,微型柔珠內的毒素便會進入食物鏈。美國化學學會研究人員認為「微型柔珠」進入人類體內後會引發「細胞壞死,炎症和組織裂傷」等症狀。
3、哪些產品可能含有微型柔珠?
潔面乳、磨砂用品、洗手液、香皂、牙膏、防曬霜、洗髮水等。
怎麼辦?選擇用植物的種子或者堅果等天然去角質原料來代替那些含有塑料微珠的產品。
二、硫酸酯/硫酸鹽
去年,無矽油洗護髮產品以黑馬之姿殺入中國洗護市場,「無矽油」的概念也逐漸成為消費者選購洗髮產品的重要考量。繼「無矽油」風之後,最近又出現了一個不受待見的洗髮產品成分——「硫酸脂」。
1、硫酸酯是什麼?
硫酸脂是一種石油提煉的合成表面活性劑,是一種價格低廉的清潔劑,在很多洗潔精、洗髮水、卸妝油裡面都含有這種成分。頭髮長期頻繁和硫酸酯接觸會摧毀頭發生長必要的油脂、蛋白質,並抑制頭髮健康生長。日積月累之後,可能導致頭皮瘙癢、過敏、頭油和頭屑等問題。
2、硫酸酯有什麼危害?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大部分洗髮水都是含有硫酸脂成分的,然而,有研究人員指出,洗髮水刺激眼睛,理髮店洗頭工的手因為長期接觸洗髮水而導致手部粗糙、蛻皮等問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硫酸脂」所致。此外,一些人的掉發、脫髮問題,都有可能是洗髮水中的硫酸鹽造成。
三、螢光劑
前陣子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組「螢光臉」的圖片給刷屏?標題更驚悚:《26歲姑娘變「螢光臉」,夜裡嚇的自己以為鬼上身!》,其實這組截圖是網絡脫口秀節目《暴走大事件》的截圖。《暴走大事件》會用各種誇張搞笑的手法來惡搞時事新聞,所以這組截圖中敷了面膜變綠燈俠完全是誇張惡搞,就算是真敷了螢光劑面膜也不可能在黑暗中散發綠光。
1、螢光劑是什麼?
螢光增白劑是一種螢光染料,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螢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在面膜中加入適量的螢光劑,消費者在揭下面膜的一瞬間,由於螢光劑的「螢光」原理,會讓人的臉看上去變白變亮,同時還會弱化面部各種瑕疵,如痘印、痘痘、斑、皺紋等造成的影響,造成「一用即白」的錯覺。
2、紫外線驗鈔機、驗鈔筆檢驗螢光劑靠譜嗎?
不靠譜!螢光反應和「螢光劑」並非一類物質,螢光反應並不等於添加了螢光劑。具有「螢光反應」的並非都是毒物,像是蛋白質、維生素B2、B12、維生素a、維生素E、水楊酸、都可能會發生螢光反應。當護膚品添加了這些成分後,再以驗鈔燈檢驗時,一併被判為含「螢光劑」的產品是很無辜地的。因此用紫外線燈照射並不能出面膜中是否真的有螢光劑,檢測螢光劑需要專業的設備檢測分析。
3、螢光劑有什麼危害?
國內對化妝品中的螢光增白劑的使用,沒有禁用添加,也沒有限制添加。目前沒有醫學證明螢光增白劑會導致癌症或皮膚病等問題,螢光劑對人體的毒性與危害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仍舊沒有明確的定論。而規範上,將螢光劑分為「可遷移性」和「不可遷移性」2種,前者添加在制品中,會經由皮膚滲透吸收入體內,而後者這是添加在塑料類製品,因正常使用並不會溶解出來,所以對健康無慮。可遷移性螢光劑則存在潛在毒性,一般面膜中即使添加了這類螢光劑也不會達到特別大的量,但是如果過多使用螢光增白劑,或經皮膚深入體內,並且可能在體內發生降解和代謝,生成的小分子會產生有害物質,對人體產生危害,而體現出來的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可能會引起過敏。
洗滌劑中對螢光劑已經有了添加上限,而護膚品還沒有相關的要求。雖然螢光劑的危害沒有那麼嚴重,但畢竟螢光劑沒有護膚功能,不是必須添加的成分,在進入皮膚後很難被代謝掉,所以,選擇沒有螢光劑的產品會更為放心。重點是,一定要選擇正規商家,值得信賴的品牌,而對那些宣稱可以「一用就白」的速效化妝品說不。